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法评论

刑事法评论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Criminal Law Review

杂志简介:《刑事法评论》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7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政法期刊。该刊是一份半年刊,致力于发表政法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刑事侦查学、犯罪学、刑事证据学、监狱法学等。

主管单位:北京大学刑事法理论研究所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刑事法理论研究所
创刊时间:1997
所属类别:政法类
发行周期:半年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03
总发文量:539
总被引量:1183
H指数:13
引用半衰期:6.697
期刊他引率:0.8
平均引文率:26.1786
  • 特拉伊宁犯罪构成学说之刍议

    作者:米铁男 刊期:2011年第02期

    <正>特拉伊宁(ApoH HayMoBN(ч) Tpa(N|¨)HNH)是公认的苏联第一个对犯罪构成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刑法学家。1946年他出版了第一本关于犯罪构成的专著《犯罪构成的学说》,1951年又出版了第二本专著《苏维埃刑法中的犯罪构成》,1957年出版的《犯罪构成的一般学说》可以说是他关于犯罪构成问题的盖棺之作。特拉伊宁一生虽然著述颇丰,但其最有影...

  • 《犯罪人论》

    作者:切萨雷·龙勃罗梭; 黄风 刊期:2011年第02期

    <正>犯罪人论,即天生犯罪人理论,是龙勃罗梭的理论核心,他对犯罪人的研究,包括犯罪人的头骨、人体测量、相貌、文身、感觉、爱与恨、自杀、道德、宗教、智力文化、文学、暗语、笔记等。他将实证的、归纳的方法引入犯罪研究领域,引起了犯罪研究领域中的一场方法论革命,使犯罪学向

  • 《刑事法评论》

    作者:陈兴良 刊期:2011年第02期

    <正>《刑事法评论》是北京人学法治与发展研究院刑事法治研究中心主办、由陈兴良教授主持有大型刑事法学类出版物。《刑事法评论》出版已有十余年,一直致力于出版原创性的、富有思想性的学术作品,在中国刑法学界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对中国刑事法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在国内很多法学院校

  • 主编絮语

    作者:陈兴良 刊期:2011年第02期

    <正>七月正是暑假开始,每年此时都有一批毕业生收获了知识从大学毕业。因此,七月也可以说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收入本卷的部分论文就来自新科博士、硕士的论文,这是值得嘉许的。在本卷的"理论前沿"栏目,发表了3篇论文。米铁男的《特拉伊宁犯罪构成学说之刍议》一文,就是其博士论文

  • 历史的误读与当下的转型——费尔巴哈罪刑法定的还原与当代罪刑法定的重新定位

    作者:王太宁 刊期:2011年第02期

    <正>德国古典刑事学派大师费尔巴哈最早提出了罪刑法定原则。我国经典刑法学教科书往往将其表述为"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但这与费尔巴哈最早以拉丁文"Nulla poena sine lege(无法律则无刑罚),nulla poena sine crime(无犯罪则无刑罚),nullum crimen sine poena legali(无法律规定的刑罚则无犯罪)"表述的形式是不一样...

  • 狭义客观处罚条件论

    作者:张振山 刊期:2011年第02期

    <正>一、问题的提出客观处罚条件本是欧陆与日本刑法中的一个概念,德日刑法确立这一概念的初衷是解释刑法典中存在的一些特殊规定,即在犯罪成立之后,国家要想对行为人科处刑罚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客观事实条件。这些客观条件又被称为可罚性的客观条件,其实质在于以自身的具备与否来限制国家刑罚权的发动。客观处罚条件概念在德日等大陆法系国...

  • 全球化世界的法律秩序——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内法、国际法和私人法规范体系的发展

    作者:乌尔里希·齐白; 江溯 刊期:2011年第02期

    <正>全球化进程从根本上影响着法律的发展。因此,德国马普人文科学研究所将全球化世界的法律秩序作为其跨学科研究的中心。本文将对全球化世界的法律秩序所面临的挑战、法律秩序的改变和研究前景以及今后研究的问题进行综述:第一部分将对法律规范调整主体的变化和全球化导致的特有法律问题进行分析;第二部分将对法律和社会控制系统的基本...

  • 为什么刑法需要在乎常人的正义直观?——强制性与规范性犯罪控制

    作者:保罗·H.罗宾逊; 王志远 刊期:2011年第02期

    <正>导论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刑法成文化运动(criminal law codification movement),是在"减少犯罪"这一功利主义(instrumentalist)原则指导下进行的,以"给犯罪人以应得的惩罚(deserved punishment)"为宗旨的报应观念(retributivist)在其中未发挥什么作用。在几乎整个这一时期的法典改革当中起到了范例性作用的《模范刑法典》(TheModel...

  • 作为刑法基本概念的行为要件

    作者:弗朗西斯科·穆尼奥斯·孔德; 路易斯·埃内斯托·契尔萨; 张曙光 刊期:2011年第02期

    <正>一、引言在《刑法原理:美国、比较法与国际的视角》(以下简称《刑法原理》)一文中,弗莱彻教授详细阐述了他所称的"沟通性的行为概念"(communicative concept of action)。他认为,为了能够主体间性地考察一项"身体活动"或"没有身体活动"是否是一种能够招致刑事责任的、具有社会重要意义的行为,我们有必要考察此"身体活动"(movement)和"...

  • 日本现代刑法思想的形成

    作者:周振杰 刊期:2011年第02期

    <正>众所周知,日本是世界上犯罪率最低的几个国家之一。根据日本法务省的统计,在1997年—2007年的10年间,与法国、德国以及美国相比,就交通犯罪之外的其他重罪与轻罪,日本不但在总的犯罪率方面较低,在故意杀人罪、盗窃罪的犯罪率方面,更是远远低于上述三国。日本之所以能够保持低的犯罪率,一方面,受益于其国民特性,如"希望裁判简洁明了,排...

  • 治疗行为正当化根据研究——德日的经验与我国的借鉴

    作者:曹菲 刊期:2011年第02期

    <正>治疗行为的固有性质决定了它在治愈疾患、达到治疗效果的同时,对患者的生理机能、身体健康具有一定的侵袭性,在理论上有可能符合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但事实上,基本没有人会认为所有治疗行为都符合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而是将之理解为业务上正当行为的一种。不过治疗行为得以正当化的根据,并不在于医疗作为一项业务具有正当性这么...

  • 韩国刑诉法辩护权制度之借鉴

    作者:孙瑞玺 刊期:2011年第02期

    <正>一、引言截至目前,以韩国2007年6月1日修订通过的《刑事诉讼法》为介绍对象的文献已为数不少,从中我们可以大致了解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本次修订的动因主要基于保障人权和民主主义的发展;司法改革的深化;无罪推定原则的贯彻;国选律师人数的增加等。韩国为本次刑事诉讼法修订成立了专门机构,历时近四年,终于就全面修改刑事诉讼法达成...

  • 以比较的眼光看刑法的问题

    作者:劳东燕 刊期:2011年第02期

    <正>一个不了解他国刑法理论的人,对本国的刑法理论势必也缺乏真切的理解。这是因为,在缺乏比较与对照的情况下,本国刑法理论的独特性或共同性很难得到全面的揭示,更不要说在理解上达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的程度。张明楷教授曾断言,不考察外国刑法学与中国刑法学的异同,就不可能真正了解中国刑法学;易言之,只了解中国刑法学,意味着并不了...

  • 风险社会中刑法规制对象的考察

    作者:程岩 刊期:2011年第02期

    <正>近年来,自然灾害频繁、环境污染事故频发、食品安全事件屡禁不止、公共卫生体系充满隐患。以切尔诺贝利事件为实践佐证的风险社会理论,在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之后,再次受到普遍关注。不同于理论初期的巨灾风险应对机制研究,风险的日常化趋势与风险规制的常态化对风险理论中制度建构性的把握有了更高的要求。但国内理论研究初期知识支援...

  • 必须保卫刑法——从《刑法修正案(八)》看刑法修改权问题

    作者:许其勇 刊期:2011年第02期

    <正>自1997年八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全面修订1979年《刑法》后至2009年间,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惩治犯罪的需要,先后通过了一个决定和七个《刑法修正案》,对刑法作出修改、补充。这对于立足国情,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及时调整刑法以应对新型的危害社会的行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公民权利,可以说居功阙伟。2011年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