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传播

现代传播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Modern Communication(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杂志简介:《现代传播》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5363/G2,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社会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社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传播文化研究、媒介经营与管理、新闻学与传播学、个案研究·百年中国、传播艺术与艺术传播、专题研究·电视节目形态、网络时代、随等札记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国和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国际刊号:1007-8770
国内刊号:11-5363/G2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79
所属类别:社会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2.81
复合影响因子:1.01
总发文量:5683
总被引量:40584
H指数:60
引用半衰期:4.1649
立即指数:0.0086
期刊他引率:0.9436
平均引文率:5.8216
  • 跨屏受众收视行为测量:现状、问题及探讨

    作者:刘燕南; 张雪静 刊期:2016年第08期

    跨屏时代的受众收视行为具有多场景、自主碎片化和多任务整合化的特点,受众测量也从TAM(电视受众测量)向VAM(视频受众测量)升级。本文描述和总结了目前我国跨屏受众收视行为测量的现状,对现存问题和难点进行了分析,并对解决途径进行了探讨。

  • 2015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报告

    作者:李天昀 刊期:2016年第08期

    2015年中国经济转型进入"新常态","互联网+"这一概念从政府报告到市场实践被给予厚望,互联网产业成为中国经济"新常态"语境中热络而充满希望的板块。本文首先从宏观层面对中国互联网产业2015年发展特征进行概括,之后分别对9个互联网子行业年度发展进行梳理小结。

  • 再论精神交往:马克思主义传播观与传播学的重构

    作者:李欣人 刊期:2016年第08期

    在新媒体技术变革的引领下,当代传播学也面临着主题的转换和形态的转变。传播学传统理论视野的缺陷,要求我们从科学主义的对立面对传播做出全新的解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观是建立在其独特的精神交往理论基础上的。交往视野下的现代传播观,蕴涵着交互平等观念的价值预设,强调传播对人的发展价值。这种传播观理应体现在传播学基础理论的建构中,而...

  • 共同体传播:一种被忽视的传播形态

    作者:秦琼; 彭涛 刊期:2016年第08期

    作为一个社会学概念,共同体指的是以血缘、地域为基础,并扩大为精神联系的一种人类聚集方式。近代以降,社会的组织功能日益完善,共同体逐渐消逝。然而本文认为,共同体并没有消失,它依然存在着,在当代表现出"脱域"性,不再以地域为主要的集中方式,而是扩大为心理聚集(集群)。本文认为,已有的几种传播形态研究并不能涵盖人类传播的全部内涵,它...

  • 论“中国梦”的对外传播战略——基于对《华盛顿邮报》和CNN有关“中国梦”报道的内容分析研究

    作者:段鹏 刊期:2016年第08期

    "中国梦"作为一种价值观念、一种发展目标、一种精神动力,它的提出为中国的国际传播活动注入了新鲜血液,是中国对外传播的新契机。但相比于国内,"中国梦"在对外传播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本研究通过对美国的《华盛顿邮报》和CNN两家媒体的相关报道进行文本和内容分析,了解到当下中国梦对外传播的现状和不足,并以此为基础,分别从宏观的理...

  • 天津和重庆居民健康信息素养与媒介接触之调研结果和比较分析

    作者:秦美婷; 秦一平 刊期:2016年第08期

    为了解天津和重庆居民健康信息素养(HIL)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一步为开展信息行为干预提供健康传播的参考依据。本文采取滚雪球抽样调查法,问卷内容设计系依据五项HIL指标。调研结果,天津居民之HIL水平高于重庆居民,两直辖市居民在医药安全图文(警示)信息认知方面明显偏低;在媒介接触倾向方面,两直辖市居民皆以电视为主要的健康信息来源渠...

  • 意识形态的概念谱系及其对传媒文化研究的影响

    作者:黄典林 刊期:2016年第08期

    结构主义语言学和符号学所强调的文本分析方法和意识形态批判是传媒文化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本文从对意识形态概念的谱系分析入手,旨在说明传媒文化研究领域意识形态批判转向发生的理论背景,阐明意识形态概念以及结构主义批判方法如何对传媒文化研究产生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当下传媒文化研究具有参考价值的意识形态批判分析框架。

  • 重塑传播研究的知识边界——美国《传播学刊》专刊“领域的躁动”的思想史解读

    作者:王金礼; 秦艺丹 刊期:2016年第08期

    传播研究的学科建制化过程伴随着深刻的正当性焦虑,《传播学刊》专刊"领域的躁动"的实质是一次应对焦虑的反思性实践活动。通过对传播研究知识对象、知识目标与研究方法的大规模讨论,淡化行为主义研究正统、突显批判性,"躁动"确认了传播研究知识边界的扩张,并成为传播研究持续性的正当性与知识认同反思的起点。本文以"领域的躁动"为细读对...

  • “快播”案直播传播效果分析

    作者:王瑞奇; 王四新 刊期:2016年第08期

    2016年1月7日-8日,中国法院网、北京法院网连续两天直播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对"快播"涉嫌传播淫秽物品牟利(以下简称"快播")一案的庭审过程,立即引发网民热议,社会反响巨大。文章从传播效果研究的角度分析了"快播"一案关注度高、普法效果弱的主要原因,呼吁司法机关重视舆论对普法效果的影响,在网络直播前做好全方位准备工作,在直播中展...

  • 晚清在华外报:作为新知与意识形态的桥梁

    作者:赵云泽; 刘珍 刊期:2016年第08期

    长期以来,学者们多从政治上评价清末西人在华办报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本文试图摒弃政治悲情色彩,从媒介技术革命和知识传播的视角来探究这类报刊。本文认为西人报刊作为一种"新知"的面貌存在,在中国掀起了媒介技术的革命,开启了中国报业现代化的帷幕;西人报刊作为意识形态的桥梁,传递了西方的价值观甚至是直接的政治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

  • 西方对非公共外交传播策略研究

    作者:罗雪 刊期:2016年第08期

    西方对非公共外交经历了初兴、推动以及渗透三个历史阶段,逐渐形成了拥有多层次传播主体以及多元化传播形态的传播策略体系。其中,组织倡导型策略侧重策划传播形式;大众说服型策略旨在培养媒体传播优势;人际参与型策略强调构建微观传播场景。以西方为鉴,我国应着力营造多层次的传播主体格局,并发展各层次相应形态的传播策略,以加强对非公共外交...

  • 微信朋友圈泛化:交往疲劳与情感疏离

    作者:蒋建国 刊期:2016年第08期

    随着微信的广泛普及,微信朋友圈极大地改变了社交的时空观念,提高了手机网络社交的价值和功能。但其低门槛和朋友意义的泛滥,也使情感沟通缺乏明确的边界,从而对信任关系产生负面影响。尤其是朋友圈频繁的信息转发和商业营销,极大地消解了情感互动的意义,降低了用户的交往报酬和交往热情,并导致主体缺失和交往疲劳。因此,微信朋友圈的泛化,背离...

  • 2015年微博大V的类型分析及其治理策略

    作者:甘莅豪 刊期:2016年第08期

    2015年微博大V的类型、构成和活动特征越来越多元化。根据亚里斯多德劝说模型,微博大V可分为专家型大V、公知型大V和情感型大V。对于不同类型的大V,政府部门应该根据他们的不同特征、立场和态度,采取"同心""尊重""抵制"等不同的治理策略。

  • HDR:创造沉浸体验式“真”影像——兼论光与影像的关系

    作者:张宁; 毕根辉 刊期:2016年第08期

    业界对HDR的关注点本质上可以概括为"所拍即所见",毕竟摄影的首要问题是"忠实"的记录,然后才是艺术处理使之更加"悦目"。HDR被热捧还在于它是下一代影像标准中的关键词,观众的期待聚焦在对影调更加逼真的再现。人类对光的感受与人眼的进化密切相关,人眼借助瞳孔调节有惊人的视觉成像能力,可以捕获1012∶1的亮度范围。无瞳孔调节时的人眼视...

  • 从战争海报看艺术宣传的理论与实践

    作者:汤筠冰 刊期:2016年第08期

    在文化研究中,艺术宣传是从西方意识形态研究的整体框架下发展起来的研究体系;在传播学研究中,研究学者一般将艺术宣传作为强效果理论的例证,以"魔弹论"为代表的强效果理论正是因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战争动员和针对敌人的心理宣传的强大效果而得名;在艺术学研究中,政治图像志理论较有代表性。从战争海报的国际和国内艺术实践中看,均达到了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