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研究

中国文化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Culture Research

杂志简介:《中国文化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3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3306/G2,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美育”专题、“三星堆”研究专题、当代文化热点、学人研究、中国文学文化、中国历史文化、中国典籍翻译研究、中外文化交流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北京语言大学
国际刊号:1005-3247
国内刊号:11-3306/G2
全年订价:¥ 60.00
创刊时间:1993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46
复合影响因子:0.38
总发文量:1018
总被引量:4469
H指数:22
引用半衰期:10.0878
期刊他引率:0.971
平均引文率:22.7157
  • 主持人语:梁晓声创作中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张力问题

    作者:李玲 刊期:2019年第04期

    上世纪八十年代,梁晓声以《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等系列小说成为知青文学的代表作家,他2019年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人世间》则把当代中国的现实主义文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关系问题是梁晓声创作评价的核心问题。评论界的分歧在于,梁晓声塑造知青形象乃至书写某一段苦难历史时所建构出的崇高生命...

  • 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关于创作中若干问题答读者问

    作者:梁晓声 刊期:2019年第04期

    跟大家在一起聊的机会不是太多。我今年3月份已经退休了,退休之后学校有活动我还是会回来的,包括听一听我们教研室几位老师的课,以后我还准备专门和我们的研究生在一起做几次对话,因为好多同学说到校后还没见过我,这也是我很惭愧的,实际上我在学校里几乎从没举办过这样的活动。先回答几个有意思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我心中有女性偶像吗?

  • 在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之间左顾右盼——梁晓声研究谈片

    作者:张志忠 刊期:2019年第04期

    本文以理想主义为着眼点,纵览梁晓声40余年的文学创作经历,对其在三个不同历史时段阐述理想主义时的不同表现、不同态度予以深度揭示,进而生发出1980年代梁晓声创作中处理理想、现实和文学三者关系的矛盾,1990年代面对市场经济的困惑与激愤,2010年代经历正反合之后的理想情怀重建,并且指出,正是这样不断地与时代、与文学、与自我对话,构成其创作...

  • “政治人”及其现代困境——《年轮》中的吴振庆形象解读兼及其他

    作者:蒋永国 刊期:2019年第04期

    吴振庆是《年轮》的中心人物形象之一。梁晓声将他置放在饥荒、""、上山下乡、返城及改革开放的"年轮"中,使其成为一个道德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的形象。深究吴振庆形象,发现其根底上是"政治人"。置身于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吴振庆面临现代人的转变,但"政治人"底色使其处于撕裂的状态。吴振庆的困境其实是人经由特定政治运行模式的塑形后,很难实现心...

  • “永恒的女性,引领我们向上”——梁晓声《人世间》中的女性形象与社会变迁

    作者:李贵成 刊期:2019年第04期

    《人世间》在广阔的时间背景和空间背景下展开叙述。作者塑造了"革命女性""贤妻良母""知识女性"三类经典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构成小说文本的独特风景。其中,以曲秀贞、金月姬为代表的"红一代"革命女性的"不悔"与"忏悔"显示了女性与革命之间的复杂关系;以郑娟为代表的"贤妻良母"的"自觉"与"自足"体现出作者对"民间的天使"一...

  • 雪泥鸿爪留踪迹——四十年古代小说研究走过的路

    作者:石昌渝 刊期:2019年第04期

    1978-1981年三年研究生生涯的学术训练,1980年代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思想潮流,均使笔者受益终生。经过三十多年的积累,在文献整理及有关小说文体、小说现象与历史背景的关系、白话小说的起源、小说类型、小说分期等诸领域做了充分准备之后,笔者撰写了属于自己的这个时代的《中国小说发展史》。

  • 新的文化语境中《庄子》之文献、解释史与哲学研究——近40年《庄子》研究述论

    作者:王攸欣 刊期:2019年第04期

    近40年庄子研究成就突出,著述数量空前,其中杰出之作质量优异,对于《庄子》文献、解释史、哲学等有更细密、透彻的梳理和论述。相当多的优秀论著或充实深化了先贤定论而更清晰可信,或颠覆了权威成见而能卓然独立。昭示新的文化语境中的学者们学风沉潜、视域宏阔、功夫深厚、思维缜密,使极具创造性和想象力的《庄子》思想焕发出新的光辉,改变了此...

  • 柳宗元、刘禹锡古赋体略论——兼论唐赋之源流与分野

    作者:钱志熙 刊期:2019年第04期

    唐赋承自六朝,古赋与律赋分流,以古赋之体为尊。唐赋之复古不及唐诗,中唐继盛唐复古未完之业,文体上有向更古老的文体取法的表现。柳宗元、刘禹锡的力复古赋之体,正属这一文学脉流。柳宗元深于骚体,其辞赋以屈原、贾谊为宗,多为愤悱之辞,幽怨之思;其语体也力效楚辞,兼取汉赋之体。唐人遭遇之境与屈贾最近者为柳、刘。柳宗元更是有意识地效法屈原...

  • 论《吕氏春秋》的知识整理策略及体系构建

    作者:曲利丽 刊期:2019年第04期

    《吕氏春秋》的重要意义,在于创建了一种新的知识范式。它摈弃了以某一家或几家思想为箭靶建构起本学派知识体系的做法,而基于一个涵盖天人的宏大结构,在开阔的视野下对各家学派都进行了自觉而充分地关注与汲取,最终以整齐的形式展现了一个系统独特的思想体系。这种知识范式诞生于一种新的学术生态,代表了百家争鸣的学术总结,其以编纂和融合为特...

  • 从状物写声到说理言志——论唐代琴赋的新变及其原因

    作者:马君毅 刊期:2019年第04期

    琴赋是中国古代音乐赋中的重要门类,自汉至清历代不绝。汉魏六朝是琴赋的发轫期。此时期的琴赋数量众多,文采斐然,但皆为体物之作,旨在客观真实地描写古琴,具有固定的创作程式,陈陈相因,渐趋僵化。唐代是琴赋的新变期。较前代琴赋而言,其新变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即吟咏对象从单一到多元,创作主旨从体物到言志,赋体从骈、散到格律化。而唐代琴赋具...

  • 《围城》中的长者及其文化意蕴

    作者:戴波 刊期:2019年第04期

    《围城》中作为次要人物的众多长者多为研究者所忽略。这些长者可以分成两个群体--以方遯翁为主要代表的群体和以张吉民夫妇、陆先生夫妇为主要代表的群体,前一个群体坚持中国文化本体地位,诠释了以伦理性为基础的中国文化,后一个群体的成员或多或少接受了西方文化,从而偏离了中国文化。长者们不同的文化趋向与文化认同,表现了"鸦片战争"后中西...

  • 孔孟“孝”论的历史渊源和伦理内涵

    作者:郭杰 刊期:2019年第04期

    孔子、孟子关于"孝"的思想理论,不仅是儒家思想体系中极为重要的内容,也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标志性观念。这一观念的形成,具有久远的历史渊源。在三代以来"孝"的观念的基础上,孔子进行全面总结,并加以创造性的深入阐发和系统论述,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孝"的思想理论的坚实基础。孟子在继承孔子和孔门思想成果的同时,又结合新的时代需要,进...

  • 明代的理学讲会与地方礼教——以绍兴府为中心的考察

    作者:曹晔 刊期:2019年第04期

    理学在明代有了很大的突破,这与王阳明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就学说本身而言,阳明学是对朱子学的再生产,为理学开拓了新的发展空间。本文以绍兴府为例,探讨当地理学讲会的发展形态及其在长时段的礼教下渗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追踪观察理学讲会的在地成果,并探讨地方士人社群对此的接受与回应。

  • 深度翻译中的译者角色与翻译策略——以金安平《论语》英译本为例

    作者:朱峰 刊期:2019年第04期

    深度翻译不仅是一种理论,也是一种翻译策略。2014年,美国华裔历史学家、耶鲁大学金安平教授的《论语》英译本由企鹅经典出版,该译本所蕴含副文本的元素,呈现出典型的深度翻译特征。本文以其为个案,归纳译本中的序、前言、附录和文献目录体现出的深度翻译特征,并通过分析译文的评注,探讨深度翻译时的译者角色,以及结合译文中的注释,尝试总结深度...

  • 更正

    刊期:2019年第04期

    本刊2019年第3期关世杰先生《中华价值观在沙特民众的共享性》一文有两处错误,特此更正,并谨向作者及读者致歉。(1)第36页《提要》中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赞同率分别为82.8%和93.0%”,其中“93.0%”应为“94.2%”。(2)第39页表2所列12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表中发生错行,将“公民层次”中的“友善”误排入“国家层次”,正确表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