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时空

中国艺术时空杂志 部级期刊

Chinese art space

杂志简介:《中国艺术时空》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1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5874/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本期主题、艺文快递、留声机、空间、戏剧场、声音、舞坛漫步、封面人物、文苑撷英、名家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国际刊号:1674-9472
国内刊号:11-5874/J
全年订价:¥ 328.00
创刊时间:2011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总发文量:914
总被引量:148
H指数:5
平均引文率:0.2049
  • 赓续传统 修复生态——中国非遗在传承发展主战场

    作者:王福州 刊期:2017年第05期

    以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实施为标志,中国非遗已构建起完善的制度体系、管理体系和传承体系,探索并形成了非遗保护的中国经验。自中办国办《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指导意见》颁布后,非遗战线的各部门单位,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具体分解为多个文化子工程,以遗产项目和传承人为抓手,依托传承体系,有条不紊地层层推...

  • 古书画鉴赏

    作者:常保立 刊期:2017年第05期

    千年之约,落纸不走,古人知遇,知千年后必有一见,见者自得以真传。如果说官搨为我史上丹青传移而模写,千年之后还能见到散聚在世界各大博物馆中的两千件宋画,正是代有鉴赏传承才宝笈了这经典中的凤毛麟角。世人多闻《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而不知顾闳中、张择端是干什么的。今人多闻唐伯虎、董其昌,可要说出他们画了什么画,得站在那想一会...

  • 回归本位——王岩松的壁画艺术

    作者:张鹏 刊期:2017年第05期

    王岩松老师自幼学习中国画,后师从于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定理、中国连环画大师任率英先生。曾任职于山省古建筑研究所,在寻遍古迹、拜访名师,读研留学的积累下开阔了视野,几十年来勤奋致力于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的临摹、修复,他先后参与了多项大型的古代壁画修复项目,对泥皮壁画的探索这一领域做出了自己的学术贡献,主持多项研究课题并获奖,在专业实...

  • 文化共生视域下的临夏砖雕艺术

    作者:牛乐 刊期:2017年第05期

    临夏砖雕是明清时期从中国内地移植到西北河湟地区的民间艺术形式,由于其中阿合璧的文化气息,素有"回族砖雕"之称。砖雕在西北民族地区的高度发展与多民族文化互融共生的背景有深刻的关联。从临夏砖雕的文化变迁史可以看到,一种艺术形式的产生与发展时常超越文本的规约,是多元的文化基因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交流、变异并自适应发展的结果,也是...

  • 梵蒂冈博物馆里的中国艺术——以中国古代文物为例

    作者:舒光强 刊期:2017年第05期

    梵蒂冈博物馆里收藏着不少中国古代的文物,如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唐代的三彩、南北朝时期的青瓷和佛教造像、宋元时期的铜镜、明清时期的珐琅彩、缂丝、印章和中国绘画等。这些艺术珍品,是中国向世界展示艺术精髓的一扇文化之窗,展现了中国人的智慧,也给世界艺术领域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 大雅之遗 千载一时——谈张大复与大彬壶

    作者:蒋凯 刊期:2017年第05期

    明代著名文人、戏曲家张大复与时大彬为同时代人,且张氏曾经拥有过、使用过一把时大彬紫砂壶。本文试图以张大复文献为基础,探究该大彬壶的来源、大小、款式以及张大复对此壶的评价等内容,以期有助于时大彬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 紫砂壶艺漫谈

    作者:吴光荣 刊期:2017年第05期

    本文主要从学艺方式与代表性艺人两个方面,进行紫砂壶艺的讨论。前者,主要说明了在紫砂壶产区与高校两种不同的教学体系下,所体现出的不同特点及其利弊;后者,主要选择了50年代命名的"紫砂七老"中的三位及其代表作品的特点进行了论述,以凸显在紫砂壶艺传承中的典型意义。

  • 传统漆艺的当代语境

    作者:俞峥; 林小艺 刊期:2017年第05期

    以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为代表的传统髹漆技艺,在当代多元审美的引领下,在学术界广泛介入的前提中,漆艺,无论是漆画还是漆器,从创作理念、材料更新和髹饰技艺效果呈现等各方面都有了许多广义和深度的拓展与延伸,呈现欣欣向荣的当代漆艺语境。

  • 虚实传奇 绣化人间——论任嘒娴先生的虚实乱针绣艺术

    作者:姚惠芬; 俞宏清 刊期:2017年第05期

    任嘒娴先生首创的"虚实乱针绣"是20世纪刺绣艺术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她对传统刺绣的传承与创新深刻地影响了当代刺绣艺术的变革与发展,在当前刺绣艺术的发展面临许多问题和瓶颈时候,回顾并探讨任嘒闲先生的虚实乱针绣艺术能给我们提供很多启发与帮助。

  • “弄尪仔”的戏与人——记漳州布袋木偶戏入列“非遗”名录

    作者:高舒 刊期:2017年第05期

    2006年,木偶戏(漳州布袋木偶戏)、漳州木偶头雕刻两个项目列入首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个剧种拥有两项部级名录项目的现象并不多见。11年来,该剧种在"非遗"保护的进程中,亦步亦趋,进一步被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完善传承机制,积极进行学术探索,尤其在对布袋木偶戏的源头,以及偶戏迥异于人戏的特征...

  • 宣纸制作技艺的文化生态探析

    作者:戴健 刊期:2017年第05期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迅猛发展,我国经济和社会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作为我国传统手工制作纸的杰出代表,宣纸制作技艺的文化生态面临诸多挑战。本文考察了宣纸制作技艺的历史变迁情况,探讨了宣纸制作技艺的传承发展与文化生态的关系,揭示文化生态对宣纸制作技艺传承发展的重要影响,通过营造良好的文化生态,使宣纸制作技艺得到有效保护和有序...

  • 内联升千层底布鞋制作技艺生产性保护实践

    作者:杨阳阳 刊期:2017年第05期

    内联升千层底布鞋制作技艺是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一种传统布鞋制作技艺。该非遗项目的生产性保护,是一个整体性的保护工程,不仅涉及传承主体,还涉及保护主体,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是重中之重,国家政府和相关传承单位的保护作用也十分重要。

  • 评剧《母亲》:奇幻而独特的记忆空间构建

    作者:李小菊 刊期:2017年第05期

    评剧《母亲》是当代戏曲现代戏创作的高峰之作。该剧以母亲的回忆为对象,以一首民歌《望儿归》为情感基调,以小仔的精魂为线索,塑造了英雄母亲邓玉芬的感人形象,讲述了她的家族前赴后继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革命往事,该剧叙事结构奇特、叙事技巧新颖、导演手法别具一格,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 从晋剧《于成龙》看戏曲演员“技”的重要性

    作者:苏凤 刊期:2017年第05期

    继《傅山进京》之后,著名晋剧女老生谢涛在《于成龙》中,以自己纯熟的"技术"和"艺术"能力,又演绎了一个经典的舞台形象——于成龙。在表演中,谢涛始终遵守艺术自律性,恪守晋剧表演特色,通过程式陌生化制造舞台幻觉的同时,她又将自己所储备的技艺同自己所要塑造的人物进行了很好的结合,在"技"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艺术个性和个体体验。天赋...

  • 叩问初心 再踏征程——话剧《从湘江到遵义》观后

    作者:雷琳静 刊期:2017年第05期

    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军委政治工作部话剧团联手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创作排演了大型叙述体话剧《从湘江到遵义》。该剧怀抱艺术初心,内容上带领广大观众重走信仰之旅,反思历史,关注当下;形式上努力打造叙述体史诗,雕铸群像,写意表达。内容和形式上的相辅相成就了一部好剧该有的品相,也启迪着当代中国和当下的人们不忘初心、再踏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