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传播

现代传播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Modern Communication(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杂志简介:《现代传播》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5363/G2,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社会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社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传播文化研究、媒介经营与管理、新闻学与传播学、个案研究·百年中国、传播艺术与艺术传播、专题研究·电视节目形态、网络时代、随等札记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国和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国际刊号:1007-8770
国内刊号:11-5363/G2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79
所属类别:社会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2.81
复合影响因子:1.01
总发文量:5683
总被引量:40584
H指数:60
引用半衰期:4.1649
立即指数:0.0086
期刊他引率:0.9436
平均引文率:5.8216
  • 2011年中国电视收视市场观察

    作者:陈晓洲; 周欣欣 刊期:2012年第04期

    2011年在对有限的受众注意力资源的激烈争夺中,中国电视媒体竞争日趋白热化,并引发广电主管部门的高度关注,下半年"限娱令"和"限广令"的重磅出击在为市场降温的同时也为来年预置了更多的不确定性。本文基于CSM媒介研究的收视调查数据,对2011年电视频道和节目的收视市场进行分析,以期为各级电视媒体应对未来市场之变提供参考。

  • 消费主义文化传播、仪式缺失与社会信仰危机

    作者:蒋建国 刊期:2012年第04期

    在当下中国社会,消费主义思潮颇为盛行,它与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犬儒主义结合在一起,不断冲击着传统文化与道德伦理,导致社会信任的严重缺失,并破坏了传统仪式的社会价值和精神内涵,造成日常仪式的缺位。而宗教信仰的私人化倾向使社会共同价值观和人文关怀精神不断消解,信仰危机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 “同构”创造的符号价值提升交换价值

    作者:隋岩; 张丽萍 刊期:2012年第04期

    符号价值产生的前提是令商品成为承载意义的符号,并为其赋予一个唯一的、颇具社会属性的含蓄意指的所指,令"人"通过消费"物"的社会意义获得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同构"这一意义生产机制期望达到的目的正是如此。只不过"同构"必须借助大众传媒,才能在看似真实的"拟态环境"中,以"润物细无声"式的言说诡计,将在意识形态操控下的符号价...

  • 流动、传播与社会——以集体化时期华县皮影艺人的传播实践为例

    作者:沙垚 刊期:2012年第04期

    传播学者杜威认为传播建构了社会。本文回到历史语境之中,提出如何解读手艺人群体集体化时期的传播实践。他们通过介绍信和工分制的结合获得了流动的合法性,打开了集体化体制的一个缺口,对后来乡村的经济和社会阶层结构产生深远影响。从理论层面,本文分析了流动对于乡村的深刻意味,认为传播学应该具有参与社会建构的胸襟和关怀,而人的流动是其重...

  • 新闻与传播专业期刊发展状况及学术失范问题探析

    作者:郑保卫; 孙菲 刊期:2012年第04期

    本文概述了我国新闻与传播专业期刊的发展状况,分析了其学术失范问题的表现形式及产生原因,并论述了解决的路径和办法,提出要建立统一的在线投稿平台、完善双向匿名评审制度、提升编辑整体素质和建立完善的期刊学术质量评价体系等,以进一步提升我国新闻与传播专业期刊的办刊质量和水平,实现其科学与健康发展,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 论新传播革命——“新传播革命”研究之二

    作者:李良荣; 郑雯 刊期:2012年第04期

    互联网是继文字、印刷术、电报以后人类的第四次传播革命。新传播革命本质上是传播革命资源的泛社会化和传播权力全民化,以"去中心—再中心"为基本特征,从而为执政党形塑了全新的执政环境,争夺传播主导权成为国家的全新课题。

  • 组织传播视野下维经斯基在华新闻宣传活动述评

    作者:张继木; 张昆 刊期:2012年第04期

    "五四"运动后,中国的工人运动蓬勃发展起来,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形势也日益高涨;苏俄及共产国际同中国加强联系的愿望日益迫切。在此背景下,著名"共运"人士维经斯基在华开展了如下新闻宣传活动:领导和影响创办新闻宣传机构、参与新闻机构的日常工作、指导新闻宣传活动、写作新闻宣传文章、筹措新闻宣传经费和材料、培养新闻宣传人才等。维经斯...

  • 转型期新闻评论的政治传播功能及其实现

    作者:李舒 刊期:2012年第04期

    当前中国正在经历质的意义上的社会整体嬗变,转型期的"分化"特征使得新闻评论在发挥政治传播功能时历史地肩负着"整合"的使命。转型期新闻评论的政治传播功能主要通过表达利益诉求、设置政治议题、引导社会舆论、推动政治社会化和塑造国家形象等途径实现。新闻媒介对政治系统的反控制、西方媒体对舆论环境的负影响以及新闻评论方法论上的不...

  • “方韩事件”中的外部链接与长微博现象分析

    作者:刘涛; 肖明珊 刊期:2012年第04期

    2012年初,方舟子质疑韩寒作品"门事件"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微博的"索引""摘要"与"整合"的编辑功能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一事件中出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由于大量外部链接和长微博的使用,话题构造在博客空间,而舆论发酵却在微博平台,公众不得不在微博和博客之间来回切换,这使得两种媒介形态出现了一场未经预谋的对话与碰撞。鉴于此,本文...

  • 试论全球化进程背景下的新闻传播与国家影响力

    作者:秦瑜明; 赵晓菲 刊期:2012年第04期

    本文以全球化为背景,从总体上分析了新闻传播与国家影响力之间的关系。文章认为,全球化是一个整体性的变迁过程,而新闻传播日益成为国家影响力的决定性力量之一,并将逐步重塑国家在国际社会的主体地位。我国媒体应当充分报道并积极参与到国际治理的各个环节中。

  • 体育观念构建的传播因素分析

    作者:李强 刊期:2012年第04期

    体育观念形成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诸如制度政策、经济条件、生活方式等,信息传播也是一种重要因素。信息传播的不同方式,包括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对体育观念的形成有不同的意义和作用。本文试图从这四个方面分析体育观念构建的传播因素。

  • 论中国电视剧的网络化生存

    作者:张红军; 彭春雪 刊期:2012年第04期

    互联网等新媒体凭借自身特性,不仅契合了电视剧的传播特征,而且逐渐改变着电视剧的传播模式与营销方式。网络新媒体已经成为电视剧传播的第二大渠道,甚至开始与传统电视台分庭抗礼。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电视剧呈现出"新一代受众逐渐崛起""播出模式日益升级"和"营销推广多元扩张"的网络化生存状态。

  • 广播电视语言作品艺术标准探析

    作者:张政法; 李晓华 刊期:2012年第04期

    广播电视语言作品具有语言传播的集体性、表达手段的综合性、言语行为的整体性等特点,对一件广播电视语言作品进行艺术性评价时,须从语据、语篇、语效三个维度入手,围绕主体、对象、目的、表达、效果五类指标,遵循艺术性原则、历史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突出性原则进行考察,判断其是否合目的、合期待、合体式、合度、合创造,使其达到整体和谐,从...

  • 新世纪以来中国电视剧类型化创作及叙事演变

    作者:刘誉 刊期:2012年第04期

    在新世纪的十多年中,中国电视剧无疑已经成为最为强势、最为主流的大众视听艺术形式,坚守并确立了电视剧艺术独特的创作美学体系。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力图总结、梳理新世纪以来中国电视剧类型化创作以及叙事方式方法的演变,并由此分析探索我国电视剧创作所取得的成就与不足,以丰富和深化电视剧叙事理论的研究。

  • 纪录生活的温度和质感——我看5集纪录片《春晚》

    作者:朱羽君 刊期:2012年第04期

    由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制作的、以龙年春晚为创作主线的5集纪录片《春晚》,在2012年大年初一晚十点一经登上荧屏,便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这部纪录片是中国现实题材纪录片时效性创作、以纪录片的形式实现央视品牌延伸的一次有益探索,其行业价值、社会价值和文献价值值得业界和学界全面关注。3月9日,中央电视台与本刊在京联合召开5集纪录片《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