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油学报

中国粮油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the Chinese Cereals and Oils Association

杂志简介:《中国粮油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2864/TS,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工业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工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稻谷研究、淀粉研究、油脂研究、储藏研究、加工工艺研究、标准与检测方法、综述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粮油学会
国际刊号:1003-0174
国内刊号:11-2864/TS
全年订价:¥ 926.4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工业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67
复合影响因子:0.94
总发文量:3818
总被引量:38405
H指数:54
引用半衰期:5.5082
立即指数:0.0236
期刊他引率:0.8704
平均引文率:14.1149
  • 基于多种分析方法解析新陈大米的品质特性

    作者:袁贝; 邵亮亮; 张春丹; 周君; 李晔; 苏秀榕 刊期:2016年第08期

    通过GC~MS测定新陈大米中脂肪酸的含量发现:大米陈化后多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由64.5%降至43.18%,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由21.48%升至27.63%,亚油酸和油酸含量之比由O.26升至0.61,大米品质变差;电子鼻检测新陈大米的气味发现差异显著。GC-MS检测陈米挥发性成分发现:脂肪酸氧化生成醛酮类物质,醛类由45.76%升至62.31%,产生十...

  • 豫北地区小麦籽粒质量及其加工利用潜力研究

    作者:张影全; 张波; 关二旗; 赵宗武; 杨春玲; 魏益民 刊期:2016年第08期

    为明确豫北地区大田小麦籽粒质量现状,分析区域小麦加工利用潜力,以2008年_2013年在豫北地区按试验设计采集的486份大田小麦样品为材料,分析豫北地区大田小麦籽粒质量现状,探讨小麦加工适用性及加工利用潜力。结果表明,豫北地区大田小麦容重、面团稳定时间较高,湿面筋含量偏低;沉降指数、面团形成时间、弱化度、粉质质量指数年际间变化较...

  • 2种前处理方法对多孔淀粉吸油率的影响

    作者:张洪微; 崔素萍; 唐彦君; 曲颖 刊期:2016年第08期

    为了制备高吸油率的马铃薯多孔淀粉,分别采用超声波和加热预处理辅助酶法处理马铃薯淀粉,研究超声波条件与加热预处理条件对多孔淀粉吸油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法最佳条件为超声时间30min、超声功率600W、酶解温度55℃、pH6.5、酶用量1.5%,所得多孔淀粉的吸油率为71.34%;加热预处理最佳反应条件为淀粉乳质量浓度30g/100mL,...

  • 脂类和颗粒结合蛋白对小麦A、B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

    作者:吴桂玲; 李文浩; 刘立品; 张伟; 张国权 刊期:2016年第08期

    淀粉颗粒中的脂类和颗粒结合蛋白对其理化和结构性质存在一定影响,研究了小麦A、B淀粉经脱脂、脱蛋白处理后其化学组成、颗粒形态、糊特性等性质。结果表明:脱脂处理对小麦A、B淀粉的晶体类型、溶解度、膨胀度、起始温度、峰值温度、终值温度、热焓值、峰值黏度、谷黏度、衰减值、最终黏度、峰值时间、成糊温度均无显著性影响,相对结晶度降低...

  • 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的富集分离研究

    作者:王昱婷; 王笑宇; 许晶 刊期:2016年第08期

    以低温脱脂豆粕为原料,采用优化Nagano法分离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本文系统考察提取过程中多个单因素对分离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的蛋白质含量和提取率的影响。并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设计响应面试验,对浸提温度、浸提pH、沉淀剂用量进行优化,分别确定高提取率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的分离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大豆球蛋白的...

  • 焙炒时间对芝麻油风味及芝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作者:赵赛茹; 张丽霞; 黄纪念; 芦鑫; 艾志录 刊期:2016年第08期

    本文主要研究焙炒时间对芝麻油挥发性风味成分及芝麻中氨基酸含量(以芝麻脱脂粕中氨基酸含量为依据)的影响。经过不同时间焙炒的芝麻,用水代法提油,然后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GC/MS技术,检测芝麻油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随着焙炒时间的延长,吡嗪类、吡咯类、吡啶和嘧啶类、含硫类、呋喃类、酚类物质的相对含量逐渐增多,醛类...

  • 不同产地杏仁及其冷榨杏仁油的品质分析

    作者:王丹; 刘玉兰; 张东东; 杨金强 刊期:2016年第08期

    对8个省份的9个杏仁样品及脱皮冷榨杏仁油进行组分分析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杏仁含皮率4.56%~6.19%,粗脂肪质量分数43.70%~55.22%,粗蛋白质量分数26.88%~33.19%,蛋白质氮溶指数(NSI)73.21%~86.90%;甜杏仁粗脂肪质量分数(55.22%)要明显高于苦杏仁(平均50.00%),粗蛋白质量分数(26.88%)则低于苦杏仁(平...

  • 高温油茶籽油中苯并芘和反油酸产生规律研究

    作者:罗凡; 费学谦; 李康雄; 郭少海; 王亚萍 刊期:2016年第08期

    为了探讨高温条件下油茶籽油中苯并芘和反式脂肪酸的形成规律进行了研究。试验测定了不同温度、时间、煎炸不同食材后2种油茶籽油中苯并芘和反油酸以及烟气中苯并芘的含量。结果表明高温条件下,油茶籽油中苯并芘含量未随加热时间延长而明显提高;但反油酸含量随加热时间和温度上升趋势明显。油茶籽油在180℃下煎炸香蕉、面条、瘦肉、豆腐等食材...

  • 糙米状态下水酶法提取米糠油的方法研究

    作者:任悦; 王文华; 王玉琦; 孙立斌; 于殿宇; 朱秀清 刊期:2016年第08期

    为避免因碾磨糙米时被激活的脂肪酶与米糠油接触后发生水解反应,得到品质稳定的高级食用米糠油,本试验创新性地在糙米状态下采用水酶法提取米糠油,以米糠出油效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对酶解条件进行优化,得到糙米状态下最优水酶法提取米糠油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优化培养条件:加酶量1.6%,酶解温度45℃,酶解时间50min...

  • 亚麻籽胶微波辅助提取与热水浸提方法比较研究

    作者:李小凤; 赵倩竹; 滕英来; 廖文镇; 李爱军; 汪勇; Martin; J.; T.; Reaney 刊期:2016年第08期

    本研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优化试验分别确定了热水浸提与微波辅助提取两种方法提取亚麻籽胶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热水浸提法提取亚麻籽胶的最佳工艺为:温度80℃、时间6h、料液比1:10、提取次数1次;该条件下亚麻籽胶得率为7.28%,所得的亚麻籽胶中,多糖质量分数为68.13%,蛋白质质量分数为10.21%。微波辅助提取的最佳工艺为:温...

  •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亚麻木酚素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性研究

    作者:李会珍; 李娜; 张志军; 李晓君; 陈铁 刊期:2016年第08期

    以亚麻籽为原料,对超声波辅助提取亚麻木酚素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原料颗粒度、超声功率、液固比、超声温度和超声时间对亚麻木酚素得率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法对超声波提取亚麻木酚素工艺进行优化,建立了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亚麻木酚...

  • 薄壳山核桃无性系果实经济性状与品质比较

    作者:陈芬; 姚小华; 滕建华; 任华东; 王开良; 常君 刊期:2016年第08期

    针对薄壳山核桃低产林分多且果实品质差,经济效益低等问题,旨在筛选出果实经济性状和品质优良的栽培无性系,对27个薄壳山核桃无性系果实的各性状进行比较,其中1号、5号、8号、19号、28号、34号和35号无性系的果实经济性状优于其他无性系,初步认为这7个无性系为优良的无性系并可进行筛选。脂肪、蛋白质、可溶性糖,脂肪酸相对含量的变异系数...

  • 菜籽油酶法脱胶的研究

    作者:毛程鑫; 李桂华; 薛武军; 孙勤; 康雪梅; 祝品 刊期:2016年第08期

    研究磷脂酶对菜籽油脱胶及品质的影响,通过单因素、正交试验并结合生产成本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酸碱比(V/V)1:4.5,加酶量88mg/kg,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4h。在此条件下,菜籽油的磷含量可由原来的406.66mg/kg降到3.42mg/kg;采用棒状薄层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测菜籽毛油与脱胶油的甘油酯含量,脱胶油的...

  • 食品用活性炭去除茶油中PAHs的研究

    作者:祝华明; 戴贤君; 郑睿行 刊期:2016年第08期

    高温及浸出工艺制备的茶油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以苯并[a]芘(B[a]P)为代表的多环芳烃(PAHs)。为筛选出能较好吸附去除茶油中PAHs的吸附剂,选择几种不同结构特性的食品用活性炭进行吸附去除研究。结果表明,总孔容积较大、平均孔径较低、微孔比例较高的ACN活性炭具有较高的吸附PAHs能力,吸附容量达18.64μg/g,去除率可达92.0%,但作为PAH...

  • 油茶籽油中苯并[a]芘溯源及其控制技术研究

    作者:李圣陶; 龚吉军; 吴敏; 唐静; 卢锟 刊期:2016年第08期

    为了探明油茶籽油中苯并[a]芘的来源,研究了原料来源、干燥方式、烘烤温度与时间、制油方式等因素对油茶籽油中苯并[a]芘含量的影响,考察了油茶籽油在精炼过程从脱胶、脱酸、脱色至脱臭过程中苯并[a]芘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制油方式、烘烤工艺与油脂精炼是油茶籽油中苯并[a]芘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与压榨法相比,浸提法制得的油茶籽油中苯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