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法评论

刑事法评论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Criminal Law Review

杂志简介:《刑事法评论》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7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政法期刊。该刊是一份半年刊,致力于发表政法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刑事侦查学、犯罪学、刑事证据学、监狱法学等。

主管单位:北京大学刑事法理论研究所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刑事法理论研究所
创刊时间:1997
所属类别:政法类
发行周期:半年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03
总发文量:539
总被引量:1183
H指数:13
引用半衰期:6.697
期刊他引率:0.8
平均引文率:26.1786
  • 中国传统犯罪构成理论总检讨

    作者:付立庆 刊期:2010年第01期

    <正>众所周知,中国现有的被称为平面耦合式四要件体系的(狭义)犯罪论体系(即犯罪成立条件),来源于苏联。1949年10月,在亚洲的东方耸立起了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崭新的国家,这就是社会主义中国。为了标志新中国与以往社会的本质不同,中国的决策者决定抛弃旧中国的所谓"六法全书",与以往的法律传统决裂,业已在民国时期初步成型的具有大...

  • 主编絮语

    作者:陈兴良 刊期:2010年第01期

    <正>本卷是《刑事法评论》第26卷,也是2010年的第1卷。在"主题研讨"栏目中,发表了3篇具有相当理论深度的论文。付立庆的《中国传统犯罪构成理论总检讨》一文,切合了当前我国刑法学界正在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这就是犯罪构成体系。付立庆在文中要检讨的所谓传统犯罪构成理论,就是目前我国通行的四要件的犯罪构成体系。

  • 建立一座法律解释论的“通天塔”——对实质的刑法解释论的反思

    作者:周详 刊期:2010年第01期

    <正>一、形式解释与实质解释的概念在法理学中的缺位在刑法学领域,虽然也有关于解释目标上的主观说、客观说的争论,然而"形式解释论"与"实质解释论"却被更频繁使用,形成了形式解释论与实质解释论的两种对立的解释立场或者思路。刑法学的多数基本问题的争议都是围绕形式解释与实质解释展开的。在大陆法系国家,在犯罪论上存在形式犯罪论与实...

  • 论一只“牛虻”在中国刑法学术生态圈的诞生——评《中国实质刑法观批判》

    作者:周详 刊期:2010年第01期

    <正>2009年10月29日,这一天发生一件让笔者很高兴的事情——收到中国社科院法学所邓子滨博士寄来的专著《中国实质刑法观批判》(下文简称《批判》)。当笔者打开邮包,发现里面不是一本普通的刑法学专著,而是类似于生物学家发现了传说中的物种——侏罗纪的恐龙抑或陕西的华南虎——豁然立于面前。与《中国实质刑法观批判》"四目"对视,没有被...

  • 论刑法解释的刑事政策化

    作者:欧阳本祺 刊期:2010年第01期

    <正>中国刑法学的研究似乎正面临一些方向性的抉择,例如犯罪构成理论何去何从,实质解释与形式解释如何取舍,刑法教义学与刑事政策学的关系如何,刑事一体化如何可能等等。这些问题看似杂乱无章,实际上都是围绕着我国刑事法治困境——如何协调规则自治与自由裁量权的关系——而出现并展开的。本文提倡并阐述刑法解释的刑事政策化,诚望能够为...

  • 基于法治原则的民意正当性拷问与刑事理性策略

    作者:张开骏 刊期:2010年第01期

    <正>世纪之交以来,刑事司法领域的民意表达异常活跃,民意与司法的碰撞引人注目,个别重特大案件中的司法直接被卷入了民意大潮的漩涡,司法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独立性被严重干预,影响了司法过程和结果的公正。由此提出了很多现实的法治问题,即民意应否被司法裁量考虑及实质根据何在,如果可以则能够允许到怎样的限度,如果不予考虑应如...

  • 论劳动权刑法保护的内容与范围——中国劳动刑法建构的核心问题

    作者:肖雄 刊期:2010年第01期

    <正>劳动者作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和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其生活状态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其社会地位表明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其权益内容意味着一个国家的立法质量与执法力度。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与人权意识的涌动,各国对劳动者的权益日益重视,世界公约也对劳动者权益及保障做出了细致而周详的规定。社会劳动关系本身就是维持一个...

  • 民事赔偿的刑法意义

    作者:朱铁军 刊期:2010年第01期

    <正>犯罪行为导致刑事责任,而刑事责任实现的方式主要是刑罚。民事不法行为导致民事责任,而民事责任实现的方式主要是赔偿。在刑民严格分立的情形下,民事赔偿属于传统民法领域所要加以探讨的问题,与定罪、量刑以及刑法目的的实现等没有关联。但在公法私法化、私法公法化,刑民之间出现一定程度融合的情形下,民事赔偿能

  • “类型”作为刑法上之独立思维形式——兼及概念思维的反思与定位

    作者:杜宇 刊期:2010年第01期

    <正>一、"类型"作为独立的讨论客体在今日的科学研究中,类型方法得到了相当的重视。从最初的生物学与医学(特别是精神病学),到当今之心理学(特别是人格心理学)与模型论,"类型"几乎在所有自然科学的领域,都获得了渗透式的发展。不仅如此,在人文社会科学的领域,如历史学、语言学、政治学、社会学等,也不约而同地表现出对类型思维的极度倚重...

  • 刑事政策与刑法体系

    作者:克劳斯·罗克辛; 蔡桂生 刊期:2010年第01期

    <正>(1970年5月13日)一"刑法是刑事政策不可逾越的屏障"——弗朗茨·冯·李斯特的这句名言道出了刑法与刑事政策二者之间的紧张关系,这种紧张关系在我们当下的学术研究中依然

  • 纳粹主义对刑法的影响

    作者:约阿希姆·福格尔; 喻海松 刊期:2010年第01期

    纳粹刑法是中国刑法学界相对陌生的课题。在中国刑法学者的传统印象中,纳粹时期的德国《刑法》极其糟糕,当代刑法应该完全断绝与其所存有的关联。然而,在德国现行的刑法立法、司法和刑法学中,众多刑法条文、判决和学说肇始于纳粹时期或者在纳粹时候得到了重要发展。因此,如何认识纳粹刑法及其对后续的影响,是德国刑法学界颇具争议的问题。本文以...

  • 西方刑事诉讼传统的形成——以中世纪“非理性”证据、审判制度为中心

    作者:佀化强 刊期:2010年第01期

    <正>传统观点认为,西欧从6世纪至13世纪之所以盛行"非理性"证据、审判制度,包括神明裁判、司法决斗、宣誓制度在内,其原因是中世纪人们的认识能力存有缺陷或者被征服的蛮族未开化。

  • 美国刑法理论视野下正当事由与宽宥事由的宏观探析——区分之理、存在之据与影响之果

    作者:蔡曦蕾 刊期:2010年第01期

    <正>一、前言辩护事由在我国被视作刑事程序法上的研究主题。实际上,辩护事由不仅涉及程序法,还与实体法息息相关。在美国刑法学界,长期以来就存在着实体辩护事由(SubstantiveDefense)的概念,并对其作出了卓越的研究成果。

  • 入罪的理由:论刑法生成的标准——基于指标分析的理路

    作者:张训 刊期:2010年第01期

    <正>涉关当下中国定罪与量刑如何运作,不光是一些学者从法理层面献策献力,在司法界,更多体现在人民法院,对如何裁判,尤其是刑罚裁量的量化、细化、精准化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或称试验。这些司法改革凝聚了法律工作者尤其是司法工作者的无畏的探索精神,体现了人们对中国司法何处去的关切,无疑让人眼前一亮。不过和

  • 客观归责的体系性定位

    作者:张亚军 刊期:2010年第01期

    <正>客观归责论是德国学者Roxin教授于19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整套较完整的归责判断体系。该理论主张,刑法上重要的是客观上归责可能的结果,作为归责可能的是行为使发生不被容许的风险,这个风险只能发生在符合构成要件的结果中实现了的场合。简而言之,客观归责论的内容就是:只有当(1)行为人的行为对于行为客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