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诊断学电子

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 部级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Diagnostics(Electronic Edition)

杂志简介:《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13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9346/R,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医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医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诊断学教学、简讯、视频、临床研究、综述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国际刊号:2095-655X
国内刊号:11-9346/R
全年订价:¥ 212.00
创刊时间:2013
所属类别:医学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1.14
复合影响因子:1.02
总发文量:593
总被引量:2173
H指数:19
引用半衰期:3.7576
立即指数:0.3067
期刊他引率:0.6699
平均引文率:15.3333
  • 冲击伤的历史沿革与精准诊断

    作者:王正国 刊期:2016年第01期

    冲击伤是在冲击波作用下,机体所发生的各种损伤。战争冲突、意外伤害是冲击伤发生的主要原因。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为世界瞩目。然而,在社会安全领域,特别是在全球区域性矛盾和局部冲突加剧的背景下,爆炸事故渐增且呈多样化趋势,并在伤情和转归方面表现出与战时冲击伤不尽相同的新特点。为此,深入了解人类对爆炸冲击伤认...

  • 从转化医学视角认识肺爆炸冲击伤的精准诊治

    作者:杨策; 蒋建新; 杜娟; 王海燕; 高洁; 庄茁; 柳占立; 王正国 刊期:2016年第01期

    爆炸事故发生后,肺脏作为最易受累的靶器官之一,是临床爆炸冲击伤诊治的重点。既往对肺脏冲击伤诊治措施主要依据伤员症状、体征和影像学、血气分析数据,在改善通气、限制性补液、预防空气栓塞、感染并发症及必要的外科对症治疗。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爆炸物种类、形式、当量、理化性质以及爆炸场的复杂空间分布更趋多样,肺爆炸冲击伤伤情特点、...

  • 重视城市爆恐事件应急医学救援准备

    作者:张连阳 刊期:2016年第01期

    恐怖袭击是战争以外的个人或组织出于某种政治或社会目的而采取的特殊暴力行为,爆炸恐怖袭击事件是最常见的类型。笔者阐述了城市爆恐事件致伤特点和医学救援面临的挑战,详细回顾了波士顿爆炸案医学救援的主要经验,提出了我国应对城市爆恐事件的思路:(1)积极推进创伤救治规范化培训;(2)加快创伤救治中心建设;(3)如实战般开展灾难应急医学...

  • 基于冲击伤诊治思考——非战争性爆炸的防护策略

    作者:杨策; 蒋建新; 杜娟; 王海燕; 高洁; 柳占立; 庄茁; 黄献聪; 马天; 王正国 刊期:2016年第01期

    和平时期,由于爆破作业、恐怖袭击以及易爆危险品失控性爆炸,可造成严重的爆炸伤亡事故。回顾近十年来,严重爆炸事故在国内呈逐渐增多趋势,而爆炸冲击伤作为现场人员致死、致残的主要致伤原因,虽已引起国内医学界关注,但针对爆炸冲击伤的关注更多集中在诊治水平的渐进提升方面,对于爆炸冲击伤的防护研究虽已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在实验研究方面积累...

  • 爆炸冲击致失能性脑损伤的诊治原则与思考

    作者:高洁; 王永堂; 刘媛; 王莉; 伍亚民; 赖西南; 蒋建新; 杨策 刊期:2016年第01期

    爆炸事件越来越频繁,以无临床指征和影像学表现为特点的失能性脑损伤患者是主要群体,但一直缺乏关注。笔者基于轻度创伤性脑损伤、创伤后应激障碍、慢性创伤性脑病,系统回顾了国内外关于失能性脑损伤的伤情特点、诊断、措施以及特殊环境下爆炸伤的救治难点和最新诊治前景。强调早诊治、早防护以及及时地心理干预,为诊治和防护爆炸冲击伤后亲历者...

  • 细胞因子生物标志物在爆炸致急性肺损伤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陈魁君; 王建民 刊期:2016年第01期

    爆炸冲击伤在现代战争、民用爆破及恐怖袭击中的发生比例日益增加,肺脏作为爆炸冲击伤的最敏感靶器官之一,在冲击伤发生发展过程中最具有代表性。原发肺冲击伤导致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其主要死亡原因。根据肺冲击伤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目前可以通过相关的生物标志物的检测来进行诊断与评估,笔者就目前爆炸致急性肺损伤检测的主要生...

  • 爆炸冲击伤诊治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作者:杨策; 蒋建新; 杜娟; 王海燕; 高洁; 柳占立; 庄茁; 王正国 刊期:2016年第01期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以及社会不稳定因素的长期存在,意外爆炸事件时有发生并渐呈增多趋势。爆炸冲击伤伤情特点也表现出新的规律和伤情转归特点。为此,本文立足和平时期爆炸冲击伤诊治情况,回顾了爆炸冲击伤类别与伤情特点,分析爆炸冲击伤伤情与距离的内在联系,并对爆炸冲击伤复合因素在伤情诊治中的权重予以探讨。旨在结合爆炸冲击伤循证医学证...

  • 爆炸冲击波所致轻度颅脑损伤的诊断与处理

    作者:段朝霞; 张洁元; 陈魁君; 李冠桦; 李兵仓 刊期:2016年第01期

    爆炸冲击波引起的创伤性颅脑损伤(bTBI)是战场上最常见的损伤,大多数患者是轻度的颅脑创伤(mTBI)。常规的临床影像技术如CT不能检测出mTBI的脑部变化,并且这类损伤的功能意义目前还有争议,最近几年出现的新技术能敏感地检测出脑组织的细微异常,因此在mTBI的诊断中起非常中的作用。笔者主要综述爆炸冲击波所致mTBI诊断的相关进展。

  • 天津港“8·12”特大爆炸事件对爆炸冲击伤诊治的警示

    作者:杨策; 蒋建新; 杜娟; 王海燕; 高洁; 柳占立; 庄茁; 王正国 刊期:2016年第01期

    2015年8月12日,中国天津港发生化学危险品特大爆炸事故,历经1个月的院内诊治,73.6%(587/798)伤员康复出院。本次特大爆炸事故教训惨痛,对我国和平时期爆炸冲击伤的诊治有重大警示效应。通过调研结合既往工作经验,可以发现爆炸冲击伤,伤因复杂、伤情多变;爆炸冲击伤非传统外轻内重模式,而是内外皆重、外伤不能掩盖内伤;由于大爆炸冲击伤伤员构...

  • 消防部队现场医疗救助应成为我国现行院前急救模式的拓展和延伸

    作者:韩雨; 陈向芳; 林炜栋 刊期:2016年第01期

    分析我国现有院前急救管理办法、院前急救现实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消防部队现场医疗救助的优势,以观察消防现场医疗救助对于院前急救的弥合作用,并提出未来我国院前急救发展前景。应充分利用消防部队的各种优势,把消防的现场医疗急救有机融合到院前急救体系中,并赋予相应的法律权限和职责,能够显著提高我国院前急救水平,缓解急救矛盾,以提高城市应...

  • 2000年至2015年国内174起爆炸事故冲击伤诊治分析

    作者:杨策; 蒋建新; 杜娟; 王海燕; 高洁; 柳占立; 庄茁; 王正国 刊期: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国内近十五年爆炸事故冲击伤流行病学特点及其变迁规律。方法回顾性调查国内2000年1月1日至2015年10月1日近15年174起爆炸事件的发生原因、致伤规律以及伤亡特点,探究基于爆炸冲击伤防、诊、治的防御爆炸、减轻损伤、康复身心的一体化策略。结果爆炸事件覆盖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爆炸物成份复杂,类别多样,主要有化学品、粉尘、手机...

  • 脑电功率谱分析在波尔山羊爆炸性颅脑冲击伤评估中的应用

    作者:李冠桦; 王建民; 李兵仓 刊期: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脑电功率谱分析在波尔山羊爆炸性颅脑冲击伤评估中的应用。方法试验动物为波尔山羊,共15只。采用没有破片的TNT炸药来致伤试验波尔山羊,根据试验波尔山羊脑组织病理结果将试验动物分为3组,每组5只。对照组:未致伤的健康波尔山羊;有损伤组:致伤且病理显示有脑损伤的试验波尔山羊;无损伤组:致伤且病理显示无脑损伤的试验波尔山羊。记录...

  • 胃炎、食管炎和食管癌患者血清中人丝氨酸蛋白酶8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凯; 赵卫星; 鲍永华; 杨万才 刊期: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人丝氨酸蛋白酶8(PRSS8)在胃炎、食管炎和食管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采集临床诊断为食管炎、食管癌和胃炎患者以及正常人群的血清样本,其中食管炎患者血清样本20例,食管癌患者血清样本6例,胃炎患者血清样本60例,正常血清样本2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的方法测定各组中PRSS8的表达水平,并将食管炎患者组、食管癌...

  • 温湿度对高通量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结果的影响

    作者:董海新; 金呈强; 赵元明; 张健; 孙晶; 余维星 刊期: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实验室温湿度对高通量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Ab)标准品结果的影响。方法利用艾德康全自动酶免仪(ELISA 1100型),恒温24℃、不同相对湿度(%RH)(30%RH、40%RH,50%RH、60%RH、70%RH、80%RH、90%RH)条件下及湿度50%RH、不同温度(16℃、18℃、20℃、22℃、24℃、26℃、28℃、30℃、32℃、34℃、36℃、...

  • 成人肠道淋巴样息肉病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作者:邵庆华; 杨涓; 张帆; 郑盛 刊期: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成人肠道淋巴样息肉病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应用光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2例成人肠道淋巴样息肉病的组织学特点及免疫学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中1例为男性,1例为女性,年龄分别为65岁、46岁。2例病例均因其他疾病切除末端回肠及回盲部时,偶然发现末端回肠多发息肉样隆起,直径0.1 cm~0.5 cm。镜下见回肠黏膜淋巴组织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