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气象

中国农业气象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Agrometeorology

杂志简介:《中国农业气象》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999/S,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农业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农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农业生态环境、农业气象概念方法、农业气象情报、广告·书评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主办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国际刊号:1000-6362
国内刊号:11-1999/S
全年订价:¥ 120.00
创刊时间:1979
所属类别:农业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2.22
复合影响因子:1.67
总发文量:1151
总被引量:24184
H指数:56
引用半衰期:5.1556
立即指数:0.0814
期刊他引率:0.7387
平均引文率:10
  • 华北地区气候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

    作者:杨建莹 梅旭荣 严昌荣 刘勤 刊期:2010年第S1期

    应用国家气象局整编的华北地区155个气象站点48a(1961-2008年)的气象资料和中国数字高程模型,对华北地区48a日照时数、年均气温、≥10℃积温、年降水量和春、夏、秋、冬四季降水量等气象资料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得到了华北地区气候资源分布图。结果表明:华北地区年日照时数总体分布为北高南低,气温及≥10℃积温分布为南部高于北部,东部高于西部,...

  • 近50年聊城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作者:李又君 杨士恩 赵春芳 王德锦 孙瑞英 刊期:2010年第S1期

    利用聊城地区代表站1959-2008年气温及降水资料,用一元线性回归、相关分析等数理统计学方法,对聊城地区近50a来气候变化做了分析。结果表明:聊城地区近50a来年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增温率为0.07℃/10a,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增温尤其明显。不同季节气温的变化趋势不同,春季变暖趋势最明显。根据冷暖波动情况,可划分成一个冷期和两个暖期;近50a降水...

  • 洱海流域近59年水资源的多时间尺度分析

    作者:李文娟 严昌荣 刘恩科 彭正萍 刘勤 刊期:2010年第S1期

    以分析洱海流域地区水资源的时序变化特征为研究目标,利用国家气象局整编的大理气象站气象资料(1951-2009年),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潜在蒸散量,分析了近59a来洱海流域地区降水和蒸散量的变化特征,并分析计算了相应的降蒸差及其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各年代降水量呈现了一个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规律,春季降水量有显著上升趋势,线性...

  • 近38年高青县无霜期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作者:荆涛 张静 郭磊 刊期:2010年第S1期

    利用高青县1972-2009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采用气候统计方法,运用Microsoft Excel计算工具,对高青县霜期气候特征及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38a来高青县初霜日最早出现在10月5日,最晚出现在11月12日,平均初霜日出现在10月22日;终霜日最早出现在2月11日,最晚出现在4月28日,平均终霜日出现在3月30日;无霜期平均205d,无霜期绝对变率比初、终霜日...

  • 翻耕和生草对果园土壤碳排放的影响

    作者:王义祥 吴志丹 翁伯琦 邢世和 黄毅斌 刊期:2010年第S1期

    于2007年10月利用LI-8100开路式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定位测定福州郊区柑橘果园翻耕和生草2种干扰措施下土壤呼吸的变化规律,为农业温室气体减排和提高土壤碳固定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翻耕造成柑桔果园生态系统土壤呼吸速率的增加,在试验期内翻耕使土壤CO2排放量提高了49.0%。套种豆科牧草使土壤呼吸速率提高了26.24%,但果园生草处理使系统有机碳...

  • 气候变化对山东省农业生产的影响与对策

    作者:徐钰 江丽华 张建军 林海涛 宋效宗 刘兆辉 刊期:2010年第S1期

    农业是主要气候脆弱生态系统领域,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有较大影响。在全球变暖大背景下,山东省气温持续攀升,气候变暖与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大体一致,但又表现出明显的地域特色。本文简单介绍了近50a(1961-2008年)来山东省气候变化特点,并阐述了气候变暖对山东省农业生产的影响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以期为山东省的防灾减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 近半个世纪以来四川盆地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征

    作者:陈超 庞艳梅 潘学标 刊期:2010年第S1期

    为了了解全球变暖背景下四川盆地的气候变化规律及其演变趋势,该文利用四川盆地22个气象台站1961-2007年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月平均最低气温、月降水资料,对四川盆地近半个世纪以来的气温、降水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0a来四川盆地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但增温幅度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偏暖年份多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偏冷年...

  • 大同地区近50年来气温突变的诊断分析

    作者:杨淑华 梁进秋 李腊平 贾利芳 王丽丽 刊期:2010年第S1期

    利用估计温度变化趋势的线性回归方程及滑动的T检验方法,对大同地区北部的天镇(1958-2004年)、南部的灵丘(1960-2004年)和中部的市区(1955-2004年)年平均气温和四季平均气温及平均最高(低)气温序列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近50a来大同地区的气温在逐步上升,市区和天镇在20世纪90年代至今经历了一次明显的增温过程,灵丘的增温过程出现在20世纪80...

  • 近45年来新疆≥10℃期间积温和降水量的变化特征

    作者:李兰 杜军 宋玉玲 李元鹏 刊期:2010年第S1期

    利用新疆1961-2005年86个气象站点系统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新疆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积温、积温期间降水的空间变化、年际变化、初终间日数、1961-1986年与1987-2005年差值变化。结果发现,全疆及各区域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积温变化不一,北疆总体增幅高于南疆;≥10℃积温期间降水总体呈增加的趋势,山区多于平原,北疆多于南疆。西部多于...

  • 聊城地区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与对策

    作者:张荣霞 隋岩 杨秀华 张寅 刊期:2010年第S1期

    本文分析了聊城市近50a来的气象资料,结果显示50a来气候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一是年平均气温呈明显的升高趋势。冬季气温升高最为明显,1989-2008年,出现了14个暖冬。二是降水量明显减少,平均每10a减少26.3mm。三是日照时数减少,平均年日照时数呈逐年减少趋势,夏季减少最为明显。四是极端气候事件明显增多。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市高温、...

  • 农业观光园客源市场的特征与空间结构的研究——以北京市朝来农艺园为例

    作者:田志会 刘雪楠 刊期:2010年第S1期

    客源市场的特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旅游业发展现状,并对旅游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反馈作用。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北京市朝来农艺园为例,对朝来农艺园的客源市场及空间结构进行了研究,主要得出以下主要结果,客源以中青年和女性为主,本科以上学历占48%,以企事业职员居多,月收入在2001~4000元的群体,客源主要来自于朝阳和海淀区;在交通工具的选择...

  • 温室作物生长对地面辐射的影响

    作者:刘洪 郭文利 孙忠富 高燕虎 权维俊 刊期:2010年第S1期

    针对北京地区常见日光温室,在建立辐射和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的基础上,分析叶面积指数变化对地面辐射的影响,并对模拟结果与实测值进行了比较验证。结果显示:叶面积指数达到3.5以上时,约90%辐射量被作物层吸收或反射;模拟值与实际值的平均绝对误差为22.17W.m-2,相关系数约为0.92;基于辐射模型和作物模型对地面辐射量动态变化进行模拟,具有较好的可...

  • 控氮节磷施肥对鄱阳湖区水稻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作者:徐昌旭 彭春瑞 叶宗国 陈先茂 刘卫东 苏全平 刊期:2010年第S1期

    鄱阳湖区是江西主要的水稻产区,以双季稻为主。在双季稻单季高产推荐施肥水平(N∶P2O5∶K2O=180∶90∶150kg/hm2,100%化肥)基础上,进行了化肥减量后与猪粪配施、孕穗期增施氮钾肥、添加肥料增效剂等控氮节磷施肥对水稻养分吸收和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养分等量条件下,80%化肥+猪粪处理较之100%化肥处理,早晚两季稻谷总量增加93kg/hm2、增...

  • 海峡西岸经济区畜禽养殖污染与废弃物循环利用

    作者:叶婧 李峰 朱昌雄 刊期:2010年第S1期

    随着海西经济区农业的发展,养殖污染已超过日常生活和工业废水的污染,制约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介绍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养殖业发展概况和畜禽养殖业污染现状,论述了养殖污染控制与废弃物循环利用研究技术,为环境改善提供一定参考。

  • 山东省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分析及其防治对策

    作者:徐钰 刘兆辉 江丽华 高新昊 谭德水 林海涛 宋效宗 刊期:2010年第S1期

    山东为农业大省,也是人口大省,为保障粮食安全,近几年农业发展速度加快。化肥、农药等农用物资的投入量大、利用率低,畜禽养殖业规模发展快、畜禽粪污处理设施缺乏,农村城镇化速度快、生活废弃物及污水处理率低等原因,使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显。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概述了山东省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分析了农业面源污染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