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ontrol

杂志简介:《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5973/S,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农业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农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海南省热带作物主要虫害绿色防控专栏、研究论文、专题综述、绿色防控方法与技术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主办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植物保护学会
国际刊号:2095-039X
国内刊号:11-5973/S
全年订价:¥ 280.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农业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77
复合影响因子:1.12
总发文量:1414
总被引量:16576
H指数:34
引用半衰期:8.8409
立即指数:0.0079
期刊他引率:0.8314
平均引文率:32.8175
  • 松毛虫脊茧蜂几种重要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作者:王义平 吴志毅 陈学新 吴鸿 刊期:2008年第03期

    松毛虫脊茧蜂Aleiodes esenbeckii(Hartig)是我国松毛虫林业重大害虫的常见重要寄生性天敌。采用扫描电镜技术分别对其触角、下颚须、前足胫节和产卵器上的重要感器形态与超微结构进行系统研究,发现松毛虫脊茧蜂主要有5种类型的感器:板形感器、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钟形感器和锥形感器。并对感器的形态和分布特点与其寄主的适应关系进行了分...

  • 捕食性天敌黑纹透翅花蝽的生物学特性

    作者:阮传清 C.Sengonca 刘芸 刘波 朱育菁 林抗美 刊期:2008年第03期

    以榕母管蓟马为猎物,研究了黑纹透翅花蝽(Montandoniola moraguesi)的历期及捕食量。该蝽发育历经卵、1-5龄若虫、成虫;在15-35℃,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呈逻辑斯蒂递减;卵期发育起点温度为7.9℃,有效积温为107.4日度;若虫期发育起点温度为10.0℃,有效积温为298.0日度。该蝽未成熟期在15℃及35℃时的死亡率较20-25℃时高。在25℃下,黑纹透翅花...

  • 欢迎订阅《中国生物防治》

    刊期:2008年第03期

  • 松褐天牛的重要捕食性天敌──天牛霉纹斑叩甲

    作者:张翌楠 杨忠岐 黄焕华 范军祥 刊期:2008年第03期

    2003年至2006年对松材线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昆虫——松褐天牛的天敌昆虫进行了调查,在我国广东省首次发现了松褐天牛的一种重要捕食性天敌——天牛霉纹斑叩甲(Crypta-laus berus)。对天牛霉纹斑叩甲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在室内条件下,观察研究了该天敌的捕食能力。结果显示,1头叩甲幼虫在130d的发育期里,累计捕食、杀死了27头松褐天牛幼虫,之...

  • 人工繁殖管氏肿腿蜂的替代寄主研究

    作者:姚万军 杨忠岐 刊期:2008年第03期

    利用意大利蜜蜂雄蛹作为替代寄主成功繁殖出了管氏肿腿蜂,且繁殖出的成蜂寄生率、生活力都较强。繁蜂时各种主要条件因子的最佳组配为:温度26℃,相对湿度60%,接蜂的蜂蛹比2∶1。在该条件下繁蜂,寄生率为72.83%,出蜂率为47.83%。每头意大利蜜蜂雄蛹平均可繁殖出管氏肿腿蜂成蜂32头。观察了用替代寄主繁殖出的管氏肿腿蜂成虫的寿命:在20℃条件下...

  • 苏云金杆菌HBF-1菌株晶体蛋白活化及对金龟幼虫毒力的影响

    作者:宋健 王容燕 王金耀 曹伟平 杜立新 冯书亮 刊期:2008年第03期

    通过SDS-PAGE研究了缓冲液pH值对HBF-1菌株晶体蛋白的降解活化作用及其对晶体蛋白杀虫毒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晶体蛋白在牛胰蛋白酶和金龟子幼虫中肠液作用下的降解程度,随着缓冲液pH值的增加而加深。幼虫中肠蛋白酶在缓冲液pH值达到8.0时,就能完全降解晶体蛋白;而胰蛋白酶在pH值达到11.0时,才能把晶体蛋白完全降解。产生的活力片段分子量近似,均...

  • HcNPV和Bt复配对美国白蛾的致病性

    作者:段彦丽 陶万强 曲良建 颜容 张永安 杨忠岐 刊期:2008年第03期

    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研究了美国白蛾核多角体病毒和苏云金杆菌复配对寄主美国白蛾的致病性。结果表明,Bt浓度为10或25mg/L对美国白蛾核多角体病毒的毒力有增效作用;美国白蛾核多角体病毒浓度为1.6×10^5、1.6×10^6、1.6×10^7PIBs/ml对Bt的毒力有增效作用,两病原相互增效作用明显。二者复合感染与美国白蛾核多角体病毒单独使用相比,合剂使LT50缩短...

  • 烟蚜茧蜂载菌菌种与载菌方式筛选

    作者:刘德波 代艳梅 文灿 吴伟 刊期:2008年第03期

    用菌液粘染法和菌粉粘染法分别让4种虫生真菌侵染烟蚜和烟蚜茧蜂,感染球孢白僵菌、玫烟色拟青霉、粉拟青霉和金龟子绿僵菌,8d烟蚜的死亡率分别为100.00%、78.00%-95.00%、90.00%和66.67%,都显著高于对照(1.67%-3.33%);3d烟蚜茧蜂的死亡率分别为79.67%-80.33%、20.00%-26.67%4、6.67%和26.67%-60.00%,其中玫烟色拟青霉处理与对照(20.00%-26.67...

  • 光肩星天牛刻槽中一种细菌及其对天牛幼虫的致病性

    作者:邓彩萍 闫喜中 刘红霞 骆有庆 刊期:2008年第03期

    在分离光肩星天牛刻槽微生物时筛选出一种红色杆状细菌,经常规方法鉴定为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室内试验显示该菌对天牛低龄幼虫有致死作用。用5个浓度梯度(7.8×10^10 - 2.0×10^7)接种低龄幼虫,结果显示,最高浓度剂量下幼虫死亡率可达80.6%,最低剂量下也有16.1%的死亡率。毒力回归方程为Y=0.6116x-0.6441,LD50=1.69×10^9个/ml...

  • 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的研究

    作者:冯超 张克诚 袁会珠 杨代斌 王鹏 孙丽鹏 刊期:2008年第03期

    比较研究了凹凸棒土、高岭土、硅藻土和水合二氧化硅等载体对武夷菌素发酵液的吸附性能;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NNO)、高分子接枝磺酸盐GY-JZH-A、高分子羧酸盐聚合物GY-D02和聚环氧乙烷环氧丙烷醚GY-JM6180等助剂对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配方的分散性、润湿性和悬浮率的影响;不同助剂对武夷菌素可溶性粉剂的生物学效果的影响。结果...

  • 长柄木霉ACCC30150与哈茨木霉ACCC30371产厚垣孢子的液体培养条件

    作者:顾金刚 律雪燕 胡丹丹 李世贵 姜瑞波 刊期:2008年第03期

    对长柄木霉ACCC30150与哈茨木霉ACCC30371产生厚垣孢子的液体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基、培养温度、初始pH值、氧气等因素对两菌株产生厚垣孢子的数量均有影响。在培养基、培养温度、初始pH值不变的培养条件下,装瓶量对两菌株产生厚垣孢子数量的影响大于转速。两菌株产生厚垣孢子的最佳条件:长柄木霉ACCC30150为玉米秸秆粉或Gorodko...

  • 新月弯孢CLE菌株胞外蛋白对水稻纹枯病的诱导抗性及其菌种鉴定

    作者:王玲 黄世文 唐绍清 峰 王磊 刊期:2008年第03期

    以井冈霉素为对照,比较了从感病稗草上分离的CLE菌株胞外蛋白增强水稻对纹枯病的抗性作用。结果表明,接种纹枯病菌后,CLE胞外蛋白处理的SOD和POD的活性比对照有不同程度的上升,MDA含量在接种48h后显著低于对照。CLE胞外蛋白处理显著降低了水稻植株的纹枯病病情指数,防治效果提高了17.9%。基于ITS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菌株CLE与新月弯孢Curvul...

  • 水花生病原菌——蕉斑镰刀菌菌株的筛选及其致病性测定

    作者:庄义庆 何东兵 王源超 郑小波 刊期:2008年第03期

    蕉斑镰刀菌Fusarium stoveri是从自然界水花生植株上分离的、可致水花生表现萎蔫、地上茎腐烂、叶片上呈现褐色斑或黄化的生防真菌。室内研究表明,蕉斑镰刀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的适宜温度范围在25-28℃,多数菌株的最适温度为28℃;菌株间的产孢量有较大差异。在供试菌株中,32-6菌株的产孢量最大;供试的9个蕉斑镰刀菌菌株对水花生均有较强的致病力,但...

  • 产酶溶杆菌OH11菌株摇瓶发酵条件研究

    作者:王云霞 钱国良 胡白石 刘凤权 刊期:2008年第03期

    采用单因素试验法研究了温度和转速等因子对产酶溶杆菌OH11液体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以30℃为宜,转速以210r/min为宜。通过正交试验在摇瓶中以LB为基础培养基对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培养基中活菌数在48h时可达到4.5×10^9cfu/ml,明显高于原基础培养基的结果;通过正交试验对其他发酵条件的优化结果表明,装液量40ml/250ml、发酵时间7...

  • 放线菌株HND39的种类鉴定及其对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作者:刘燕娟 朱宏建 陈利娟 高必达 刊期:2008年第03期

    从天山自然保护区土样中分离到放线菌株HND39,平板对峙培养法测定其对植物病原菌的拮抗作用。室内生物测定表明,HND39的代谢产物对油菜菌核病菌、辣椒炭疽病菌等15种重要植物病菌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对烟草炭疽病菌、油菜菌核病菌、辣椒炭疽病菌和烟草黑胫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达到54.2%、70.6%、51.9%、58.7%。通过对HND39进行扫描电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