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时空

中国艺术时空杂志 部级期刊

Chinese art space

杂志简介:《中国艺术时空》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1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5874/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本期主题、艺文快递、留声机、空间、戏剧场、声音、舞坛漫步、封面人物、文苑撷英、名家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国际刊号:1674-9472
国内刊号:11-5874/J
全年订价:¥ 328.00
创刊时间:2011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总发文量:914
总被引量:148
H指数:5
平均引文率:0.2049
  • 紫檀木嵌玉床和紫檀木边嵌玉花卉挂屏的修复研究

    作者:杨晓丹 刊期:2018年第04期

    明清宫廷家具是中国传统物质文化的重要代表,也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此次修复的二件家具文物:紫檀木嵌玉床、紫檀木边嵌玉花卉图挂屏为清乾隆时期宫廷御用家具,用材和工艺极具特色,作者在认知材质、用途以及镶嵌等工艺的基础上,分析了伤况及其成因,并依据最小干预原则进行了修复工作,通过经验总结对保存及保养提出了建议。

  • 中国传统书画装裱与修复行业的传承与发展

    作者:陆宗润 刊期:2018年第04期

    书画装裱与修复行业起源于中国,始于南北朝时期。隋朝进一步确立了明确的官裱制度,规范了书画装裱与修复行业。唐朝首次设立专门的装裱机构,并赐宫廷装裱师以官爵。北宋时期设立宫廷画院,装裱师以待诏入朝堂,著名的"龙鳞装""宣和装""横批"等装裱形式均诞生于此时,标志着中国书画装裱技术正式走向成熟。元代多以黄、蓝、碧三种素色做挂轴装...

  • 锦绣人生——吴晓平和她的扬绣艺术

    作者:管世俊 刊期:2018年第04期

    吴晓平1971年师从扬州著名刺绣艺术家陈淑仪先生。从事刺绣工作40多年来,刻苦钻研业务,探索创新,积累了丰富的刺绣制作经验,研究总结了一套仿古山水绣和水墨写意绣的针法技艺,并为"扬绣"的继承和发扬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 以情作“线”,以恒为“针”——访徐州“曹氏香包”传承人井秋红

    作者:冷嘉诚 刊期:2018年第04期

    徐州是彭祖文化、两汉文化的发源地,孕育了灿烂多元的文明,南北文化也在此交融、集萃,无数民俗文化在这里生根发芽,源远流长。徐州香包作为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多年的发展演变,成为集精美绣工、中药养生和吉祥寓意为一体的民俗工艺品。

  • 盈握百年风不散——内画传承人索振海

    作者:索牛 刊期:2018年第04期

    鼻烟内画的技艺随着十七、十八世纪中国对外商业贸易的发展开始兴盛,它既是一种微工艺,有具有清末文人画的特色。索振海、王习三先生,就是这门传统技艺的出类拔萃者,他们不但敢于开宗立派,并且大胆创新,突破了传统内画的限制.

  • 海上丝路与图像交融:17世纪尼德兰绘画的东方元素

    作者:吴若明 刊期:2018年第04期

    17世纪的欧洲,当艺术从文艺复兴走向巴洛克时期,尼德兰地区绘画成为一颗璀璨的明珠。随着海上贸易的兴起,以中国晚明外销青花瓷为主的多种东方元素,逐渐流行于尼德兰地区的静物画、风俗画等作品,有张扬的陈设,也有隐喻的表达,反映了海上丝路贸易背景下东西图像的交融与艺术再现。

  • 渐行渐远的皮影大师

    作者:仲清华 刊期:2018年第04期

    皮影戏作为中国古老的一种民间戏剧表演形式,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由于它将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与传统戏曲相融合,这使其兼具视听两方面的艺术欣赏与研究价值。本文主要介绍了三位皮影大师:高荣杰、齐永衡、汪天稳。他们在皮影界都有着非常高的成就,是响当当的大师级人物。由于皮影来自民间,它在当下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变化可谓是非常不乐观。对于这...

  • 南阳汉代画像砖墓的渊源及其影响

    作者:卜友常 刊期:2018年第04期

    汉代画像砖墓,源自战国时韩国空心画像砖椁墓。至汉初,传播到洛阳,其后又传播到中原的工艺美术中心、经济发达的南阳,东汉中期传播至四川地区,每一次传播过程中都在发展演变。

  • 关于云南甲马的研究

    作者:练春海 刊期:2018年第04期

    文章围绕云南甲马造型的结构研究这个话题,对研究者魏建明进行系统的访谈,内容涉及云南甲马的保护现状、研究现状、困境以及解决方法等。

  • 对戏曲抒情性唱腔的新思考

    作者:李楠 刊期:2018年第04期

    本文结合具体实例,通过对戏曲艺术中抒情性场次以及抒情性唱腔的分析归纳,摸索出戏曲创作中的一些基本规律。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一问题,先从观众欣赏戏曲的两种模式谈起,继而谈到前辈艺术家的舞台经验,再转入对一些经典作品的分析,相信对业界人士会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弓弦初音与龙马精神:马头琴的前世今生

    作者:范子烨; 苗艳 刊期:2018年第04期

    马头琴是19世纪晚期以来的新兴乐器;尽管如此,其出现却并非突发的,而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在此过程中受到了多元文化因素的影响;此外,就造型而言,人们对马头琴的历史渊源也所知甚少。由于蒙古民族曾经是横跨欧亚草原的强势民族,其四大汗国(金账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和伊儿汗国)覆盖了今日欧亚大陆诸国的大部分地区,所以对马头琴的研...

  • 景德镇墨彩瓷画的产生与发展

    作者:李文跃 刊期:2018年第04期

    墨彩,作为景德镇陶瓷独具特色的瓷画装饰形式之一,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本文以墨彩装饰技法的历史流变为叙事轴线,结合大量史料,详尽地介绍了墨彩的产生、发展、传承与创新,使读者能够清晰了解墨彩的由来,并对各类墨彩艺术形式具备初步鉴赏能力。同时,立足墨彩瓷绘技艺的传承,深入介绍墨彩瓷绘技法,为具备一定瓷绘能力的艺术从业者提供系统学习...

  • 现代云南花鸟画的发展历程

    作者:赵星垣 刊期:2018年第04期

    本论文追溯云南花鸟画的百年发展史,探折了现代云南花鸟画地域性特征形成和变化的过程。又围绕四个关键节点展开分析:一、在西方绘画传入云南以及云南现代美术教育兴起的背景下,云南花鸟画从传统到现代的语言转型;二、在"现实主义"直至"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原则的影响下,花鸟画中对云南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的发现;三、后期到八十年代,以袁晓...

  • “菠林喇叭”的激活策略研究——以周家班的“非遗”保护与传承为例

    作者:赵倩 刊期:2018年第04期

    "周家班"是中国民间鼓吹乐的代表,其所传承的"菠林喇叭"艺术于2014年入选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文章通过"周家班"对"菠林喇叭"的保护与传承实践调研,揭示出"周家班"激活"菠林喇叭"的艺术价值、人文价值及文化自信的策略与步骤,同时也对"周家班"传承"菠林喇叭"的过程中存在的困境提出思考。

  • 聊斋俚曲的生存与研究现状

    作者:刘楠 刊期:2018年第04期

    非物质文化遗产聊斋俚曲现主要流传于山东省淄博地区,对这一艺术形式的研究者也主要集中在淄博地区。根据地缘优势,本文调研了淄博地区的两个聊斋俚曲艺术团的生存现状,并对当前聊斋俚曲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认为对这一艺术形式的关注和研究广度仍然存在缺憾,以期引起学者与学术界的进一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