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Chinese Historical Geography

杂志简介:《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61-1027/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专题论文、学术评论、史地札记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国际刊号:1001-5205
国内刊号:61-1027/K
全年订价:¥ 260.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陕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67
复合影响因子:0.38
总发文量:819
总被引量:6728
H指数:24
引用半衰期:10.208
立即指数:0.0139
期刊他引率:0.9162
平均引文率:43.6806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入选CSSCI来源期刊(2008—2009年)

    刊期:2008年第02期

    根据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通知:经《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指导委员会审定,《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入选为CSSCI来源期刊(2008—2009年)。这是本刊连续第三次入选CSSCI来源期刊。本次入选CSSCI历史学类期刊共26种,按总被引次数与2004—2006三年他引影响因子的加权值高低顺序排序,《中国历史地理论丛》位列第九位。

  • 麒麟原型与中国古代犀牛活动南移考

    作者:王晖 刊期:2008年第02期

    麒麟单称麟,又作麈,古文字中作“蔽”,古代被视为四灵兽之一。麒麟身上有铠甲式的外表及圆泡钉式的纹斑“肉甲”而被称为“麈”(蔽)或“麟”,因有头顶部的一只角而被归于鹿属动物。但据头上独肉角、铠甲式外表、圆泡钉式“肉甲”与马蹄类圆蹄,其原型为印度犀牛。印度犀牛因为气候环境的变迁,不断南移,中原少见,偶尔来至中原,便被认为...

  • 虎耳如锯猜想:基于环境史的解读

    作者:曾雄生 刊期:2008年第02期

    北宋汀州最早出现了“虎耳有缺”的记载,并且将之与老虎吃人联系起来,认为虎每食一人,则耳成一缺。本文试图从环境史的角度提出一种猜想,认为虎耳上的缺口乃“伤口”,“两耳如锯”则是说此虎伤痕累累。这些都是老虎生存竞争的结果。而老虎生存竞争并在身上留下缺口至宋代时为人所留意,则又与唐宋时期的人口增长,经济开发,以及植被的破坏...

  • 柘皋河流域商周时期古遗址形态特征初步研究

    作者:高超 王心源 钱玉春 吴卫红 何磊 刊期:2008年第02期

    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柘皋河流域商周时期遗址野外考察,辅以高分辨率遥感资料等对流域内遗迹形态要素、平面特征、微地貌形态等分析,经钻孔获取遗迹点垂直剖面资料分析,采集相关含碳土样进行测年分析,从形状、位置、面积、微地貌、内部结构特征、土质特征、与古水系关系等指标来分析柘皋河流域商周晚期遗址点形态特征,探究遗址点形态特征的形...

  • 人类空间选择行为与环境关系个案研究——以清代陕南秦巴山地为例

    作者:张力仁 刊期:2008年第02期

    本文运用经济社会学界提出的“有限理性人”理论,从文化、风俗、政策等方面,分析了清代陕南流民在空间选择、垦殖活动以及环境变迁条件下,流民行为的基本取向。结果表明,人类空间选择行为遵循风俗相近原则,而不是地理环境最优原则。追求单位时间上效果最大化是流民行为选择的普遍趋势。在此基础上,考察了清代陕南山地与平原、河流上游与下...

  • 青海近代的农业垦殖与环境变迁(1840~1949)

    作者:张保见 郭声波 刊期:2008年第02期

    近代是历史时期波及青海全省范围的大规模农业垦殖的起始阶段,从其发展历程来看可以分为衰落、恢复并快速发展和再度衰落三个时期。不同时期,人口数量、农垦的地域分布和水利事业发展均有所不同。近代农垦对青海环境变迁所造成的影响依然是局部的。

  • 汉武帝“广关”与西汉前期地域控制的变迁

    作者:辛德勇 刊期:2008年第02期

    汉武帝元鼎三年,将函谷关东移约三百里。过去多认为这是由于楼船将军杨仆因耻居关外而请求武帝移关。本文从秦朝至西汉初年国家地域控制变迁角度,论述汉武帝时期向东推延函谷关这一事件的政治和军事地理意义,指出实际上汉武帝这次迁移函谷关,是对汉朝地域政策与大关中布防方略的大调整,所做调整,并不仅限于函谷关一处,时人称之为“广关”...

  • 西汉初期北部诸郡边界略考

    作者:朱郑勇 刊期:2008年第02期

    西汉初期,北部诸郡多为强大的匈奴帝国侵占,不能恢复秦郡之旧观。汉高帝时云中、定襄、代郡、雁门四郡只得秦郡之半。在汉惠帝至高后二年之前这段时间,云中、定襄二郡的北界推进至阴山南麓的赵武灵王长城下。代、雁门二郡经数十年的扰攘,终于在汉景帝时期将北界稳定在善无、武州、平城、参合、高柳一线。西北之上郡、陇西、北地三郡边界则退...

  • 西汉至六朝时期丹阳郡政区变迁与区域发展

    作者:陈刚 刊期:2008年第02期

    丹阳郡在西汉至六朝之间的历史时期,逐步成为南方区域发展的中心地区。本文分两汉、六朝两个时期,从郡治迁移、辖县分布、郡县析置、户口增减、侨州郡县分布与设置等方面进行考察、辨析,基本嫠清了丹阳郡的政区变迁与区域发展的主要情况。研究表明:(1)自汉武帝时改置丹阳郡以来,郡治先徙宛陵、东汉末年再迁建业,从此历六朝不改,丹阳郡...

  • 明代陕西行都司及其卫所建置考实

    作者:马顺平 刊期:2008年第02期

    辖有十二卫三所的陕西行都司,是明朝控制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的重要军事建置。本文在将地方卫所建置置于明朝整体战略格局背景下的同时,依据正史和地方志资料,详细考证了明朝陕西行都司诸卫所的建置背景及地域特征。本文指出,明朝对河西走廊的控制,并非象通常认为完成于洪武五年(1372年)冯胜西征,而是以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陕西行都司...

  • 历史上的零丁洋及其海域范围

    作者:刘正刚 高志超 刊期:2008年第02期

    宋元时期,广东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向海洋推进,零丁洋海域进入了人们开发的视野。明清广东海洋经济获得了进一步发展,中外贸易在零丁洋海域相当活跃,也引起了官府对这一海域的重视。正是在不断开发海洋的过程中,人们对零丁洋海域的认识与界定,也逐步由小到大地扩展,文献对零丁洋的记述从人文记忆向地理标识转变。宋元以来,人们对零丁洋海域...

  • 《西域图志》所载镇西府、迪化州地区户口资料考述

    作者:张莉 刊期:2008年第02期

    《西域图志》中所载镇西府和迪化州地区的户口数被多数学者认为是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的户口数,笔者通过考证各州县的设置年代后发现,镇西府所属各县与迪化州所属各县的户口数并不是同一年的。在细致查阅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清代档案后证实,镇西府所属各县的户口数是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底奏报的数字,而迪化州所属各地的户口数则属...

  • 中国古代地理学的目录学考察(三)——两宋公私书目中的地理学

    作者:潘晟 刊期:2008年第02期

    古代地理学作为一种观念体系,同时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人文景观,因此对它的考察在相当的程度上可以采用历史地理学的方法。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尝试着在两宋公私书目的基础上,复原这一时期的地理学“景观”。我们发现,宋人对地理学的观念性规定沿着疆域地理的路径前进。而与此相伴随的是,《山海经》所代表的古代地理学传统开始逐渐被有...

  • 欢迎订阅中国历史地理学唯一定期刊物,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刊期:200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