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神经外科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surgery

杂志简介:《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2050/R,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医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医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专家述评、临床与基础论著、经验介绍、专家讲座、技术改进、手术技术、病例报告、综述、争鸣、读者来信、国内外学术动态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国际刊号:1001-2346
国内刊号:11-2050/R
全年订价:¥ 520.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医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78
复合影响因子:1.11
总发文量:4266
总被引量:41354
H指数:86
引用半衰期:3.8118
立即指数:0.0643
期刊他引率:0.8627
平均引文率:6.9357
  • 关于DSA、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刊期:2007年第06期

    【编者按】近年来,国内很多医院相继开展了3D—CTA技术,用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作为一种费用低廉和无创的检查技术,逐渐被临床医生和患者所接受。有些医生认为3D—CTA技术在诊断脑血管疾病方面具有很多优势,可以完全取代DSA技术。另一些医生认为3D—CTA技术不能完全取代DSA技术,两者可以互补。DSA仍然是诊断脑血管病的“金标准”。本期重点...

  • 3D—CTA在急性破裂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诸葛启钏; 陈伟建; 杨运俊; 谭显西; 林晨; 叶盛; 张宇 刊期: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的l临床诊断价值。方法148例疑为颅内动脉瘤破裂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3D—CTA检查,时间分别在发病后2h到4d;其中6例在3D—CTA之前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2D—DSA)检查,142例在3D-CTA之后行DSA检查,扫描图像后经计算机工作站处理。原始图像三维后处理技术采用容积重建...

  • 硬脑膜扩大成型术治疗重型颅脑创伤49例体会

    作者:杜光勇; 杜亚莉; 卜晓斌; 韩彦清 刊期:2007年第06期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男3l例,女18例,年龄5~58岁,平均年龄29.3岁。其中车祸34例,坠落伤9例,打击伤5例,其他1例。所有患者均于受伤后24h内入院。均行头颅CT扫描,发现颅内因脑挫裂伤、颅内血肿和(或)弥漫性脑肿胀等原因而脑疝形成,故入院后急行去骨瓣减压+硬脑膜扩大成型术。术后常规行预防感染、脱水、降颅压等处理...

  • CT血管造影指导颅内破裂动脉瘤超早期手术

    作者:王义荣; 方兵; 朱先理; 孙伟军; 臧国尧; 力; 杨树旭; 牛焕江; 李新伟 刊期:2007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单一依靠CT血管造影(CTA)资料,在超早期手术夹闭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可行性。方法从2004年6月至2007年2月,共有125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行CTA检查。其中有78例在出血后72h内完成CTA检查,并对57例患者单一依靠CTA资料急诊行超早期动脉瘤夹闭术。结果125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有78例在出血后72h内完成CTA检查,7l例发现...

  • 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全国首届功能神经外科学习班通知

    刊期:2007年第06期

    由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组织,北京天坛医院、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和北京协和医院功能神经外科拟于2007年9月21日至9月24日在北京联合举办全国首届功能神经外科学习班,将由张建国教授、于炎冰教授、杨义教授等人担任主讲,并邀请国内著名的神经外科和神经内科专家谭启富教授、吴逊教授、张振馨教授等参与授课,采用授课与自由讨论结合、理...

  • 3D—CTA容积重建在诊断颅内动脉瘤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舒航; 李昭杰; 陈光忠; 曾少建; 林晓风; 唐凯 刊期:2007年第06期

    目的通过3D—CTA容积重建(VR)图像与DSA结果的对照研究,探讨3D—CTAVR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126例115个动脉瘤的3D—CTA和DSA比较影像学资料,分析3D-CTAVR重建表现。影像学分析诊断采用双盲法。结果126例患者共发现115个动脉瘤,102个病人为单发动脉瘤,5例为2个动脉瘤,1例为3个动脉瘤。3D—CTAVR重建漏诊9例,...

  • 左额叶真菌感染伴慢性肉芽肿形成一例

    作者:高波; 高国栋; 秦怀洲; 史航宇 刊期:2007年第06期

    患者男,60岁。曾因“双眼视力下降2月余”在眼科初步诊断为“双眼视神经炎”,予以对症治疗后自动出院。出院后3个月出现发作性游走性左额颞部针扎样头痛,进行性加重1个月后,疼痛部位固定于左侧颞顶区,持续不缓解,磁共振扫描提示“左侧后组筛窦及左侧额叶直回改变,考虑为感染性炎性改变,不排除筛窦恶性肿瘤”。人院后第4天经左侧翼点人路...

  • 三维CT脑血管造影在脑动脉瘤诊断中注意点

    作者:于宏伟; 袁玉会; 喻博; 关俊宏; 赵红宇; 李晓东; 刘云会; 王成林 刊期: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三维CT脑血管造影(3D.CTA)在诊断脑动脉瘤时的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总结3D.CTA检查的10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例,其中14例初次3D.CTA显示动脉瘤不清或发现颅内非动脉瘤样血管异常者,对其进行DSA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初次3D.CTA检查正确诊断脑动脉瘤92例,其中16例为多发脑动脉瘤,共检出115个。余14例因诊断不明确进而实施DS...

  • 成功抢救外伤性横窦大出血致心跳停止一例

    作者:刘军; 柯于勇; 邓洁 刊期:2007年第06期

    患者女,6岁。2005年5月12日因车祸致枕部外伤2h伴头疼、呕吐入院。查体:神清,精神欠佳。右枕部旁开中线3.0处有一2.0cm头皮裂13已缝合,近乳突后侧头皮有一约3.0cm×3.0cm淤血斑。颅脑CT片示:右枕骨近乳突后处颅骨凹陷性粉碎性骨折,范围约2.5cm×2.5cm。入院24h后出现头疼、呕吐症状加重并烦躁不安症状,复查颅脑CT无继发性颅内出血存在...

  • CT血管造影诊断破裂脑动脉瘤

    作者:陈铮立; 潘功茂; 蔡学见; 钱晓凌; 董吉荣; 房文峰; 斌斌; 时忠华; 徐勤谊; 蔡桑 刊期: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运用CTA诊断破裂脑动脉瘤。方法对怀疑颅内动脉瘤破裂的40例病人施行CTA检查,采用Philips TomoscanAVPI螺旋CT机,数据经计算机工作站处理后以最大密度投影重建(MIP)和表面遮盖法重建(SSD)法显示,由放射科医师和神经外科医师共同阅片。结果本组40例病人共检出25例28个动脉瘤,其中前交通动脉瘤13例,颈内动脉颅内段动脉瘤3例,后...

  • 64层3D—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及临床评估的应用价值

    作者:江涌; 孙晓川; 朱继; 何朝晖; 阮建; 张晓冬; 唐文渊 刊期:2007年第06期

    目的通过比较64层3D—CTA与DSA在临床诊断颅内动脉瘤及其评估外科治疗的优缺点,评价64层3D—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至2006年12月期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99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3D—CTA检查,分析CTA检查结果并与DSA检查结果比较。结果99例SAH患者经3D...

  • 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治疗

    作者:胡广卉; 赵保钢 刊期:2007年第06期

    开颅手术后并发颅内感染是神经外科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我院自2002年6月至2006年12月共发生清洁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22例,经综合治疗全部治愈。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 64层螺旋CT-3D技术在神经外科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之敏; 蒋栋毅; 沈李奎; 陈寒春; ; 杨德宝; 曾从俊 刊期:2007年第06期

    3D—CT是近年发展起来的用三维重建技术在计算机断层扫描基础上重构图像的一种CT技术,如配合静脉持续注入造影剂,来显示血管性病变时即CT血管造影(CTA)。随着螺旋CT的普及,特别是64层CT推出,高效、无创、快速、图像清晰等优点使得该项技术临床运用日益广泛。现将我院64层CT自2006年使用以来,

  • 高压氧治疗烟雾病失明一例

    作者:于秋红; 何健; 薛连璧 刊期:2007年第06期

    患者男,29岁。主因“头痛伴视物模糊40余天”人院。患者40余天前突感剧烈头痛,伴视物模糊,且视物模糊逐渐加重。于2001年12月至某医院住院治疗,按“缺血性脑血管病”予内科保守治疗,疗效不佳,并于3d后双目失明,行脑血管造影证实为“烟雾病”(MoyaMoya病),建议行高压氧治疗(HBOT),即来我科。既往:6年前援助西藏时患“肺水肿”,已...

  • 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中的新技术

    作者:王伟民; 白红民; 李天栋; 何黎民; 任晓琳; 王莎莎; 施冲 刊期: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切除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新技术与方法。方法48例脑功能区胶质瘤经术前常规MRI、弥散张力成像(DTI)和fMRI定位大脑皮层功能区及功能投射纤维束,以神经导航为前导,在术中全麻唤醒状态下,通过术中B超定位脑内病灶,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o-SEP)及皮层直接电刺激术(Co-ST)脑功能区定位,并在清醒状态下切除病变。术后随访时间3-42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