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文学

戏剧文学杂志 北大期刊

Drama Literature

杂志简介:《戏剧文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2-1033/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中国戏剧现状论坛、热剧档案、剧本新作、戏剧理论纵横、戏剧文化探幽、戏剧史料、戏剧春秋、东北二人转文化研究

主管单位:吉林省文化厅
主办单位:吉林省艺术研究院
国际刊号:1008-0007
国内刊号:22-1033/I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78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吉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13
复合影响因子:0.14
总发文量:3985
总被引量:3309
H指数:11
引用半衰期:9.2941
立即指数:0.0146
期刊他引率:0.855
平均引文率:5.1545
  • 在2017年全省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作者:马少红 刊期:2017年第02期

    同志们: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文化建设的决策部署和全国文化厅局长会议、全国文物局长会议及全省宣传部长会议精神,总结2016年文化工作,部署2017年重点任务。

  • 我眼中的2016中国话剧

    作者:李宝群 刊期:2017年第02期

    2016年,我观看的话剧演出有几十部,主要集中在第二届中国原创话剧展,中国艺术节(参赛话剧部分),此外,在北京和京外也观看了一些国内原创话剧和外国剧团来华演出剧目。其中也包括少量儿童剧和大学生戏剧。对2016年的话剧进行全面深入的盘点,只有看大量的戏,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思考,才有资格。我看戏不全,思考不深,只能对2016部分话剧说说我个人...

  • 浅论话剧导演排演中国戏曲的得失

    作者:吴晓江 刊期:2017年第02期

    作为一个长期从事话剧演出创作的中国导演,我成长并服务于这片具有悠久戏曲演出和欣赏传统的土地。我探寻着近百种地方戏曲的丰富性,无数次赞叹中国本土的多样戏曲文化和久远的戏曲历史,以及深厚的戏曲美学。我对戏曲的丰富表达手段心向往之,却常常不得其门而入。

  • 思索在人性的悬崖边——评形体剧《罗刹国》

    作者:宋宝珍 刊期:2017年第02期

    罗刹是佛教故事里食人血肉的恶鬼,也是印度神话中残暴可畏的凶魔,相传在大海深处的楞伽岛(今斯里兰卡)有罗刹国,它与中原大地相距两万六千里,“云霞明灭或可睹”,“烟波微茫信难求”,若遇海上风狂、滔天恶浪、樯倒楫摧、孤舟破碎,侥幸逃生的舟子或许可以爬上陆地,但是只要来到罗刹国,等待他的依然是必死无疑的结果。蒲松龄在《聊斋志异·罗刹海...

  • 洋为中用 古为今用——评戏剧《罗刹国》之导演创作

    作者:姜若瑜 刊期:2017年第02期

    台词在赵淼导演的戏中很少出现,但在《罗刹国》剧中为数不多的台词处理就显得是那样的贴切,台词的意义变得更为突出,并有着极高的价值。导演在这个戏里的视听处理较之他过去的戏有着很大的超越。导演舞台处理借鉴了戏曲、皮影、面具等中国文化艺术诸多元素,是富有新意的。但我所想说的新意并不是能把这些元素都用于戏中,简单地搬到舞台上呈现,而...

  • 形体戏剧的中国魂——谈《罗刹国》二度创作中的表演构建

    作者:赵淼 刊期:2017年第02期

    一、《罗刹国》剧作介绍《罗刹国》是著名剧作家黄维若老师于2008年创作的戏剧剧本,2009年发表在《新剧本》杂志。这部取材于《聊斋志异·罗刹海市》的剧作其实是一个构建在原著世界观之上的崭新故事,该剧讲述了在一座四面环海的岛屿之上住着面相丑陋又行动怪异的罗刹鬼。一个叫马骥的人类遭遇命运安排落难至此,被善良的女罗刹皮里皮敦收留。但并...

  • 在留白中倾注思想——浅谈《罗刹国》的舞台美术创作观念

    作者:曹璐 刊期:2017年第02期

    2016年年底,作为中国国家话剧院秋冬演出季新创剧目,《罗刹国》在中国国家话剧院小剧场上演。该剧是基于编剧黄维若老师的剧作进行的二度创作,目的为了打造更具特色的“中国式形体戏剧”,因此在舞台美术设计及面具设计层面选取了传统傩戏、皮影戏、戏曲等极具中国特色的元素。本文主要通过《罗刹国》的舞台美术设计体验来论述形体戏剧的舞台美术...

  • 我和曹禺、老舍学写戏

    作者:梁秉堃 刊期:2017年第02期

    写剧本的知识无非是两个部分“吃”和“吐”——吃的是生活;吐的艺术。怎么吃?怎么吐?这可有大学问!

  • 从导演本《慈禧与珍妃》看罗云的舞台呈现和追求

    作者:王建浩 刊期:2017年第02期

    《慈禧与珍妃》是曾永义为台湾豫剧团量身定做的大戏,为了使作品更好地呈现在舞台上,实现导演的总体构思,罗云对原作进行删改,推出导演本亦即舞台本。二者相比较,导演本的修改主要有三点:一是注重戏剧的节奏;二是加强剧本的戏剧性;三是追求话剧、影视与戏曲的深度融合。

  • 论淮剧《小镇》的编剧艺术

    作者:刘丽 刊期:2017年第02期

    2016年10月19日,淮剧《小镇》在西安人民剧院上演,与来自全国各地的56台剧目参演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其中三台地方戏曲入选文华大奖,《小镇》与豫剧《焦裕禄》、评剧《母亲》三分秋色。这部被誉为“着力于精神世界的建构和传承,由反思而超越”[1]P264的佳作,出自编剧徐新华之手。该剧于2011年写出提纲,后经多次打磨,于2014年7月正式投排,虽然改...

  • 个性才是价值——2016吉剧晋京展演启示

    作者:孙红霞 刊期:2017年第02期

    2016岁末,吉林省文化厅主办、吉林演出责任公司承办的“2016年吉林省优秀戏曲剧目晋京展演活动”在北京举行。此次展演,京剧《杨门女将》、吉剧《江姐》《罗密欧与朱丽叶》《真假孙悟空》分别于12月17日至22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宫演出。此次晋京虽然吉剧的剧作数目只有三台,但是都是近年以来吉剧创作的最优作品,均为“桃李梅”大奖作品,同时也是国...

  • 抒写时代之歌 呈现吉剧之美——我看吉剧现代戏《良子》

    作者:姜学军 刊期:2017年第02期

    大型吉剧现代戏《良子》是2015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创作首演于2014年,是白城市吉剧团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吉剧振兴工程”首批“吉剧创作演出基地”后推出的第一部大型吉剧,也是吉林省重点创排的三个大型吉剧剧目之一。在2014年吉林省首届吉剧汇演中,获优秀剧目等十余个奖项。在吉林电视台大型综艺节目和长春文化周活动中备受好评。2016年6月,...

  • 移动互联网时代戏曲艺术发展现状及对策

    作者:李小菊 刊期:2017年第02期

    2016年,是“互联网+戏曲”实现重大突破和实质性跨越的重要一年。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大力扶持传统戏曲传承发展、振兴地方戏曲的大好形势下,传统戏曲艺术与现代互联网新媒体相结合,出现了许多以传播推广传统戏曲为目的的网络平台和相关的戏曲活动。

  • 从新秧歌剧建设再论延安文艺的民族性

    作者:胡非玄 刊期:2017年第02期

    延安的新秧歌剧建设的基本策略可以概括为“民族旧艺术为体、西剧艺术为用”和“改造后利用”。基于这个策略,新秧歌剧的重要元素——演唱、时空观、语言等方面主要取自于民族旧艺术,而在舞台表演上,则是西剧的写实性表演和民族旧艺术的写意性表演相互融合。新秧歌剧的“民族旧艺术为体、西剧艺术为用”体现出了明显的“民族性”追求,但“改...

  • “样板戏”论争简史

    作者:邓文华 刊期:2017年第02期

    新时期以来出现了六次比较典型的“样板戏”论争:一是1986年由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样板戏”唱段引发的论争;二是1997年前后由“样板戏”“回潮”引发的论争;三是2001年关于“样板戏”“艺术本体”的论争;四是2004年前后由“红色经典”电视剧上映引发的论争;五是2008年由京剧进中小学课堂问题引发的论争。梳理“样板戏”的论争简史有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