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学

中国音乐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Musicology in China

杂志简介:《中国音乐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316/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著作推介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国际刊号:1003-0042
国内刊号:11-1316/J
全年订价:¥ 188.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45
复合影响因子:0.49
总发文量:953
总被引量:8465
H指数:33
引用半衰期:9.8182
立即指数:0.1282
期刊他引率:0.9361
平均引文率:15.1667
  • 始自山西面向全国--从乐籍制度、礼乐文化和俗乐文化到中国音乐文化史研究

    作者:项阳 刊期:2019年第03期

    音乐是艺术,更是文化的有机构成。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礼俗之间:中国音乐文化史研究丛书》,以音乐文化史立论,重在学术论域拓展。提出“礼俗”视角研究中国音乐文化史的理念,经历了乐户一乐籍制度、乐籍制度文化、乐籍制度与传统音乐文化三个研究阶段。本研究期冀在“礼俗之间”探析中国音乐的发展脉络与体系内涵,准确定位中国传统音乐文化...

  • 被误读的“家妓”与“家乐”--从“社会性别”制度视角辨析兼及“官乐民存”

    作者:程晖晖 刊期:2019年第03期

    "家妓"是在传统社会的王侯或官僚家庭里执事的女乐,乐籍制度肇始后则成为乐籍制度下的女乐--"官妓"。但"家妓"与"官妓"的概念过去在学界被相当程度地误读,大多数有关著述把二者视为截然不同的两种类别并置。"家妓"与"官妓"关系到底如何?"家妓"有着怎样的功能、其在传统社会中的地位如何、与王侯官僚及其所拥有的其他女性关系如何?由此,过去是不...

  • 论乐籍体系在戏曲多声腔传播中的作用

    作者:郭威 刊期:2019年第03期

    从制度传播层面看,戏曲历史中的多声腔传播存在另一种情景。自唐完善的乐籍体系保障了官属乐人在各地传播中官方主流声腔的一致性与礼俗用乐的功能性。同时,曲子作为官属乐人的基本技艺要求,有效保障了戏曲音乐的传承与传播。在国家制度下形成的一套轨范在制度解体之后仍然存在"惯性",在多声腔向多剧种的传承中仍然发挥重要作用。

  • 杨荫浏先生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通知

    刊期:2019年第03期

    杨荫浏先生是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创始人之一,在中国音乐史、传统音乐、宗教音乐等研究领域成就斐然,是学贯中西、享有盛誉的一代宗师。

  • 巡礼周公--音乐考古与西周史

    作者:王子初 刊期:2019年第03期

    西周时期,岐周、晋豫、江汉等三大区域的音乐考古发现引人瞩目。其所蕴含的历史信息,为文献所不能替代;信息的可信度,较文献更胜一筹。它为研究西周社会乐音生活,特别是认识西周的礼乐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证。西周的编钟、编磬作为"乐悬"的主体,非在一朝一夕突然掉落人间;当音乐考古资料及研究成果越来越丰富的时候,我们巡礼周公,回首西周礼乐制...

  • 先秦青铜编钟音列演进的不同步现象

    作者:王友华 刊期:2019年第03期

    商代编铙的音列不出宫、角、羽三声,西周大部分时间里,乐钟五声缺商,西周末和春秋初之际开始有了商声,随后,音列逐步丰富,至战国十二声齐备,这是学界对先秦青铜编钟音列演进状况的基本认识。对于种类和编列形式复杂多样的先秦青铜乐钟来说,这种认识需要细化,诸多问题尚需进一步明确。本文揭示不同类型青铜编钟音列演进的不同步现象,并初步讨论这...

  • 理论学习与学术反思:李纯一先生治学思想择谈

    作者:张国强 刊期:2019年第03期

    作为中国音乐史学界令人敬仰的前辈大家,李纯一先生在先秦音乐史研究和音乐考古学发展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贡献。自20世纪40年代末正式开始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之后,先生在多年的治学中长期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以唯物史观指导研究实践,多篇文论中反映出他在此标准下对自己学术研究的自省和对学科发展相关问题的思考。理论学习与学术反...

  • 《台中县音乐发展史》编撰的特征及困境

    作者:田可文 刊期:2019年第03期

    1989年,我国台湾省台中县立文化中心出版了《台中县音乐发展史》。从音乐史著作撰写的一般规律而言,常常是先有"整体史"再有"区域史"著作出版。我国台湾省是先出现了《台中县音乐发展史》之后,才出现许常惠先生的《台湾音乐史初稿》。文章从《台中县音乐发展史》的计划实施与著作编撰、史料的来源、田野调查与音乐史编撰、区域特征与史料支撑、...

  • 谈河北泊镇高跷调的远关系转调

    作者:江玉亭 刊期:2019年第03期

    本文就河北泊镇高跷调的远关系转调作了适度的学术探讨。泊镇高跷调是一种迥异于一般理论意义上的转调现象,短短一首歌频频作远关系转调,而且听起来清新和谐。此种转调现象在我国民间音乐中极为罕见,可谓此中的极品。因而它对我国民间音乐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有其独到的意义。

  • 泉州南音“腔韵”寻源

    作者:王州 刊期:2019年第03期

    腔韵是泉州南音中的一个音乐结构层次。本文试图从泉州南音"腔韵"与中国古代文献中的"韵""韵脚""腔韵",泉州南音腔韵与昆曲的腔格、主腔,与高腔的帮腔,与京剧皮黄腔的上下句末尾的腔节或落音,与我国民族民间器乐曲中的"合头""合尾"等方面的分析入手,探寻泉州南音腔韵的渊源。认为,腔韵是泉州南音弦友和其他古老戏曲声腔、民族民间器乐乐种等的乐...

  • 豫剧“母调”论题辨正

    作者:班一 刊期:2019年第03期

    豫剧既与前秦腔、今秦腔有血缘联系,又在与河南地方声腔的结合中"音随地改"生成新的成分,形成新的面貌。豫剧起源由多元起源向源于祥符调的一元论转变,体现了后现代史的洞见:以"政治正确""资源驱动"为动力,人们有意无意地将一件实在的历史演化为具有主观愿境的历史叙事。

  • 音色:从定义、测量到认知

    作者:付晓东 刊期:2019年第03期

    音色是一个难以定义的概念,对音色测量分析所采用的维度也无法达成共识,由此而对音色进行感知层面的基本分类也就难以为继。本文对现有音色的各种定义进行辨析,在测量分析的客观层面上对影响音色的物理参数进行诠释并补充,在听觉感知的主观层面上提出可操作的基本音色四分法,从而为乐器音色的分类研究提供可行性的系统框架。

  • 民族乐器演奏中的微动异动现象测音分析

    作者:陈欣 刊期:2019年第03期

    古今律学家对民族乐器演奏实践的变化多端做出过论述。他们认为,音响的数据是固定的,但是演奏中的实际音响又是圆转而多变的。我们据此现象,用测音软件抽样对9种民族乐器、38首(段)乐曲的演奏音高进行了测音,发现演奏中的音高存在的一些微动异动的规律:例如一个持续音可有两个音高交替、在一定范围内高低闪现以及递进或递减等,显示了演奏音高的...

  • 由《前奏曲》对李斯特作为“新德意志乐派”作曲家的解读

    作者:甘芳萌 刊期:2019年第03期

    本文以李斯特于魏玛时期的代表性作品--第三首交响诗《前奏曲》(Les Prélude,S.97)的音乐为出发点,梳理李斯特在交响诗创作中与自己以及先辈其他大型作品之间的关联,寻找他处于19世纪中叶创立该体裁的立足点,思考他作为"新德意志乐派"作曲家的本质所在。

  •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学者介绍:崔宪

    刊期:2019年第03期

    崔宪,男,汉族,1954年生,中共党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70年参加工作,先后在广西桂剧团、广西歌舞团任小提琴演奏员。1982年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获学士学位;1986年考入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童忠良,1989年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91年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师从郭乃安、黄翔鹏、乔建中,1993年获博士学位并留音乐研究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