哲学动态

哲学动态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Philosophical Trends

杂志简介:《哲学动态》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63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141/B,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政法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政法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阿多诺思想研究、伦理学、科学技术哲学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国际刊号:1002-8862
国内刊号:11-1141/B
全年订价:¥ 700.00
创刊时间:1963
所属类别:政法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53
复合影响因子:0.55
总发文量:2453
总被引量:10700
H指数:32
引用半衰期:5.2083
立即指数:0.0128
期刊他引率:0.9858
平均引文率:8.8043
  • 应正确理解与阐释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

    作者:林剑 刊期:2014年第07期

    按照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理解,正义问题是一种社会历史性产物。伴随着人类社会私有制与阶级对立的出现,它逐渐成为人们无法回避的话题,也是长期纷争不断的焦点;不仅如此,只要社会中还存在非正义的现象,正义问题就不会从人们的视域中消失,人们关于“何谓正义”的争论也不会停歇与中断。一般而言,正义作为价值范畴,既具有规范性意义,也...

  • 意志自由的塑造

    作者:甘绍平 刊期:2014年第07期

    意志自由是西方哲学史上的一个经典话题,长期以来受到哲学家、科学家和神学家们的广泛关注并引起激烈争论。在近代伦理学中,意志自由是一个奠基性的范畴,伦理学家都强调,没有意志自由,道德选择就失去了前提与依据。近年来随着神经科学的发展,有关意志自由的探讨又重新被激活了起来。针对来自某些科学家的相关质疑,伦理学家仍然坚信意志自...

  • “巴黎手稿”:马克思思想从早期到成熟期的转折点

    作者:韩立新 刊期:2014年第07期

    新的文献学研究表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的写作,与其他同时写作的几本“经济学笔记”尤其是其中的《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以下简称《穆勒评注》)有内在的关联,这些可以统一起来称之为“巴黎手稿”。这些“手稿”是青年马克思第一次将国民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与共产主义理论结合起来...

  •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多重批判的统一性

    作者:彭宏伟 刊期:2014年第07期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研究马克思早期思想的重要文本之一,写作时间在1844年5月底、6月初到8月,大约经历了3个月时间。《手稿》自公开发表I拟来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也引起众多争议。其主要原因是,《手稿》中既有对以斯密为代表的经济学家的批判,也有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批判,多重批判交织在一起...

  • 生态人理念和生态化生存——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再解读

    作者:郭忠义 侯亚楠 刊期:2014年第07期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以人与自然的一体化为前提,提出了人与自然共生同体的理念,我们将这个思想提炼成“生态人”理念,这启示着后工业社会中人的“生态化生存”。从马克思的思想看,从“自然人”到“主体人”再到“生态人”,是人与自然相关的三大生存范式。在传统文明、工业文明与后工业文明交错重叠的当...

  • 格物致知及其心性论意涵

    作者:董卫国 刊期:2014年第07期

    《大学》开篇言“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通常称之为“三纲领”),后文又言“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通常称之为“八条目”),“八条目”是对“三纲领”的进一步展开,而“三纲八目”最终的实践工夫则落实在“格物致知”,所以理解《大学》的关键即在“格物致知”。

  • 孔子问礼于老子的道德意义

    作者:杨翰卿 刊期:2014年第07期

    根据史料记载,“孔子问礼于老子”应该信有其事。如果说对此有记载的文献诸如《庄子》、《礼记》、《孔子家语》、《吕氏春秋》等都姑且不足凭的话,那么《史记》中《老子韩非列传》、《孔子世家》的记载应该确凿,因为《史记》的历史地位和司马迁的风格,应该是不会轻易盲从某一说法的。所以,关于孔子向老子问礼的史实,我们以《史记》为据,...

  • 宋儒经典诠释中对事实与价值关系的思考

    作者:王金凤 刊期:2014年第07期

    事实与价值的区分属于元伦理学的基础性问题,休谟就曾指出,事实判断(“是与不是”)和道德判断(“应该与不应该”)的区分不能像以往那样混乱,它们之间的转换需要学理上的说明。在此,我们需要对事实、价值的意谓略作陈述:通常所描述的事实,即是探究和讨论现象存在的真实与否或文本的原来面目是什么,而价值关心的则是现象或行为的理想状...

  • 海德格尔基础存在论中的友爱伦理

    作者:陈治国 刊期:2014年第07期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及其之前的各种讲稿和谈话中(简单来说,就是“现象学的十年”时期)所构建的基础存在论具有极其丰实而复杂的思想资源,而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尤其是《尼各马可伦理学》)是其中格外突出的灵感源泉。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是,鉴于“友爱”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实质上来看)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

  • 哲学实践和哲学语言——爱尔兰根学派与海德格尔的对话

    作者:莫斌 刊期:2014年第07期

    1954年,德国爱尔兰根学派(Eflanger Schule)创立人之一卡姆拉(W.Kamlah)发表了《海德格尔与技术——一封公开信》。他发表这封公开信的原因是:第一,他认为海德格尔所提出的问题仍然是未决的问题,即技术的本质为何?我们究竟为何目的使用技术手段?这个问题仍然具有开放性,并且他对海德格尔的回答略感失望。

  • 风险伦理中的应该与能够:认知局限与道德困境

    作者:郁乐 孙道进 刊期:2014年第07期

    风险社会(risk society)概念的提出,似乎意味着人类社会进入了风险爆炸的全新时代,现代文明正位于危险的火山口。虽然各种风险一直伴随着人类的漫长历史,但是,传统社会的风险主要是自然风险(灾害、疾病与饥荒),人们只能听天由命,诉诸无可奈何的命运感慨。

  • 企业如何规避道德风险

    作者:岳瑨 刊期:2014年第07期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世界金融危机及其后果的深入反思,“道德风险”成为被学术界广泛关注的焦点。然而,道德风险并非金融业的专属物或衍生物,而是所有企业在应对信任危机时必须考虑的分析变量。道德风险伴随着信任障论。从伦理路径上谋划一种有利于“信任”的条件,是企业规避道德风险的有效方式。

  • 陌生人社会的伦理风险及其化解机制

    作者:龚长宇 刊期:2014年第07期

    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的区分是多层面、全方位的。从社会关系的角度看,传统社会是熟人社会,现代社会则是陌生人社会,陌生人已成为现代社会的普遍现象,现代生活在其历史要求的客观形式上,不能离开陌生人,正如西美尔所言:“陌生人就是群体的一个有机环节,群体的统一的生活包括这个要素的特别制约性。”

  • 运气的当代哲学研究

    作者:黄俊维 朱菁 刊期:2014年第07期

    2014年在俄罗斯索契举行的第22届冬季奥运会上,中国选手李坚柔获得了女子500米短道速滑的金牌,其过程可谓一波三折,极富戏剧性。首先,该项目最具实力的选手王潆在赛前的一次训练中受伤而退出了本届冬奥会,这才导致主攻中长距离项目的李坚柔得以作为替补选手参加该项目的比赛。半决赛中又因另两位实力强劲的中国选手意外摔倒等原因而成绩不...

  • 非概念论的实验基础——从信息哲学的视角看

    作者:刘钢 刊期:2014年第07期

    非概念论是埃文斯在《指称的多样性》中最先提出的。所谓“非概念论”是指与感官经验无关的“所予”(the Given)。非概念论者认为感官经验只是被动接受原始材料,其中没有概念能力的实施,由经验到思维是一个概念化的过程。埃文斯特别指出:“感觉产生的是非概念内容,而语言则是概念内容。”这里他将“非概念内容”和“概念内容”作出了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