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传播

现代传播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Modern Communication(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杂志简介:《现代传播》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5363/G2,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社会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社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传播文化研究、媒介经营与管理、新闻学与传播学、个案研究·百年中国、传播艺术与艺术传播、专题研究·电视节目形态、网络时代、随等札记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国和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国际刊号:1007-8770
国内刊号:11-5363/G2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79
所属类别:社会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2.81
复合影响因子:1.01
总发文量:5683
总被引量:40584
H指数:60
引用半衰期:4.1649
立即指数:0.0086
期刊他引率:0.9436
平均引文率:5.8216
  • 管控与融合:中国媒体与资本在博弈中探索前行

    作者:黄升民; 刘珊 刊期:2016年第11期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媒体形态的固有壁垒被逐渐打破,媒体机构的跨界发展成为一种"新常态",也对媒体机构的资本运作能力、程度和频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媒体发展的产业化路径与资本运作的关系出发,阐述媒体机构尤其是传统媒体对待资本的正确态度与方式,同时明确资本的作用与定位问题,避免资本运用中的"失控"问题,在资本运用时应当注意的...

  • 互联网环境下媒体融合的瓶颈及策略选择

    作者:嵇美云; 支庭荣 刊期:2016年第11期

    在智能手机日益普及,大型平台运营商将移动端业务拓展到信息、娱乐、社交、电商、出行、支付等多个领域的背景下,需求侧的媒体融合业已初步实现。与此同时,供给侧的媒体融合仍处于初步阶段。本文旨在探讨媒体融合的瓶颈所在。本文发现,内容供给主体的多元化和竞争的白热化,尤其是平台和社群的兴起,对媒体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

  • 政治传播的基本形态及运行模式

    作者:荆学民; 段锐 刊期:2016年第11期

    "政治即传播"与"传播即政治",这种深层理念要求从政治与传播"同一"的深度,来界定政治传播范畴、构建政治传播框架、规制政治传播研究。政治传播可划分为政治宣传、政治沟通与政治营销这三种基本形态。这三种基本形态在政治传播的历史和现实中,既有时间意义上的历史顺序关系;又有空间意义上的交织交融关系;当然,也有规范价值所诉求的逻辑升...

  • 媒介在场和少数民族村寨文化转型

    作者:孙信茹 刊期:2016年第11期

    现代传媒及其构建起来的信息传播网络凭借其极强的普及率和极广阔的波及面,使得身处这个时代的每个共同体乃至每个独立个体,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其影响。立足于这样的研究视角,我们聚焦现代传媒和信息传播网络对少数民族村寨社会、民众生活、文化观念等方面带来的影响,考察乡村社会中媒介在场的意义和价值,重点分析媒介对个体、族群或共同体带来的...

  • 数据密集型科学与大数据视域下的健康信息行为研究

    作者:宋美杰 刊期:2016年第11期

    本文以健康信息行为研究这一健康传播分支领域为个案,对前沿科研项目的数据来源、研究对象、研究应用以及范式变革进行了探讨,认为传统以经验或实证的方法研究社会现象的社会行为范式将理论发现限制在人们现有的认知能力范围内。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数据密集科学从第三范式中分离出来,放弃对因果关系的执着,转而关注相关关系,倡导数据处理先于理...

  • 非职业新闻传播主体间关系初论——一种大众化新闻传播视野中的考察

    作者:杨保军 刊期:2016年第11期

    在新兴媒介环境中,从新闻主体论的视野观察,民众个体、脱媒主体已经成为大众化新闻传播主体,改变了传统大众化新闻传播主体的单一结构。在既有研究中,学界集中探讨了"职业新闻传播主体"与"民众个体传播主体"的关系,而对非职业新闻传播主体内部的关系关注不够。因此,本文拟从新闻生产与传播维度,对作为大众化新闻传播主体身份的民众个体之间...

  • 中西传播理论特质差异论纲

    作者:谢清果; 祁菲菲 刊期:2016年第11期

    上个世纪70年代末开始,华夏传播研究开始兴起,也有了相当进展。在当前反思传播主体性的思潮下,深入剖析中西传播理论的差异显得很有必要。我们认为西方传播理论重科学精神与方法,具有"理剖万物"的特质,其经验学派研究重点侧重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缺乏价值与道德判断。华夏传播理论则以仁兼济天下,具有"心传天下"的理论特质,为世界传播学增添一...

  • 政府认同差异化:对农政策传播的新困境——基于湖北省S市实地调研的研究

    作者:郎劲松; 樊攀 刊期:2016年第11期

    在农村政策传播中,由于国家的控制模式和传播网络中存在着权力的分化造成农民对政府的认知存在明显差异化。占据较大影响力的中央政府使用"宏大叙事"和"浅表式"的传播方式,以及地方媒体对农传播的弱化,成为农民产生差异化认同的传播层面的根源之一。要想走出农村政策传播的困境,既需要积极探寻地方发展模型,也需要"渗透式"的传播方式和基...

  • 负面事件新闻报道的媒体框架建构——一个认知-情绪的事后解释模型

    作者:张结海 刊期:2016年第11期

    框架建构——将框架作为因变量——目前相关研究很少。本文首先对国内外有关负面事件媒体框架建构的主要理论观点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损失和责任两大类、七小类常见框架。之后提出一个认知-情绪的事后解释模型,将受众对负面事件信息加工的过程分为个人初步框架形成、进一步信息收集、观点两极化和行为反应这四个过程。该模型表明中国的负...

  • 传媒、知识分子与五四白话文运动——以《晨报副刊》为例

    作者:岳亮 刊期:2016年第11期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报纸副刊成为新知识分子发起白话文运动的重要传播工具。作为五四时期最有影响的"四大副刊"之一,《晨报副刊》凭借日报发行优势,率先以白话文发表了大量的白话作品,不仅使"文学革命"的论争得以充分展开,而且通过舆论宣传和发起话题讨论,对白话文运动的发生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进步民主与传播观念的变迁——由杜威/李普曼论争说谈起

    作者:张宁 刊期:2016年第11期

    詹姆斯·凯瑞将杜威与李普曼置于民主坐标系的两极并认为二者之争存在思想上的冲突与论争。这一观点受到舒德森人的置疑。本文由此入手,将相关文本置于进步主义时期的思想情境之中进行解读,探讨了民主观念的变化与杜威、李普曼传播思想之间的联系,以及二者思想上的异同。本文认为,杜威和李普曼对当时美国社会情境、公众、媒介等问题的认识,乃至在...

  • 美国领导人在多边外交场合的政治话语策略分析——以奥巴马第70届联大演讲为例

    作者:周鑫宇 刊期:2016年第11期

    多边外交场合的演讲是各国领导人开展外交竞争、构建国家形象的重要舞台。本文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15年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为样本,分析美国领导人在多边外交场合采用的话语策略。从消极策略来看,奥巴马的讲话适应了多边外交场合在社会语言模式、会话模式和互文性模式等方面的话语情景特征。从积极策略来看,奥巴马通过美国式的...

  • 社交媒体中政治参与的“人格鸿沟”及形成机制

    作者:王国华; 王戈; 陈强 刊期:2016年第11期

    以人格特质为代表的个体差异对政治参与行为的影响已经引起学者的广泛兴趣。本研究基于982份大学生样本数据考察社交媒体使用和社会资本在人格特质与社交媒体政治参与关系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个体间的"人格鸿沟"通过社会资本获取的完全中介效应间接影响社交媒体上的政治参与行为,而社交媒体的新闻性使用通过正向调节社会资本的中介效应,最终带...

  • 突发事件中政务微博信息理论框架建构

    作者:汪青云; 胡沈明 刊期:2016年第11期

    在突发事件应对中,目前的政务微博偏向于消除民众的陌生感、降低事件对社会秩序的侵扰,而对认知差异导致的社会问题并未多加关注。原因在于未系统思考到信息、关系以及认知三个维度。理想状态的突发事件处理模式应该是构建共识,具体表现为:在突发事件初期,构建熟悉场景,修补已破坏的社会秩序;中期则减少政府与民众、民众与民众之间的认知差距;...

  • 440亿之后:在增长与起伏中发展的中国电影市场

    作者:周星 刊期:2016年第11期

    本文针对2016年中国电影市场第一季度高速发展、第二季度增速明显下降的起伏现象进行探析,试图说明发展持续性和增长速度放缓之间的关系。认为中国电影刚性发展依然是大局,其间的发展态势需要巩固,但曲线起伏的必然和或然认识,正是把握持续发展调整的机遇。需要冷静看待增幅下降的和市场涨落的某种规律,同时如果创作不注重关注现实、关怀生活,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