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路

中国铁路杂志 部级期刊

Chinese Railways

杂志简介:《中国铁路》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6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2702/U,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交通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交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本刊特稿、特别策划、经营管理、运营维护、资讯、研究探讨、技术应用、专栏·安全与视频

主管单位: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国际刊号:1001-683X
国内刊号:11-2702/U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62
所属类别:交通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1.61
复合影响因子:1.06
总发文量:3254
总被引量:12990
H指数:31
立即指数:0.0113
期刊他引率:0.9011
平均引文率:0.8038
  • 基于电子客票的铁路旅客智能出行研究

    作者:黄欣; 张志强; 单杏花; 张涛; 李士达 刊期:2019年第11期

    分析国内外交通行业尤其是民航电子客票的发展历程和趋势,结合我国铁路客票发展历程,阐述我国铁路电子客票的内涵,创新性地提出旅客行程服务记录(PSR)概念,设计了作为我国铁路客运提质计划重要组成部分的铁路电子客票技术方案,在此基础上开展铁路旅客智能出行服务场景的研究与设计,面向旅客出行全过程提供智能化服务,并对铁路电子客票和智能出行...

  • 智能客站旅客服务与生产管控平台设计与实践

    作者:廉文彬 刊期:2019年第11期

    从全路客运站旅客运输服务与管理智能化的角度出发,针对旅客运输服务与管理工作的特点,结合客运站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提出智能客站旅客服务与生产管控平台的设计方案,详细介绍平台的建设目标、总体架构、主要功能以及技术创新点,并通过试点车站验证平台的使用效果。平台的设计与应用对铁路客运站旅客服务、生产组织、安全卡控、应急处置、设备监...

  • “中国画火车第一人”王忠良先生火车钢笔画系列作品——“龙号”机车

    刊期:2019年第11期

    1881年,唐山开平矿务局工程师金达设计了中国第1台蒸汽机车——中国火箭号,也叫“龙号”机车。机车长约5.5 m,只有3对动轮而无导轮和从轮。1881年11月8日,“龙号”机车第1次正式运行。1882年4月,“龙号”机车将第1批煤炭从唐山矿运到胥各庄,再经运煤河运到天津。

  • 基于深度学习的车站旅客密度检测研究

    作者:王明哲; 张研; 杨栋; 张秋亮 刊期:2019年第11期

    车站旅客密度是智能客运车站的重要基础信息。首先阐述模式识别、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实时检测算法在图像检测领域的发展历程,并重点分析Faster-RCNN算法和SSD算法的原理;然后定义车站旅客密度检测评价指标,并对VOC数据集下训练的模型进行试验测试;最后构建车站行人数据集,用Faster-RCNN算法训练模型,模型在低密度场景和高密度场景的检测准确率分...

  • 瑞士铁路调度指挥系统特点分析及对我国启示

    作者:唐涛; 李开成; 宿帅; 阴佳腾 刊期:2019年第11期

    高速铁路调度指挥系统是保障列车运行安全、保证运输服务质量、提高行车效率的核心。瑞士、日本、中国等铁路强国都在积极探索利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提升调度指挥系统的智能化水平。通过对瑞士联邦铁路公司和瑞士铁路调度指挥中心最新一代调度指挥系统的实地调研和考察,详细阐述瑞士铁路调度指挥系统的基本架构、组织形式及其自动化、智能化、数...

  • 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高铁智能安全保障技术研究

    作者:蒋丽丽; 刘国梁; 王英杰; 封博卿; 刘阳学; 魏小娟; 杨峰雁 刊期:2019年第11期

    分析高铁智能安全保障技术需求,研究总体架构构建、关键技术预测等,在此基础上提出其技术发展路线。结合物联网新技术形成联网监控和信息综合应用全面感知系统,在防止自然灾害、周界侵限及线路周边环境影响等方面,建立完整的高铁外部环境智能安全监测技术体系;突破高铁自然灾害预警及报警信息的自动处置技术,提升高铁风、雨、雪等灾害报警的处置...

  • 人工智能在我国铁路的应用与发展研究

    作者:张晓栋; 马小宁; 李平; 武威 刊期:2019年第11期

    在介绍人工智能的定义、发展与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智能铁路的发展背景,从推理与推荐系统、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知识表达与常识库等方面综合阐述人工智能在我国铁路的应用与发展情况,总结现阶段人工智能在铁路领域研究与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铁路人工智能的发展提出合理建议,以保障智能铁路战略顺利实施与发展。

  • 高速铁路信号中继站智能巡检系统

    作者:高亮; 孙翠玲; 张志成 刊期:2019年第11期

    高速铁路无人值守信号中继站的设备维护存在巡检周期长、交通不便、夜间作业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提出利用网络化、智能化、信息化、大数据和先进的管理手段代替传统人工巡检的方法。结合智能巡检技术在相关领域的应用情况,从智能巡检系统需求分析和方案确定入手,阐述无人值守信号中继站设置智能巡检系统的解决方案,重点对其4个子系统的功能、实...

  • 智能建造技术在铁路工程建设中的研究与应用

    作者:王可飞; 郝蕊; 卢文龙; 王辉麟 刊期:2019年第11期

    在当前新技术发展及铁路建造新要求的背景下,智能建造技术已成为世界铁路建造的重要方向。通过调研梳理世界铁路工程建造的现状,总结分析铁路工程建造的新需求,提出智能建造技术的内涵,探讨了智能建造技术的发展趋势。依托以BIM为核心的铁路工程建设管理体系,构建面向铁路工程建设设计、施工、运维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建造管理体系,对铁路工程精益...

  • 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轨枕连接面损伤行为分析及识别研究

    作者:任娟娟; 韦臻; 曾学勤; 杜威; 田晋成; 刘伟 刊期:2019年第11期

    双块式无砟轨道轨枕块与道床板连接面易发生脱粘损伤。为实现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轨枕块和道床板连接面的脱粘损伤程度识别,利用内聚力模型建立含轨枕连接面损伤的有限元模型,施加列车动荷载激励,并基于小波包分解对不同损伤程度下的轨枕块与道床板的振动响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轨枕连接面脱粘将显著提升轨枕块和道床板的振动响应,底面脱...

  • 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基础变形重点区段监测技术研究

    作者:郭高冉; 崔旭浩; 杜博文 刊期:2019年第11期

    针对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基础变形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光纤振动加速度传感阵列的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基础变形监测方法。在某运营高铁线路路桥过渡段采用该方法进行现场实测,通过联合经验模态分解(EMD)-功率谱分析方法得到轨道结构的振动特性。测试结果表明:轮轨振动信号经过轨道板、CA砂浆层以及底座板的层层衰减后到达电缆槽内振动信号的峰值...

  • 第9届轨道交通安全与视频发展论坛在京召开

    作者:史桂华 刊期:2019年第11期

    2019年10月17—18日,轨道交通安全监控领域年度盛会“第9届轨道交通安全与视频发展论坛”在京隆重召开。会议由中关村轨道交通视频与安全产业技术联盟联合《中国铁路》杂志主办,本届论坛的主题为“安全智能助力交通强国”,与会者150余人。嘉宾来自国家铁路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工程设计鉴定中心,铁路公安局,北京铁路通信技术中...

  • 本征自感知混凝土在高铁土建基础设施原位监测中的应用展望

    作者:韩宝国; 丁思齐; 董素芬; 倪一清; 欧进萍 刊期:2019年第11期

    本征自感知混凝土作为一种结构材料,具有感知自身的能力而无需布设额外的传感器。通过测试本征自感知混凝土电阻的变化,可实时监测其应力、应变和损伤。与已有传感器相比,本征自感知混凝土具有灵敏度高、力学性能好、与结构具有等同的服役寿命,以及易布设、易维护等优点。本征自感知混凝土集优异的结构和传感功能于一体,有望对具有造价高、服役...

  • 高速铁路轨道工程建造信息一体化技术研究与应用

    作者:王森荣; 孙立 刊期:2019年第11期

    针对高速铁路轨道工程建造信息一体化技术进行研究和探讨,提出轨道工程信息化平台可分为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信息化总平台(一级平台)、建设单位建造管控信息化平台(二级平台)、施工单位精细化施工管控信息化平台(三级平台)、铁路局集团公司轨道全生命周期运维信息化平台。建造管控信息化平台主要针对设计、制造、施工的建造全过程实现信息...

  • 动-静组合荷载作用下砂-粉土混合料水分迁移试验研究

    作者:张升; 高峰 刊期:2019年第11期

    应用自主设计的铁路路基翻浆冒泥物理模型试验系统开展动-静组合荷载作用下砂-粉土混合料水分迁移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动-静组合荷载作用下非饱和段内试样含水量呈明显增长趋势,孔隙水压力经历了动荷载作用下的累积和静荷载作用下的消散过程,并由此导致试样轴向形成孔隙水压力梯度,孔隙水在该宏观势能梯度作用下发生迁移流动。通过试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