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杂志简介:《西南交通大学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51-1277/U,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科技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科技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思想研究、历史研究、经济与管理、法律研究、教育研究、语言文学、出版编辑。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国际刊号:0258-2724
国内刊号:51-1277/U
全年订价:¥ 152.00
创刊时间:1954
所属类别:科技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四川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24
复合影响因子:2.28
总发文量:1989
总被引量:21699
H指数:46
引用半衰期:5.0412
立即指数:0.1302
期刊他引率:0.8514
平均引文率:14.8876
  • 数字单周期电流控制在电磁悬浮系统中的应用

    作者:蒋启龙; 梁达; 阎枫 刊期:2019年第01期

    在串级控制的电磁悬浮系统中,电流环的响应速度和精度对整个悬浮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加快悬浮系统电流环的响应速度以及减小跟随误差,基于TMS320F28335设计了EMS(electromagnetic suspension system)的数字单周期控制(digital one-cycle control,D-OCC)电流控制器.以悬浮斩波器为研究对象,建立起DOCC的数学模型,对额定悬浮工作点处斩波...

  • 有砟道床梯形轨枕横向阻力试验与构成分析

    作者:井国庆; 贾文利; 强伟乐; 卢炜 刊期:2019年第01期

    梯形轨枕具有稳定性好、振动小的优点,并能减弱传递给轨道的动荷载,使得梯形轨枕在高速铁路、重载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中均有较好表现,但是其横向阻力一直未进行系统试验研究.本文研究了不同砟肩宽度(200、300、400、500mm)梯型轨枕道床横向阻力,分析了阻力构成,并与Ⅲc型轨枕对比.结果表明,在砟肩宽度均为500mm道床上,平肩式梯形轨枕与平肩式及...

  • 不同模式低地板车辆动力学及车轮磨耗分析

    作者:李金城; 丁军君; 吴朋朋; 杨阳; 李芾 刊期:2019年第01期

    为降低70%低地板有轨电车的车轮磨耗,分析了刚性轮对与独立旋转车轮的导向机理,建立了拖车采用传统刚性轮对与拖车采用独立旋转车轮的两种车辆模型,计算了两种车辆模型在不同工况下的动力学性能,并根据Archard磨耗模型对比分析了两种模式下的车轮磨耗情况.计算结果表明:车辆直线运行时,拖车采用刚性轮对的车辆稳定性及横向平稳性较好,车轮磨耗位...

  • 撞击荷载作用下盾构隧道接头螺栓失效及参数分析

    作者:晏启祥; 李彬嘉; 陈行; 张伟列; 邓志鑫 刊期:2019年第01期

    为了研究高速列车脱轨撞击盾构隧道时接头螺栓参数对螺栓失效和管片的影响.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盾构隧道管片衬砌分块拼装式模型,利用时速200km/h列车12.5°斜向撞击荷载曲线,通过设置接触面单元和具有抗拉、抗剪、抗弯3种刚度组合的连接单元,近似模拟了盾构隧道接缝混凝土接触效应和螺栓连接效应,开展了不同螺栓直径和不同螺栓强度级别...

  • 高岩温隧道初期支护应力场及安全性研究

    作者:唐兴华; 王明年; 童建军; 董从宇; 张冲 刊期:2019年第01期

    为评价高岩温隧道施工过程中初期支护的安全性,研究了高岩温隧道初期支护温度场、应力场的施工期特征和演变规律.首先通过热-应力耦合三维数值模拟和现场测试,研究了不同原始围岩温度场中,高岩温隧道开挖过程中初期支护温度场的变化规律;其次考虑围岩荷载和温度荷载共同作用,分析了高岩温隧道开挖过程中初期支护应力场的变化规律;最后基于初期支...

  • 落石冲击下拱形明洞结构受力的模型试验研究

    作者:唐建辉; 王玉锁; 谢强; 潘润东; 陈铖; 郭晓晗; 李茂茹; 周晓军 刊期:2019年第01期

    为研究落石冲击下拱形明洞结构的受力特点,通过改变落石质量及回填土厚度,利用1∶30缩尺模型试验分析了结构落石冲击所在断面不同部位的横向应变、轴力及弯矩等内力响应最大峰值的大小及分布特征,对各内力最大峰值随回填土厚度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最后利用结构变形、弯矩及轴力图,对落石冲击下有回填土拱形明洞结构受力模式进行了总结.研究结...

  • 地下工程裂隙型涌水超前注浆治理方法

    作者:刘人太; 郑卓; 李术才; 张庆松 刊期:2019年第01期

    针对地下工程裂隙型涌水超前注浆问题,通过钻探获取裂隙频率信息,并采用分段压水试验的方法,对围岩的渗透系数进行了测定;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所测数据进行分析,获得其统计规律;借助于涌水量计算理论,依据设计时确定的涌水量容许值,计算得到了所需封堵裂隙宽度的最小值,为注浆材料的选择提供依据;根据所选注浆材料分析了浆液扩散规律并确定了注浆...

  • 岩质边坡物理模型试验相似材料研究

    作者:张彦君; 年廷凯; 王亮; 唐军 刊期:2019年第01期

    岩质边坡物理模型试验中相似材料的选取与制作,通常只是考虑密度、粘聚力、内摩擦角和弹性模量参数在数值上的相似关系,并未考虑相似材料是否能够再现复杂应力条件下岩石的强度和变形特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过统计分析汶川地震所诱发滑坡的地层岩性,选取其中常见的石英岩和砂岩作为沉积岩原型;确定相似材料制备的主要控制指标以及试样成型方法...

  • 大光包滑坡不连续地质特征及其工程地质意义

    作者:崔圣华; 裴向军; 黄润秋; 张伟锋; 梁玉飞 刊期:2019年第01期

    大光包滑坡是2008年汶川地震触发的最大规模滑坡,也是世界上百年罕见的大型滑坡,引起国内外学者持续争论和广泛研究.本文为研究地质构造对大光包滑坡影响,基于现场照片、遥感图及岩体结构面产状数据,首先开展大光包滑坡断壁、滑带及滑坡堆积体不连续地质特征调查,进而分析该不连续地质特征成因,进一步讨论强地震动、不连续地质界面组合及地下水...

  • 重塑黄土的湿化变形规律及细观结构演化特性

    作者:郭楠; 陈正汉; 杨校辉; 周勇; 肖文成 刊期:2019年第01期

    为了研究填土在三轴浸水过程中的湿化变形规律及其细观结构演化特性,用改进的非饱和土CT-三轴仪对延安新区的重塑Q2黄土做了3组共17个偏压固结浸水试验.在三轴浸水过程中对试样的两个断面进行了多次CT扫描,得到了固结和湿化过程中土样的宏观变形以及土样内部细观结构演化的CT图像和相应的CT数据,基于CT数定义了土的结构性参数和结构演化变量.研...

  • 干模式下颗粒粘滑震动试验研究

    作者:崔德山; 陈琼; 项伟; 刘清秉; 王菁莪; 黄伟 刊期:2019年第01期

    为了研究浅源地震的诱发机制,基于室内三轴试验,对颗粒材料的粘滑震动特性进行了分析.采用颗粒直径为0.6~0.8mm的玻璃珠,在围压为30、60、100、200、400kPa和600kPa的条件下,以0.02mm/min的轴向应变速率,开展干燥、密实玻璃珠的固结不排水三轴压缩试验,结果表明:试样偏应力主震和偏应力应变间距随着围压的增大而增大;除了初始压密阶段外,体变-应...

  • 釆动破裂N2红土渗透性试验研究

    作者:王启庆; 李文平; 裴亚兵; 吕城成 刊期:2019年第01期

    N2红土层是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矿区广泛存在的、对保水采煤起关键作用的隔水层,为了研究釆动破裂N2红土水土相互作用渗透性变化规律,在分析N2红土矿物成分及膨胀性的基础上,采用自制的水土相互作用突水过程试验装置,定量化地研究了不同釆动破裂宽度N2红土水土相互作用突水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N2红土的黏土矿物中亲水性矿物蒙脱石(含量达36%)...

  • 基于空间效应的弃渣场边坡稳定性方法探讨

    作者:孙朝燚; 陈从新; 郑允; 鲁祖德; 邓洋洋 刊期:2019年第01期

    弃渣场常见于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影响其边坡稳定的因素众多,其中坡面凹凸形态、滑体端部效应以及坡体走向等空间效应因素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尤为显著.为了研究坡体走向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针对走向为折线形(弃渣场上下区域走向存在夹角)的某核电厂弃渣场,探讨了其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通过现场地质调查和区域划分,借助ANSYS建立三维模型,利用F...

  • 基于验证模型的枕梁疲劳寿命预测虚拟实验

    作者:胡杰鑫; 谢里阳; 喻海洋; 刘龙玺; 尹伟; 胡智勇 刊期:2019年第01期

    为了研究地铁车辆枕梁服役安全性问题,考虑到大量疲劳实验耗时长且成本高,利用虚拟实验方法对枕梁结构疲劳寿命进行评估,根据EN12663-1标准设计枕梁静力实验,获得枕梁表面特征点的应力值和位移值;然后对枕梁进行有限元建模并仿真,对比静力实验结果,调整后获得与枕梁实际结构相符的有限元模型;最后利用MonteCarlo方法,进行地铁车辆枕梁在恒幅载荷...

  • 非平稳地震作用下高墩桥梁体间隙需求分析

    作者:李兰平; 卜一之; 贾宏宇; 张明; 李晰 刊期:2019年第01期

    为了研究非平稳地震作用下高墩桥梁体防撞间隙需求,基于随机振动理论及虚拟激励法,对不同烈度下场地条件对非平稳间隙需求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首先,建立了非平稳地震作用下相邻梁体相对位移需求与烈度间的数学关系;其次,基于理论计算的梁体间最大相对位移,确定碰撞间隙宽度需求以达到防止梁体间发生碰撞的目的;最后,以某大跨度连续刚构-连续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