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导刊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部级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inal Guide

杂志简介:《中国医药导刊》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4395/R,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医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医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临床医学、临床药学、经验交流、病例分析、管理与实践

主管单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单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
国际刊号:1009-0959
国内刊号:11-4395/R
全年订价:¥ 360.00
创刊时间:1999
所属类别:医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1.66
复合影响因子:1.4
总发文量:8617
总被引量:41085
H指数:45
引用半衰期:3.6038
立即指数:0.0104
期刊他引率:0.9255
平均引文率:8.8601
  • 5800例冠状动脉造影术分析

    作者:张军; 袁琛; 王钢; 王玉刚; 彭万忠; 曹绪芬; 李洪稳; 韩立宪; 元柏民 刊期:2005年第04期

    目的:评价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在冠心病(CHD)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CAG经股动脉及桡动脉途径进行;对我院完成的5 800例CAG结果进行分析,并对部分病例进行随访,统计学: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法,其比较应用x2检验.结果:5 800例患者冠脉完全正常者1084例(18.7%),冠脉硬化者764例(13.2%),冠脉狭窄者3952例(68.1%),冠脉心肌桥48例(0.8%),冠脉起源...

  • 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邹阳春; 崔亮; 杨新春; 王乐丰; 魏好; 张麟 刊期:2005年第04期

    目的:对急性右室心肌梗死(RVI)的临床特征、再灌注治疗结果及近期预后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方法:将46例RVI患者按有无右心衰竭及心原性休克进行危险分层:A组为无右心衰竭组(32例),接受溶栓处理与直接经皮介入治疗(PCI);B组为右心衰竭或同时合并心原性休克组(14例),均接受直接经皮介入治疗;运用多因素回归模型对不良心血管事件及住院死亡率与年...

  • 导管室中应用达肝素时抗凝活性的监测

    作者:史旭波; 胡大一; 朱正炎; 刘杰; 李田昌 刊期:2005年第04期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激活凝血时间(ACT)是否可作为达肝素在导管室中应用时有效的抗凝监测手段.方法:共入选108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CAG)术前5min一次静脉注射达肝素60IU/kg,术中不再追加抗凝药物.所有患者均在静脉注射达肝素后5min取血测量ACT.其中30例患者作为抗凝活性检测组分别在达肝素注射前和注射后6个时间点取血检测抗凝参数ACT、aPTT、抗...

  • 国家加强盐酸克伦特罗管理

    作者:黄宏星 刊期:2005年第04期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5年6月1日发出“关于加强盐酸克伦特罗管理的通知”。精神如下:

  • 北京召开“中国心血管医师论坛2005暨第一届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年会”

    作者:黄宏星 刊期:2005年第04期

    为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在我国实施“毕业后医学教育”及“专科医师培养和准入制度”,积极促进我国心血管专科医师规范医疗行为,并交流心血管领域新进展、新成果和临床经验,提高临床技能,推动心血管医学学术繁荣和科技成果应用,由中国医师协会主办的“第六届中国医师论坛——中国心血管医师论坛2005暨第一届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年会”于2005年6...

  • 高血压病eNOS G894T变异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作者:赵芙; 胡斌; 马虹 刊期: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一氧化氮合酶基因G894T(eNOS G894T)变异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非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50例,年龄40~82岁,平均(60±9)岁.男17例,女33例,分为IR组(空腹胰岛素>15μU/ml)和对照组(空腹胰岛素≤15μU/ml).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G894T变异.根据结果,即基因分型,依空腹胰岛素水...

  • 不明原因发热193例回顾分析

    作者:王树华; 封锦芳 刊期:2005年第04期

    目的:通过统计近10年呼吸科收治不明原因发热病例193例,分析其病因分布及诊断体会.方法:选自1995年6月至2004年6月期间,共收治不明原因发热患者193例,将其病因分布及诊断做构成比分析.结果:病毒感染性疾病64例(33.2%);自身免疫性疾病47例(24.4%);结核菌感染性疾病29例(15.0%);细菌感染性疾病20例(10.4%);肿瘤类13例(6.7%);其他病因20例(10.4%)....

  • 物理性腰交感神经节切除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

    作者:姚燕丹; 林少芒; 卢振和; 黄乔东; 胡以则 刊期: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物理性腰交感神经节切除在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应用射频技术对40例下肢缺血性疾病的肢体热凝切除其腰交感神经节,观察患肢SPO2趾脉搏波幅,足背皮肤温度,疼痛VAS评分变化和肢体溃疡的愈合情况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射频手术后患肢SPO2脉搏波幅比手术前明显增宽,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肢足背皮肤温度比射频消融前升高,但差...

  • 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

    作者:拾景强; 张晓斌; 马翔; 张德贵; 刘芳芳 刊期: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分泌性中耳炎伴腺样体肥大患儿52例,随机分为手术组与对照组.手术组常规行腺样体摘除术,对照组采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口服及减充血剂滴鼻等药物治疗.治疗后4周复查.结果:手术组痊愈21例(37耳),占72.4%;有效4例(7耳),占13.8%;无效4例(6耳),占13.8%.对照组痊愈10...

  • 细胞凋亡抑制因子在心肌梗死急性期的动态变化

    作者:陈牧雷; 张麟; 张磊; 刘瑞红; 刘秀兰; 杨新春 刊期: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心肌梗死急性期,细胞凋亡抑制因子(Fas/APO-1)的动态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4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于发病24小时内、7天和2~4周3个时间段采血.34例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作为对照.并以60岁为界分两个年龄组,比较不同时间段Fas/APO-1水平的差异.应用ELISA的方法,检测血清中Fas/APO-1的水平.结果:心肌梗死急性期3个时间段的F...

  • 急诊介入治疗中无复流现象的预后及药物处理初步探讨

    作者:师文彦 刊期: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急诊介入治疗(PCI)中无复流现象的预后及药物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4年12月间438例急诊PCI患者冠造资料、术中药物处理效果及预后.结果:无复流69例,发生率15.75%;其中心功能恶化16例(23.12%);梗死后心绞痛30例(43.48%);死亡11例(15.94%);均高于正常组,有统计学意义.扩冠药物处理后仅7例(10.14%)TIMI血流得到改善.结论...

  • Cypher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中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明生; 洪衡; 李明昌; 王河; 肖毅; 杨光; 罗静; 王磊; 王红梅; 谭丽玲; 贾宁; 任海明; 闫德春 刊期: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Cypher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ASTEMI)中的临床研究.方法:入选2003年10月至2005年6月确诊ASTEMI患者76例行急诊冠脉造影和PCI,冠脉造影后明确病变,然后行PTCA及支架置入.在PCI过程中置入Cypher西罗莫司药物洗脱支架.观察术中、住院、出院后有无严重心脏不良事件(包括死亡、非致命急性心肌梗死、靶病变靶血管重建...

  • 三导联QT离散度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庞文跃; 刘兴利; 孙英贤; 胡大一 刊期:2005年第04期

    目的:QT离散度与心肌梗死(MI)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密切相关,它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预后作用已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是,目前对基于动态心电图记录的三导联QT离散度检测方法及其作用研究甚少.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探讨基于动态心电图记录的三导联QT离散度检测方法以及其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方法:符合WHO诊断标准的48例AMI患者均于发病6小时内接受动态...

  • 无保护左主干病变选择性支架治疗术

    作者:陈步星; 罗维; 马凤云; 孙淑红; 赵希哲; 王枫; 高光敏; 郭旭梅 刊期:2005年第04期

    目的:评价无保护左主干病变选择性支架置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2年1月至2005年6月期间,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9例,有3例有急性心肌梗死病史.其中3例合并心功能不全,2例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4例为心外科手术禁忌症.结果:9例患者均成功置入支架,即刻成功率100%.5例置入金属裸支架(BMS),4例置入药物洗脱支架(3例为Firebird药物洗脱支架,1例为CYPH...

  • 对如何减少高危手术病人医疗纠纷发生的思考

    作者:向小平 刊期:2005年第04期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医疗高新技术的发展,对病人抢救手段增多和技术提高,同时医疗费用特别是自费比例费用也相应增加,尤其是对高龄老年患者尽管采取了一些高新技术手段予以救治,但最后少部分病人也难免一死,以至于部分家属认为花了钱就要治好病,病人就不能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