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传播

现代传播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Modern Communication(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杂志简介:《现代传播》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5363/G2,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社会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社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传播文化研究、媒介经营与管理、新闻学与传播学、个案研究·百年中国、传播艺术与艺术传播、专题研究·电视节目形态、网络时代、随等札记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国和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国际刊号:1007-8770
国内刊号:11-5363/G2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79
所属类别:社会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2.81
复合影响因子:1.01
总发文量:5683
总被引量:40584
H指数:60
引用半衰期:4.1649
立即指数:0.0086
期刊他引率:0.9436
平均引文率:5.8216
  • 重构中的中国传媒业:2016年传媒业盘点

    作者:郭全中; 胡洁 刊期:2017年第02期

    2016年,传媒业正在重构:互联网媒体尤其是社交媒体和智能媒体依然高速增长,传统媒体正在下滑,门户网站也日渐式微;财政维稳提上议事日程,停刊停播则成为新常态;国家管控日趋严格,直播等正在爆发;传统媒体精英纷纷离职创业,广东传媒业改革再出发;进一步借助资本市场转型,大数据提前布局。

  • 中国虚拟现实(VR)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趋势

    作者:高红波 刊期:2017年第02期

    2016年,中国虚拟现实(VR)产业风生水起,消费级产品频出,相关产业链各方纷纷VR发展计划和相关战略,“VR产业元年”拉开帷幕。目前,全球VR产业仍处初级阶段,产业价值链建构、VR技术研发及内容生产等都需要进一步发展壮大。国内资本市场VR投资热潮涌动,VR头盔等消费应用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VR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相关龙头企业的带动和引领。科技争...

  • “后全球化时代”的国际文化传播

    作者:李怀亮 刊期:2017年第02期

    本文选择西方全球化理论家最有代表性的全球化定义,沿着世界市场和世界传播的无限扩展这两个维度,对全球化的本质特征、逻辑起点、运动过程和动力转换进行了分析,指出以西方化为特征的全球化已经走到了终点,世界进入“后全球化时代”。以推进西方现代性为核心的全球化已经终结,世界将进入以新兴市场国家发展需求为内生动力的全球合作时代。全球...

  • “人机互动”还是“人际互动”?——对电视社交化生存的多维度思考

    作者:陈新民; 马廷魁 刊期:2017年第02期

    随着技术的助推,电视功能经历了从接收机到参与式、智能化的变迁,而民众从“观看”到“分享”的需求嬗变和商家的即时消费理念完成了合流,但目前所热议的电视社交功能仍停留在“人机互动”层面。未来电视的社交化需要走出技术主义的泥淖,突破“人-机”二元社交模式,拓宽“互动”的外延和内涵,实现从“人机互动”到“人际互动”的转向,构建基于社...

  • 消费社会的转型:从消费明星到消费网红

    作者:王月 刊期:2017年第02期

    网红消费作为网络社会的衍生现象,是粉丝文化的一种表征。同时,经历了从消费明星到消费网红的变迁。这种变迁既展现了技术迭代的力量,也展现了大众文化的狂欢和消费社会的转型。本文以消费社会理论为视角,首先梳理了西方主要社会学者关于消费理论的论述,包括马克思、韦伯、凡勃伦、西美尔和鲍德里亚等。在此基础上,从消费对象、消费关系和盈利模...

  • 致中和:中国文化中的主流传播价值观

    作者:芮必峰; 石庆生 刊期:2017年第02期

    “传播”有什么用?“传播”作什么用?本文以“传播价值观”立论,将“致中和”视为中国文化中的主流传播价值观。本文在研读中国传统典籍的基础上,分析“中和”思想的内涵,揭示其之于“传播”和“传播学”的意义,总结归纳了中国古代先贤实现“致中和”传播价值的四项基本原则,尝试在当代背景下与西方“传播学”以及传播思想进行“对话”。

  • 责任与过失:医患关系中的媒体角色——以新浪、腾讯、凤凰三家网站的报道为例

    作者:王宇; 孙鹿童 刊期:2017年第02期

    近年来,紧张的医患关系,层出不穷的伤医、杀医案,以及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使医患问题成为了国内大众媒体关注的焦点议程。本文以凤凰资讯、新浪新闻、腾讯新闻这三家综合性新闻网站的“医患关系”报道为研究对象,在对抽样样本进行编码内容分析的基础上,从报道主题、关系解读、对医生态度等方面分析医患关系报道中医者与患者的利...

  • 旧关系与新组织:从《时务报》看中国同人报的内在困局

    作者:朱至刚 刊期:2017年第02期

    以《时务报》的迅速建成和内部纷争为个案,探究何以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格局与秩序下,同人报刊往往会陷于规则的困境。概而言之,同道即同人,既是同人报刊得以建立和维系的重要支撑,同时又会导致虽有互助之“公”,却难立体制之“公共”。在这样的运转架构下,只要同事间产生纠葛,就几乎必然导致和他们既以人脉关系链接,更于其中亲疏有差的大批同人的...

  • 两个心灵如何知道同一件事物?——威廉·詹姆斯论人类交流的不可能性与可能性

    作者:王颖吉 刊期:2017年第02期

    威廉·詹姆斯论述了人类交流的奇妙性质,一方面人们之间可以共享经验的单元,具有进行交流的经验基础;另一方面,整体性的思维与意识流虽然由经验单元构成,但经验单元在被个体“据为己有”时即获得了独一无二的关系结构,正是这种独一无二的关系结构使得每一心灵都具有区别于其他心灵的特殊性,从而导致思维或者意识之间的断裂与隔绝。可以说,交流的...

  • 突发公共事件传播中敬畏情绪的社会记忆重构

    作者:闫放; 闫欢 刊期:2017年第02期

    敬畏是源于人类内心的积极情绪,敬畏情绪将促使人类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进行道德自律。本文在较为全面地回顾敬畏情绪的社会记忆传统的基础上,提出敬畏情绪在中国当下社会重构的价值;以“8.12”天津爆炸事件为例,对突发公共事件传播中敬畏情绪的社会记忆被唤醒的机制与重构的特点给予深入分析,并指出在敬畏情绪的社会记忆重构过程中的传播误区。

  • 新媒体慈善行为的情感动力机制研究

    作者:张杰; 覃柯文 刊期:2017年第02期

    新媒体慈善行为的兴起,往往伴随着同情的情感驱力。然而,面对新媒体中的陌生人,新媒体受众何以能够产生情感驱力去做出慈善行为?运用情感社会学的同情理论,发展出新媒体慈善行为的情感动力模型:移情-信任-同情-慈善行为,指出移情和信任是网络同情发生的前提,而同情的经济学和同情的政治学是网络慈善行为的动力,一旦同情的互惠法则和地位差异法...

  • 新媒体从业者的媒介赋权认知及其影响因素探究——一项针对成渝两地新媒体从业者的调查研究

    作者:张伟伟; 郭小安 刊期:2017年第02期

    通过对重庆和成都的15家新媒体机构的462名从业者的问卷调查发现,年龄、媒介依赖和政治效能感(包括内在效能感和外在效能感)对新媒体从业人员的媒介赋权认知具有显著预测力。相较而言,新媒体从业者的内在心理因素政治效能感比外在因素媒介依赖对他们的媒介认知水平预测力更强。

  • “政治家办报”思想的理论渊源、嬗变历程与时代内蕴

    作者:沈正赋 刊期:2017年第02期

    “政治家办报”思想是一个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从到邓小平、、、,中国共产党的历代主要领导人结合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对这一理论进行拓展和深化,进而丰富和发展了“政治家办报”思想。新媒体时代,这一思想在被注入新的内涵和寄予新的任务的同时,继续指导着新闻传播的实践,在推动我国新闻传播事业不断改革与发展中发挥着“思想库”...

  • 社交媒体公共讨论中理智与情感的传播机制——基于新浪微博的实证研究

    作者:卢嘉; 刘新传; 李伯亮 刊期:2017年第02期

    基于新浪微博的数据挖掘,采取量化的内容分析法,探讨理智与情感在微博公共讨论中的传播规律。结果发现情感代替理智成为微博公共讨论的中心,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边界的消解使得理智与情感不再截然对立,其在促进公共利益诉求和加强社交网络紧密度中发挥重要作用。

  • 审美情感与审美构形

    作者:张晶 刊期:2017年第02期

    文学艺术作品表现人的情感,这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呈现于艺术品中的情感应该是审美情感,而非自然情感。审美情感并非与自然情感绝缘或断裂,而是相互联系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艺术创作的过程,就是自然情感向审美情感的升华过程。而其中最为重要的途径,便在于创作过程中的审美构形。审美构形是由作家艺术家的艺术构思向物化表现转换的最后的环节,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