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时空

中国艺术时空杂志 部级期刊

Chinese art space

杂志简介:《中国艺术时空》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1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5874/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本期主题、艺文快递、留声机、空间、戏剧场、声音、舞坛漫步、封面人物、文苑撷英、名家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国际刊号:1674-9472
国内刊号:11-5874/J
全年订价:¥ 328.00
创刊时间:2011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总发文量:914
总被引量:148
H指数:5
平均引文率:0.2049
  • 越窑青瓷水盂(砚滴)的仿烧

    作者:郭顺 刊期:2017年第06期

    越窑是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青釉瓷器窑系之一,越窑青瓷历经自东汉创烧到唐、五代的鼎盛直至南宋断烧,一直引领我国宋以前瓷器尚青的潮流。传统文房器是自古以来文人的必备心爱之物,它们在一定意义上承载着文化、艺术、历史的变革和发展。

  • 发绣寻踪 《谦亭》再现

    作者:王薇 刊期:2017年第06期

    发绣是中国传统世界观和生产方式下形成的独特艺术形式。发绣的绣制源于人们对身体发肤的珍爱和强烈情感的表达需要。古绣多出自拥有较高社会地位和文化修养的一部分古代妇女之手,她们绣制发绣不以经济、欣赏、实用为目的。发绣存世数量极少,其内容都与宗教、祥瑞以及情感有关。

  • 蔚县剪纸的概述与传承

    作者:王文馨 刊期:2017年第06期

    剪纸是一项在民间广泛流传的美术实践活动,河北蔚县地处燕山、太行山和恒山三山的交汇处,特殊的地理区位,使蔚县葆有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和风俗传统。蔚县剪纸便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符号意义的地方文化表现形式。蔚县民众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先刻后染的剪纸样式。蔚县剪纸以宣纸为原料,经手工刻染而成,是我国最为著名的以刀刻为主的点彩剪...

  • 传统治玉工具在当代的应用

    作者:李俊成 刊期:2017年第06期

    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治玉艺人们逐渐以电动工具替代"琢玉凳"。这种替换引起广泛的争议,但是鲜见研究。本文采用实验考古的方法来探究传统治玉工具在当代玉器制作中的应用,并与电动工具制玉进行比较,总结二者优劣,同时提出传统方法在当代玉器制作中的借鉴和意义。

  • 权衡器具秤杆刻度设计的起源与形成

    作者:程颖 刊期:2017年第06期

    纵观传统权衡器具设计发展,从等臂天平到不等臂杆秤的设计演化中,衡杆刻度设计的起源与形成是重要环节,本文从权衡器具设计的发展中,通过对衡秤、单秤、戥秤等不同时期权衡器具刻度设计考察,分析秤杆刻度设计的起源与形成。

  • 从空间到主体:皮影戏的尴尬与解放

    作者:沙垚 刊期:2017年第06期

    皮影戏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呈现出实践进城、话语返乡的态势。这种话语与实践的张力导致皮影戏陷入了从空间到主体的暧昧与尴尬。重返80年代以来的历史脉络,可以找到一条皮影戏的解放之路,即在城市将皮影戏作为传统文化加以传播,从乡土符号中释放出来;在乡村,对传统进行时代的再造,同时从与民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形态中发掘正能...

  • 传统的“发现”——呼玛河流域鄂伦春族玛印节

    作者:毛巧晖 刊期:2017年第06期

    通过在黑龙江大兴安岭加格达奇、呼玛县、塔河县、漠河县一带实地考察,对鄂伦春玛印节举办的奇迹与活动形式有了一定认识。通过玛印节的内容与形式,我们能清晰地看到节日举办与鄂伦春文化展示者对"传统"玛印节的重构,这一情形在当下节日的发展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随着国家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视,全国各地纷纷举办节日活动,也创办了大...

  • 胶东花饽饽的民俗与地域风格

    作者:王辉 刊期:2017年第06期

    胶东花饽饽是胶东地区的民间艺术瑰宝,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演变,历久弥新。它不仅是胶东地区民俗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表达着胶东人的心理感情和文化内涵,并强化了民俗情境和民俗事象,贯穿于民间节日风俗,祭祀供奉等生活民俗中。笔者在大量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本文梳理出胶东花饽饽在婚丧嫁娶、人生礼仪等重大民俗活动中的表现...

  • 宋以后因材质衍变形成画风的转变

    作者:常保立 刊期:2017年第06期

    古画有些是可感觉但看不见的。画缋功用从早期形象直观到因材质变笔墨度人成箴图,先人欲世检先自检,藉此成真品邀真赏,俟来者中以提升,"笔墨韵味"成了对度人伦这一成教化功用的更高精神觅取,使社会文明长进日显。文化是背后的推手,人的经历才是真经,成全了画亦成全了人,晋唐宋元到明清彼时社会筋骨士夫于简牍尺素为我们留下了筋骨笔墨,顺着点...

  • 武士斗豹带钩

    作者:练春海 刊期:2017年第06期

    通过对收藏于丹麦哥本哈根装饰艺术博物馆的武士斗豹带钩的功能的探论,得出带钩在汉代除了作为祥瑞、信物的功能,还有辟邪的功能,不仅它的实物具有此功能,连有关的图像都有类似的功能。

  • 大美寻源 彝伦长德——有感于吴悦石、莫言、杨华山翰墨三人行书画展

    作者:杨晓霖 刊期:2017年第06期

    莫言、吴悦石、杨华山三位文学艺术家以"翰墨三人行"为题合作创作并举办展览,这是一种新的尝试,是一种文化自信的艺术实践活动。莫言先生以他深厚的文学功力,在诗词、对联、格言、警句的撰写过程中,传达了厚重的历史文化气息,并以流畅、大气的书法抒发了他的文化情怀。吴悦石先生、杨华山先生,用他们轻松自然的笔调,大写意的画风展示了他们对...

  • 功在画外 意在画中——评于振洋的水墨画

    作者:陈侃凯 刊期:2017年第06期

    中国人物画源远流长,尤其在近现代,水墨人物画得到根本性的民展,于振洋先生着力于水墨人物画的传统,以及当代性的思考和实践,在没有失去传统笔墨的前提下,对绘画的形式,特别是文人画的空间上进行一番有益的探求,旨在通过个性化的笔墨,表达传统与当代的融合,并力求使画家本人的内在修养,发端于笔墨造型及绘画语言所要阐述的文质性要求,令画面更有...

  • 从工匠到艺术家——意大利文艺复兴与艺术创新模式

    作者:陈超淼 刊期:2017年第06期

    意大利文艺复兴曾经创造了一段艺术繁荣和密集型创新的传奇历史,就如同现代的美国硅谷。本文对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艺术史进行简单的梳理,不难看出现代"意大利设计体系"之所以能够保持着卓越的能力,与其在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地位,注重工艺技术、创新理念、艺术美学的完整结合,艺术家必须拥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并保持创新,这几点是分不开的。实质上,...

  • 中国工艺美术馆划转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十周年纪念大会暨座谈会

    刊期:2017年第06期

    2017年9月12日,中国工艺美术馆划转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十周年纪念大会暨座谈会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召开。文化部领导及有关司局领导、专家代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及相关单位代表出席此次大会。会议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吕品田主持。本次会议受到文化部和各有关部门及专家的重视,限于篇幅,我们不能一一刊登,谨表歉意!吕品田在开幕辞中说:

  • 2017“一带一路”文化艺术交流合作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敦煌隆重举行

    刊期:2017年第06期

    2017年10月10日至14日,"一带一路"文化艺术交流合作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甘肃省敦煌市隆重举行。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中国国学研究与交流中心主任连辑,文化部政策法规司司长饶权,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研究生院院长吕品田,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敦煌市人民政府市长贾泰斌,以及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位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