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血管外科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Vascular Surgery(Electronic Version)

杂志简介:《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9303/R,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医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医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述评、专家论坛、论著、读者·作者·编者、短篇论著、经验交流、病例报告、综述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国际刊号:1674-7429
国内刊号:11-9303/R
全年订价:¥ 180.00
创刊时间:2008
所属类别:医学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81
复合影响因子:1.18
总发文量:1024
总被引量:3481
H指数:20
引用半衰期:5.4189
期刊他引率:0.83
平均引文率:7.2088
  • 血管外科专家——戈小虎教授

    刊期:2015年第02期

    <正>学习和工作经历:·1985年:毕业于新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医疗系·1985年至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普外科工作·1992年:上海第九人民医院进修血管外科·1999年:上海中山医院进修血管外科现任职务及社会兼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副院长、肝胆血管外科主任、血管外科教授、博士生导师·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血管外科学专家委员会...

  • 对目前我国颈动脉狭窄性疾病的思考

    作者:陈忠 刊期:2015年第02期

    <正>颈动脉狭窄性疾病主要是指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慢性颈动脉狭窄,由于30%~40%的颈动脉狭窄性疾病可以直接导致缺血性脑卒中[1],造成严重的家庭及社会负担,所以越来越受到医生、患者和社会的重视。但目前在不少医疗中心进行的颈动脉狭窄性疾病诊治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缺少统一规范的操作模式,诊断标准欠统一,治疗适应证和...

  • 颈动脉狭窄外科治疗的思考

    作者:赵志青 孙羽东 刊期:2015年第02期

    <正>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占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20%[1],研究表明,在颈动脉狭窄程度>75%的患者中,1年内发生脑卒中的可能性为10.5%,5年发生的可能性为30%~37%。对颈动脉狭窄的干预治疗是一级和二级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基本措施。随着药物治疗水平与外科干预手段的进步,尤其是斑块稳定性在颈动脉狭窄发病中的作用被逐渐认知以及血管腔...

  •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再狭窄的诊治策略

    作者:唐骁 郭大乔 刊期:2015年第02期

    <正>颅外颈动脉狭窄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等。与CEA相比,CAS最主要的优点在于微创,但术后远期同样存在再狭窄的风险。本文将对CAS术后再狭窄这个特殊并发症的诊治策略作一介绍。1 CAS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CAS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取决于再狭窄的...

  • 关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手术名称的商榷

    作者:曲乐丰 柏骏 刊期:2015年第02期

    <正>颅外段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循证医学已经证实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是预防缺血性脑卒中重要而有效的方法[1]。1953年,De Bakey[2]完成世界首例CEA后该手术逐渐被医学界认可,但直到1991年著名的NASCET[3]实验结果公布后,CEA才被广泛认可并在西方国家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预防脑卒中...

  • 颅外段颈内动脉瘤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

    作者:吴鉴今 曲乐丰 邹思力 冯家烜 柏骏 职康康 吴永发 金杰 王亮 贺元 王昊邈 黄通 季相国 刊期: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外科、腔内及复合手术方式治疗颅外段颈内动脉瘤(EICA)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探讨适应证和术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月至2014年4月期间,上海长海医院和上海长征医院血管外科手术治疗的23例颅外段颈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对EICA进行分型,选择外科、腔内或复合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记录术中出血量、...

  • 颈动脉体瘤切除术后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郭媛媛 金辉 杨斌 蔡红波 张承磊 冯曜宇 刊期: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CBT)切除术后缺血性脑卒中(IS)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科行CBT切除术患者128例的临床资料,共6例术后发生IS,对围手术期及手术中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CBT术后发生IS的危险因素。结果 6例术后IS患者均成功切除CBT,1例行自体大隐静脉移植重建颈内动脉,2例行颈...

  • 新发无义突变致抗凝蛋白S缺陷症的分子机制研究

    作者:方碧晴 张纪蔚 刊期: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新杂合点突变致遗传性抗凝蛋白S(PS)缺陷症的分子机制。方法分析1例临床血栓病例并做家系调查,抽提外周血DNA并做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及核酸序列分析,构建野生型质粒(PS wt)和突变型质粒(PS-c.1771 del A),将质粒瞬时转染hek-293t细胞,Western blot检测质粒转染后细胞裂解液中PS的表达量,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PS在高尔基体内的分布...

  • 一种新型镁锌合金植入兔下腔静脉对生化指标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震 潘烨 赵珺 汪涛 于敏 赵常利 张小农 刊期: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新型镁锌合金(Mg-6Zn合金)丝植入新西兰兔下腔静脉后对肝肾功能和电解质的影响。方法取新西兰兔45只,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三组:镁锌合金组、镍钛合金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5只。镁锌合金组、镍钛合金组分别在新西兰兔下腔静脉植入相同尺寸(20.0 mm×1.0 mm×0.5 mm)的镁锌合金和镍钛合金丝,假手术组仅做缝合,其他处理相同。分别于术前和术后检...

  •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治疗肾切除术后肾动静脉瘘的疗效观察(附2例报告)

    作者:殷恒讳 常光其 王冕 贺海朋 刊期: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利用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器治疗肾脏切除术后继发性肾动静脉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例肾脏切除术后继发性肾动静脉瘘的患者用PDA封堵器封堵肾动脉残端,观察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及肾动静脉形态。结果 2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肾动静脉瘘被完全隔绝,临床症状迅速改善。术后1个月,CT血管造影及血管彩超检查证实封堵器定位确切,肾静脉管腔...

  • 安步乐克(盐酸沙格雷酯)有奖征文通知

    刊期:2015年第02期

    <正>安步乐克(盐酸沙格雷酯)是临床广泛应用于治疗外周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多靶点循环改善剂,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病变血管痉挛、抑制血管平滑肌增殖、改善侧支循环血流量、改善红细胞过滤速度等特点。为了总结和评估安步乐克的临床疗效,交流和分享用药经验,天津田边制药有限公司与《中国血管外科杂志

  • 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站查询本刊的方法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2015年第02期

    <正>《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是一组具有原创版权、应用文字、表格、图像、音频、视频、动画及幻灯所组成的多媒体连续型电子出版物,与传统纸质期刊一样具有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即ISSN号和CN号。

  • 基层医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疗经验(附278例报告)

    作者:云文耀 吴礼武 刘德伟 肖康明 湛文龙 李杰 刊期: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诊断方法,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278例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诊断方法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DVT患者共278例,初诊误诊率为20.1%(56/278),采用D-二聚体检测后初诊误诊率由28.7%(2005年7月前)下降为11.1%(2005年7月后)(P<0.001)。急性期与亚急性期患者24...

  • 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病因及治疗方法分析

    作者:严振辉 洪居陆 柳学国 师天雄 唐秉航 李晓群 刊期: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股动脉假性动脉瘤(FPA)病因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经临床及影像学证实的137例FPA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结果医源性FPA占63.5%(87/137),注射性FPA占25.5%(35/137),外伤性FPA占9.5%(13/137),自发性FPA占1.5%(2/137)。保守治疗占54.0%(74/137),外科手术治疗43.8%(60/137),介入治疗占2.2%(3/137)。医...

  • 本刊被正式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2015年第02期

    <正>2014年9月,我刊收到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收录证书:经过多项学术指标综合评定及同行专家评议推荐,贵刊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衷心感谢广大作者、读者多年来对本刊的大力支持,欢迎广大医护工作者和科研人员踊跃向本刊投寄高质量稿件,以促进杂志更好、更快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