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传播

现代传播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Modern Communication(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杂志简介:《现代传播》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5363/G2,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社会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社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传播文化研究、媒介经营与管理、新闻学与传播学、个案研究·百年中国、传播艺术与艺术传播、专题研究·电视节目形态、网络时代、随等札记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国和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国际刊号:1007-8770
国内刊号:11-5363/G2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79
所属类别:社会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2.81
复合影响因子:1.01
总发文量:5683
总被引量:40584
H指数:60
引用半衰期:4.1649
立即指数:0.0086
期刊他引率:0.9436
平均引文率:5.8216
  • 融合发展中广电台网的“分”与“合”

    作者:朱剑飞; 杨琦 刊期:2018年第11期

    在融合发展中的广电领域,着力打造平台型实力媒体已成为升级转型的既定目标。为此,资源整合与台网合一,已纳入行业抱团发展的改革主旋律范畴。此前作为重要战略部署由行政力推的台网分离,则面临重新抉择合一创新的历史关口。当年分难,今天合也难。两年前笔者基于融合发展的使命就开始关注台网分合的机缘与得失,深感其中意义的重大性与既行政策的...

  • 媒体智能化发展的伦理与法律问题初窥

    作者:邵国松 刊期:2018年第11期

    随着人工智能对新闻业的加速渗透,媒体智能化时代已全面开启。探讨人工智能和新闻业结合的三大领域,即机器化写作、算法推荐和沉浸式新闻,不仅关注其各自的发展脉络,更关注其所带来的社会问题;讨论了和媒体智能化发展两个密切相关的议题--假新闻泛滥和个人数据保护,重点关注这些问题给既有应对模式带来的严峻挑战。

  • “旅侨”概念及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

    作者:郭镇之 刊期:2018年第11期

    在全球化时代,随着人口的大规模流动,侨居或者侨民只是暂时的身份状态,而不是一种永久的固定身份。涉侨群体,主要是尚未入外国籍或者取得长期居留资格而旅居国外的经商者、务工者与留学生、海外教师及访问学者等,他们很难被称为"移民",也通常不被国内政策视为"华侨",不妨称之为"旅侨"。辨析"华侨""华人"的概念体系,如果按照并列的关系,旅居者群...

  • 中国国家形象在东盟:基于2017年的数据调查分析

    作者:罗幸; 汤晓山 刊期:2018年第11期

    东盟地区是我国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桥头堡",也是中国国家形象海外传播的重要地区之一。针对东盟国家的网络调查表明,东盟地区受访者普遍认为中国经济发达、技术进步,拥有较高处理国际和地区事务的能力,未来也最应该发挥国际领导力,但受访者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国民等方面的好感度却并不理想。中国国家形象在东盟地区受访者的认知中尚处...

  • 非英语国家主流媒体中的中国形象研究

    作者:顾洁; 赵晨 刊期:2018年第11期

    选择包括"一带一路"沿线等国家在内的八个非英语国家的主流媒体2008-2015年涉华报道为研究对象,进行内容分析后发现:一是中国国家形象主要通过经济议题展现,整体形象客观偏负面;二是中国国家形象整体上在2008-2015年间并没有特别显著和统一的变化规律;三是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和欧洲发达国家在呈现中国形象时有较为明显的分野;四是报道消息源成为报...

  • 简论智能新闻的主体性

    作者:杨保军 刊期:2018年第11期

    智能新闻或机器(人)新闻,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生产传播的新闻。智能新闻的生产传播主体是人,不是也不应该是智能机器。将智能机器主体化,是浪漫主义的表现,智能机器不可能从根本上替代人作为新闻活动主体的地位和作用。智能机器是人的本质对象化的产物,智能新闻是人作为主体的意志体现,智能新闻生产中存在异化现象,在"人-机"共同主体结构中的新闻...

  • 智能技术体“域定”传媒的三重境界:未来世界传播图景展望

    作者:吕尚彬; 黄荣 刊期:2018年第11期

    传媒技术正在经历从数字域到智能域的升级。不断创生扩散的智能技术体,正在"域定"传媒及其生存环境。根据智能技术体演进的内在逻辑及其走向,其对传媒的域定,将渐次呈现出在线域定、隐线域定和超线域定三重境界。"在线域定"是基于人机交互平台的智能连接与推荐技术的选择;"隐线域定"是基于人机融合的去平台化智能技术的选择;"超线域定"是基于人...

  • 书写“红色圣地”:世界新闻史上的“中国时刻”

    作者:曹培鑫; 薛毅帆 刊期:2018年第11期

    1930至1940年代这一特定历史时段发生了一次美国新闻界对中国形象塑造的巨大转变。通过对斯诺、史沫特莱等新闻人创作的新闻文本进行详细梳理,探讨这些新闻文本塑造的中国新形象与此前的中国旧形象之间的他者身份形象的巨大转变。这种转变可以被看作是美国在彼时重塑主体性的思潮在新闻领域的实践。透过这一转变,结合对当时美国社会历史情境的分...

  • 作为信仰“装置”的秦汉石刻:一种媒介学的视角

    作者:贾南; 芮必峰 刊期:2018年第11期

    以媒介学视角关注作为载体的秦汉石刻,从文献、史料出发探索石刻媒介在社会大变迁的时代背景下对于建构时空观念、"装置"信仰的作用。石刻媒介具神圣性、永恒性、稳定性和公告性,迎合了大一统帝国集权统治的符号逻辑;华夏文明中的石质媒介因"灵石观"而挣脱了物理属性的限制,成为沟通时间和空间的观念性载体。秦汉时期,石刻媒介及其运作系统,作为...

  • 中国传播研究早期学科化过程的回顾与反思(1978-1982)

    作者:田嘉宝; 战琦 刊期:2018年第11期

    通过回顾中国传播研究早期学科化过程,以知识社会学方法为工具回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历史语境中,结合前人的论述,认为中国早期传播研究之所以采取学科化发展路径,既是出于学科自身发展的建制化诉求,同时与国家实现理性管治目标的需要亦密切相关。通过重新思考传播研究学科化发展路径的历史情境,旨在脱离对既有的学科史话语不加批判地接受...

  • 媒介依赖与降维满足:气象灾害信息供给缝隙下的微信预警功能研究

    作者:郭淼; 张欢欢 刊期:2018年第11期

    及时获取相关灾害预警信息,一方面对日常生产生活至关重要,另一方面也是实现公民知情权的表现。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气象预警信息与传播渠道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受众对此类信息及时、精准、超链接的需求,而微信作为社交网络平台,其功能早从通信联络、休闲娱乐、移动支付等逐步渗透到用户生活的各方面。因其特有的裂变式传播,更逐渐成为受众...

  • 社交媒体时代新闻生产的事实核查方法探析

    作者:申金霞 刊期:2018年第11期

    事实核查是新闻生产的重要一环,社交媒体时代,事实核查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如何开展事实核查及呈现事实核查结果,是目前事实核查机构深入探索的问题。事实核查的游戏化、即时在线核查、群体智慧和人工算法是事实核查中的四种重要方法。事实核查的游戏化指以等级元素和虚拟形象等形式呈现核查结果;在线即时核查能及时有效地阻止不实信息的传播扩...

  • 从反映真实到象征架构:网络环境的信息可信度评估

    作者:潘霁 刊期:2018年第11期

    网络空间共同在场的符号与符号间的横向关系,不仅是符号与所指物质"真实"间的纵向对应"架构"了对信息可信度的判断。原生于特定网络文化积淀的信源符号间会构成稳定且反复出现的象征结构--由技术中介化的象征结构形成了交往发生的"媒介框架"。信息的可信度随其所处象征结构不同而变化。框架理论的视角修正了现有网络信息可信度研究中对传播内容...

  • 影像中的“家园”问题透视:精神情感折射的梦幻乡愁

    作者:周星 刊期:2018年第11期

    研究电影的影像不可缺少对于"家园"的透视分析。影像表现的"家园"包含了多重层面:生存的具体的物质处所的家园;保障人生活的相关的更大范围的族群、家族、民族、国家所包容的家园;一种精神情感上难以割舍离开的寄托对象与精神栖息地。但无论是如真如幻还是精神虚构,家园都包含着精神情感。而影像本身就是一个家园,视听的精神家园,让观众感受...

  • 神·人·妖:论孙悟空的影视形象演变及其社会文化动因

    作者:周兰; 周文 刊期:2018年第11期

    《西游记》作为我国家喻户晓的文学名著,一直是影视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在最近30多年里,孙悟空的影视形象经历了完美之神、迷失之人、暗黑之妖三个阶段的演变,这种演变是一条但丁《神曲》式的从天堂到地狱的道路,而理想主义宏大叙事、世俗化转型、后现代魔幻则是其背后相对应的社会文化生态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