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动态

哲学动态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Philosophical Trends

杂志简介:《哲学动态》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63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141/B,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政法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政法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阿多诺思想研究、伦理学、科学技术哲学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国际刊号:1002-8862
国内刊号:11-1141/B
全年订价:¥ 700.00
创刊时间:1963
所属类别:政法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53
复合影响因子:0.55
总发文量:2453
总被引量:10700
H指数:32
引用半衰期:5.2083
立即指数:0.0128
期刊他引率:0.9858
平均引文率:8.8043
  • 理论观念与实践观念的含义和关系——澄清对列宁两句话的误解

    作者:赵家祥 刊期:2008年第04期

    人在观念上掌握外部世界有两种基本方式:一种是理论观念方式,另一种是实践观念方式。所谓人掌握外部世界的理论观念方式,是指人在实践的基础上认识、反映、再现外部世界的过程,追求的是人的观念符合外部世界,对外部世界进行科学的认知。这一点大家比较清楚,无需多谈。

  • 观念能否解释历史:施蒂纳与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圣麦克斯》章解读

    作者:聂锦芳 刊期:2008年第04期

    历史究竟是什么?它纯粹只是自然年代的更迭和过去事件的罗列,还是后人以自己的观念和方式对既往历程的一种梳理和解释?古代与近代以什么作为分界线?只是缘于幕一个特定的历史时刻和偶然事件,还是后人对于时代“进步”的一种价值评判?“近代人”何以异于“古代人”?

  • 拜物教语境中的意识形态概念

    作者:戈士国 刊期:2008年第04期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提出“生活决定意识”,认为意识形态是人们物质生活过程的必然升华物,其“颠倒性”根源于生活历史过程自身的变异。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据此深入到对早期资本主义社会生活本身的分析,

  • 认同政治时代的正义——南希·弗蕾泽的二价正义论述要

    作者:汪行福 刊期:2008年第04期

    哈贝马斯在《理论与实践》新版导言提出,批判理论是一种“带有实践意图的社会理论”,它不仅要联系社会历史的变化对自己的规范基础进行反思地阐明,而且要联系时代的需要解释自身实践运用的条件,因此,批判理论既是对时代的批判诊断,也是社会变革的实践因素。

  • 霍克海默社会批判理论的形成及其困境

    作者:吴友军 刊期:2008年第04期

    在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发展历史上,霍克海默起到了重要的开创和奠基作用。20世纪30年代,他为社会批判理论制订了纲领,规定了方向。不论是在德国或西欧,还是在二战流亡美国期间,在20世纪30到60年代之间,社会批判理论始终都保持了霍克海默制定的原初纲领和方向,

  • 中国逻辑学会第二届优秀成果奖评奖通知

    刊期:2008年第04期

    中国逻辑学会将举办第二届优秀成果评奖活动。欲参与评奖者请将申报材料3份和评审费于2008年4月30目前寄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夏素敏,邮编:100732。获奖结果将在2008年10月中国逻辑大会上揭晓,并为获奖者颁发证书和奖金。

  • “分析马克思主义”的正义论述评

    作者:曹玉涛 刊期:2008年第04期

    “分析马克思主义”(Analytical Marxism)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出现于英美学术界的一种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潮。它主张用分析的方法来重构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有柯亨(Gerald Allan Cohen)、罗默(John E.Roemer)、埃尔斯特(Jon Elster)、伍德(Allen W.W00d)、

  • 自主性与本真性——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的一种比较视角

    作者:张容南 刊期:2008年第04期

    在西方传统中,个人自主性是现展起来的一种基本的道德和政治价值。给予个人以自我管理的能力,使他独立于形而上学秩序或在社会等级制中的既定位置,并对这种价值加以道德的权重,是启蒙的人本主义的产物。而现代自由主义是其中的一个分支。因此,现代自由主义背负着由这份遗产所引起的争议。

  • 道德必然对个体意味着什么

    作者:李建华 覃青必 刊期:2008年第04期

    从表面上看,道德自由似乎蕴含有反道德(即选择不道德行为的自由)可能性,但从本质上说,由于反道德不具备道德性,因此,道德自由不具有不道德性。道德自由必须既是道德的又是自由的。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把道德自由当做人通过道德修养达致的自由境界。从道德的角度来看,

  • 西方道德责任理论研究述评

    作者:郭金鸿 刊期:2008年第04期

    目前随着对自由思想的反思和应用伦理学的勃兴,人们越发意识到“责任”所起到的比以往巨大得多的作用,“责任在当代道德理解中已经成为一个关键术语”,道德责任问题又被重新置于伦理学研究的重要地位,并获得了现代意义。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

  • 关于“亲亲相隐”问题的若干辨正

    作者:林桂榛 刊期:2008年第04期

    “亲亲相隐”的是非问题是一个聚讼不已的古老话题。世纪初学界又出现一场关于“亲亲相隐”的集中讨论,围绕刘清平教授《美德还是腐败?》等文提出的儒家“亲亲相隐”主张与“腐败”之关系,《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复旦学报》等刊文近40篇。若干争鸣文章及其他一些文献,由郭齐勇教授编成《儒家伦理争鸣集》一书。

  • 闽南理学及其主要特征

    作者:傅小凡 刊期:2008年第04期

    闽南理学虽然不能像两宋时期的濂、洛、关、闽那样,由有代表性的人物构成一个学派,但是特殊的地理环境不仅使其形成自己独特的学术风格,而且其思想成果对闽南地区的思想和文化产生了久远的影响。朱熹在世时,其学说就开始由闽北向闽中以至闽南地区发展。他自己也曾在地处闽南的同安、

  • 交互主体性与他人——论胡塞尔交互主体性现象学的意义与界限

    作者:朱刚 刊期:2008年第04期

    胡塞尔后期提出的“交互主体性”问题往往被认为是“他人”问题。的确,胡塞尔本人由此出发思考“交互主体性”的“最初引导”,也正是从“他人”的含义中获得。他在《笛卡尔式的沉思》的“第五沉思”中曾明确地说:“他人——其他的自我——这一字面上的意义可以给我们提出一种最初的引导。”这一“最初的引导”不可小觑,因为正是它规定了胡塞...

  •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精神家园”研讨会召开

    作者:陈刚 刊期:2008年第04期

    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宏伟目标使每一个关心中华文化前途与命运的炎黄子孙备受鼓舞,更使人文学科研究者感到振奋。2007年12月1日,由江苏省社科院哲学所、江苏省吴文化研究中心主办、江苏省哲学史与科学史研究会协办的“弘扬中华文化,建设精神家园”研讨会在宁召开。江苏高校和研究机构50余名学...

  • 计算机科学哲学研究进展

    作者:任晓明 潘沁 刊期:2008年第04期

    计算机科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它的诞生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1945年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的出现和存储程序模型的诞生引起人们了对自动计算广泛的学术兴趣。在过去的60年里,计算机科学给人们提供了解释现象的各种方法,其中最引起注目的是计算模型和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