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文学研究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tudy

杂志简介:《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7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年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汉语词汇语法研究、古代诗歌研究、明清小说研究、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西方文论研究、“一带一路”中外文学关系研究、诗经文献研究、学术...

主管单位: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主办单位: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创刊时间:2007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半年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09
总发文量:708
总被引量:164
H指数:3
平均引文率:7.1636
  •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内核”是什么?

    作者:董学文 刊期:2015年第01期

    探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内核",实际上就是探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本质特征,探讨什么才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核心思想。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内核"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为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赢得历史上应有的文艺地位和美学权利。

  • 在趣味与意识形态之间——马克思后学对文艺作为人类精神生活之特性的思考

    作者:李春青 刊期:2015年第01期

    除了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两组关系构成社会基本结构之外,马克思还把人类生活分为物质生活、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四个层次,这些观点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结构理论。对于文学艺术研究来说,马克思主义的这一理论提供了基本阐释框架,对于认识文学艺术的基本性质、确定其在人类精神生活中的位置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汉语研究应当在“兼综”的基础上“创新”——汉语词汇学研究的几点思考

    作者:苏宝荣 刊期:2015年第01期

    汉语词汇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与科学体系的建立,既要认真继承中国传统语言研究的优秀成果,又要充分关注和借鉴西方现代语言学理论的前沿成果,并注意二者的有机结合,在"兼综"的基础上"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中外融会,认识人类语言本质的同一性与具体民族语言特质的差异性;二、古今沟通,认识汉语自身的系统性与古今语言的承继性;三...

  • 说“撵、撚、蹨、趁、捻”

    作者:武建宇; 高玉敏 刊期:2015年第01期

    现代汉语的"撵"产生较晚,但其源头可以追溯到上古的"撚"。"撚"在发展过程中产生分化字"蹨",又与"趁""捻"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其中既有通假现象,也有与音义趋同的改变形体现象。

  • 合肥话中的助词“[ts]”

    作者:杜道流 刊期:2015年第01期

    本文对合肥话中的助词"ts"进行了初步的考察,认为"ts"具有普通话中的动态助词"了"和结构助词"得"两种功能。

  • 霸州方言两字组轻声前的变调现象

    作者:李旭; 田文静 刊期:2015年第01期

    霸州方言存在轻声前音节变调现象,且轻声音高随其前一个音节的调值而发生变化。变调规律为:阴平+轻声45-21+4,上声+轻声214-41+2,去声+轻声41-45+3,只有轻声前的阳平不变调。轻声前的变调现象实际反映了方言中较早层次的调值情况。霸州方言轻声前变调还存在一些特殊情况,本文对此作了描写并加以分析。关于轻声产生的机制,本文认为除了语...

  • 说“烹饪”——兼谈词语结构研究在词汇研究中的重要性

    作者:楚艳芳 刊期:2015年第01期

    本文从"烹"与"饪"两个语素入手,讨论了"烹饪"一词的结构及成词过程等问题。"烹"本作"亯","亯"本为"以熟食进献以祭"义,引申又有"享用""通达、顺利""烹煮"三个义位,这三个义位在后代分别用"享""亨""烹"来表示。"饪"是形容词,本为"熟"义。故"烹饪"最初为词组,表"烹煮致熟"义;后凝固成词,重在"烹",表"烧煮食...

  • 读《清人别集总目》零札——以李金藻等十三人为中心

    作者:朱则杰 刊期:2015年第01期

    《清人别集总目》是一部十分重要的工具书,但同时也存在错误与疏漏。现依原书次序,以清末民国若干诗社成员为主体,对其中十三位作家做出订正与补充。

  • “后”世情小说?——析南词《绣像金瓶梅传》对原著小说的接受

    作者:胡衍南 刊期:2015年第01期

    《金瓶梅》问世以后,小说续书有《玉娇丽》《续金瓶梅》《三续金瓶梅》,改编的戏曲有明清之际的传奇《金瓶梅》,曲艺则有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的南词《绣像金瓶梅传》。南词《绣像金瓶梅传》为曲艺化的《金瓶梅》,前四分之三的篇幅取自小说一至三十八回,然后用小说四十六至八十七回的零星故事草草收尾。清代中期(嘉庆、道光年间)的世情小说...

  • 《金瓶梅词话》的淑世意识

    作者:李志宏 刊期:2015年第01期

    在中国小说史上,《金瓶梅词话》的问世可谓饶富意义。不过,关于《金瓶梅词话》文化身份的认知问题,历来研究观点始终摆荡在色情小说和世情小说之间争论不休。揆其原因,乃在于《金瓶梅词话》一书的诲淫题材问题。但本文不拟参与上述争论,而是采取症候式阅读方式,将研究视角聚焦于《金瓶梅词话》写定者如何通过取喻的叙述方式回应历史,并对此进行...

  • 《毛诗》的政教化阐释与中国文化的政教化——评王长华、易卫华《〈毛诗〉与中国文化精神》

    作者:杨青芝 刊期:2015年第01期

    王长华、易卫华《〈毛诗〉与中国文化精神》一书紧紧抓住《毛诗》的阐释特点,从古代教育中《毛诗》教授的功利性、政治活动与教育的功利性联系、《诗经》的功利化阐释与中国文化疑古变革思潮的关系等层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探讨,从而将《毛诗》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 刘震云小说的新世纪转型

    作者:郭宝亮 刊期:2015年第01期

    刘震云的小说创作经历了四次转向,即新写实转向,新历史转向,以及新世纪以来的新媒体批判转向和日常叙事转向。从《一腔废话》到《手机》的新媒体批判转向中,刘震云以对现实的极大关注,深刻批判了大众传媒时代的各种荒诞丑态。从《我叫刘跃进》到《一句顶一万句》中,刘震云逐渐走向“日常叙事”,这标志着刘震云基本完成了对此前叙事的由繁...

  • 当代“鲁郭茅巴老曹”与文学经典化——从程光炜、陈歆耕的论争谈起

    作者:刘卫东 刊期:2015年第01期

    程光炜先生提出,当代文学"也应该"推出自己的"鲁郭茅巴老曹";陈歆耕先生认为,这种做法是"不明智"的。程、陈的观点碰撞,核心不仅是现在该不该推出"经典作家",还涉及当代文学史研究和书写中的若干亟待讨论、解决的问题。"经典化"当代作家的工作是必要的,但不可进行"造神"运动,仅从"需要经典化"的角度来推出作家。作家的经典化确实...

  • 周作人笔下的北京风土

    作者:季剑青 刊期:2015年第01期

    在"五四"一代的民俗学家中,周作人是对北京的风物民俗给予最持久关注的一位。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周作人特别关注有关北京风物民俗的笔记,他欣赏的不仅是其中记载的风物民俗的内容,还有其质朴、自然的文字趣味。周作人对北京风物民俗的兴趣,特别着眼于"风土","风土"大体指城市平民的节令风俗和日常劳作。此外,周作人对北京的竹枝词也颇...

  • 孙犁抗战小说的叙事技巧与民族突围主题

    作者:李华秀 刊期:2015年第01期

    用叙事学观照孙犁的抗战小说,发现其主题呈现方式相当复杂。他的抗战小说既关注民族突围又关注个体突围,两种主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混融得非常紧密,若没有高超的叙事技巧是难以做到的。因而,孙犁的抗战小说是一种精致的文本,耐读的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