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时空

中国艺术时空杂志 部级期刊

Chinese art space

杂志简介:《中国艺术时空》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1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5874/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本期主题、艺文快递、留声机、空间、戏剧场、声音、舞坛漫步、封面人物、文苑撷英、名家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国际刊号:1674-9472
国内刊号:11-5874/J
全年订价:¥ 328.00
创刊时间:2011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总发文量:914
总被引量:148
H指数:5
平均引文率:0.2049
  • 周昉和周昉们是写实还是写意

    作者:常保立 刊期:2018年第02期

    取象族群贯以相向思维方式从动变世态空间中迁想带来的写意,形成了赋文图绘中所描述的动态真实,使身心在恍惚世界中的恍惚之人因看惯了恍惚而自己不觉得恍惚,深信自己的恍惚写意之作才是最真实的。相反,在唯恐不像中太过加工刻画失却了最初根本的身心动态取象,这种看似的写实反倒是觉得不真实。古经典之所以人们爱看,在以色貌色的取象族群人文图...

  • 今不从弊——应展书法作品的文化世俗化裂变

    作者:臧书德 刊期:2018年第02期

    以第十、十一届全国书法展的部分获奖及入展作品为主要参照系,旨在透析近年来书法作品在展厅赛事浪潮催化下日渐世俗化的根源和本质,对“高仿书法”“加工书法”“竞技书法”等普遍行为予以盘点解读,探寻这些打书法艺术审美擦边球背后的深层意识和文化动机,并将此现象放置于当代大文化艺术环境中予以审度、剖析,在对比中阐明其隐存的各种文化交...

  • 繁工厚材 精雕细刻——清式家具的道与器

    作者:董胤 刊期:2018年第02期

    古典家具近年来在艺术市场上屡创价格新高,成为备受追捧的重要收藏门类。清式家具在康熙以前延续了明式家具的风格和特点,此后伴随着经济发展与手工技艺的提高,家具在用材、装饰风格与题材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至乾隆时期已形成绚丽多姿的清式风格。本文选取清式家具中的主要种类,从材质、风格、工艺等角度入手,围绕典型清式家具阐述其艺术魅...

  • 博物馆“五行造物”概念体系建设探析——非物质文化与物质形态转化应用研究实例

    作者:王淑庆 刊期:2018年第02期

    为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要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解决好新时代博物馆工作实践中面临的新变化和新问题,保护和运用好博物馆物质与非物质文化资源,深化改革,创新发展,调整博物馆关键性概念,以适应我国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共同繁荣发展的新需要。在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内...

  • 传统壁画技艺与现代材料的交融——以流失海外的壁画复制与临摹为例

    作者:王岩松 刊期:2018年第02期

    20世纪初,外国探险队从建筑和洞窟中揭取了大量中国古代壁画,致使许多精美的壁画流散到海外。这些壁画是我国古代壁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着一段不平凡的历史。目前所知,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印度、日本、韩国等国都藏有中国古代壁画,他们对之陈列展示并加以研究、开发与利用。这些原本应该在中国的壁画,国人却难得一见。因...

  • 陈礼忠的寿山石艺

    作者:吕章申 刊期:2018年第02期

    以寿山石为材料的雕刻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迄今最早的寿山石制品是福州浮仓山文化遗址中发掘出的寿山石石镞、石凿。宋代梁克家的《三山志》中便有宋时农民开采寿山石的记述。寿山石艺术真正形成一套独特完整的审美体系始于明晚期。至清末,基本分化为善于印钮、浅浮雕和薄意的“西门派”,精于圆雕的“东门派”。寿山石艺术从一开始,就不单是技艺...

  • “量材为用”成就特殊风格

    作者:潘鲁生 刊期:2018年第02期

    去年,在全国文代会上结识了著名民艺家陈礼忠,作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一线艺术家代表,作为寿山石雕刻技艺传承人,他师承冯久和大师,有良好的传统功底,又不断探索出新的发展路径,他汲取不同艺术样式的创作体验,取得了在寿山石雕艺术方面的创新突破。作为福建当前最年轻的一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 文心攻石 志在创新

    作者:方宗珪 刊期:2018年第02期

    锲而不舍 百折不挠 陈礼忠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坚韧与霸气,我与他在10多年前因为其作品《春声赋》相识,那时候这件作品尚未题名,他也还仅是寿山石雕界名不见经传的青年。当时他正在创作一件巨大的寿山五彩鸡母窝石雕,硕大的石料、巧妙的构思、精湛的雕艺让我印象深刻。

  • 昆笛改良与昆曲的当代传承

    作者:胡淳艳 刊期:2018年第02期

    传统昆笛是平均孔笛,一支笛子可翻七调。昆笛的声音空灵绵长,韵致悠远,是构成昆曲独特古典韵味的重要因素之一。改良的昆笛变成了仿西乐十二平均律的插口笛。插口笛取代传统昆笛成为昆曲专业院团的主要伴奏乐器,是因其音准与西乐相合。但这失去了传统昆笛演奏所具有的与昆曲演唱一致的空灵韵致;而不懂传统昆笛音色的笛师创作的新编戏音乐必然寡...

  • 浅谈传统地方戏曲旦角脸谱中的“点”

    作者:俞岚 刊期:2018年第02期

    在传统地方戏曲旦角脸谱中,对“点”的应用是建立在唐代妇女化妆术的基础上,为展现舞台人物的美感,釆用花卉配合民俗的说法进行创作。另外在彩旦的化妆脸谱中,也可看出应用了民俗中对相术“痣”的直观表现手法。

  • 乐亭皮影的历史选择

    作者:孙唯一 刊期:2018年第02期

    “乐亭皮影”,当地人习惯称之为“乐亭影”,因乐亭县曾长期隶属于滦州,故又称“滦州影”。乐亭皮影是中国皮影戏的重要分支,其以乐亭方言为标准的唱腔和念白,形成了乐亭皮影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本文以乐亭皮影为研究对象,以改革开放为时间节点,分析梳理自二十世纪初至今的百年间,乐亭皮影自发之“变”与“不变”的适应性调整,重点围绕改革开放...

  • “闽台送王船”摄影系列

    作者:徐希景 刊期:2018年第02期

    本文通过对厦门市海沧区钟山村水美宫“送王船”习俗的实地考察,以摄影图片为主呈现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闽台送王船”的全过程,简要介绍了这一习俗在台湾和东南亚地区的繁衍情况,探讨了民间信俗活动在民间文化交流和民族文化传承中的独特作用。

  • 技术传承与艺术再造——对秦腔《再续红梅缘》的思考

    作者:余婷; 雷健 刊期:2018年第02期

    在以表演为核心的戏曲艺术的发展过程中,一些演员对传统剧目的学习、对传统技术手段继承和坚守的意识逐渐淡化。本文通过对传统经典戏曲剧目中表演形态的梳理及与当前改编传统剧目的比较分析,探讨秦腔《再续红梅缘》一剧中演员在表演上的得失,进一步阐明建立在传统技术传承基础之上的戏曲表演艺术的再创造,才是戏曲演员应当真正重视的问题。

  • 界首彩陶保护与发展的路径与原则

    作者:王鹏 刊期:2018年第02期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部分传统手工艺传承与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引导传统手工艺往产业化道路上去发展来解决它生存的困境,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在保证它的活态传承基础上合理发展经济?本文以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界首彩陶为例,剖析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如何合理利用“非遗”资源,实现繁荣文化与发展经济双赢目的。

  • 关于“传承”与“创新”的思考——以非遗传承人研修班为中心

    作者:张池 刊期:2018年第02期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表征,同时也是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源泉。我们保护它的目的,就是确保这一源泉永不断流。但在当下,“创新”思潮影响下的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计划,由于过于强调“提升、改造与利用”,开始对非遗的原真性、整体性和传承性造成重大伤害。保持文化多样性是我们的使命,我们应该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