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传播

现代传播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Modern Communication(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杂志简介:《现代传播》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5363/G2,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社会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社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传播文化研究、媒介经营与管理、新闻学与传播学、个案研究·百年中国、传播艺术与艺术传播、专题研究·电视节目形态、网络时代、随等札记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国和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国际刊号:1007-8770
国内刊号:11-5363/G2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79
所属类别:社会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2.81
复合影响因子:1.01
总发文量:5683
总被引量:40584
H指数:60
引用半衰期:4.1649
立即指数:0.0086
期刊他引率:0.9436
平均引文率:5.8216
  • 转型期本土电视资源配置的问题与创新

    作者:张志君; 张婧莹 刊期:2006年第04期

    本文探讨中国本土电视在剧烈变革的历史转型中所出现的问题,并尝试寻找本土电视资源配置创新的几种实现路径。

  • 广告跨文化传播与文化安全

    作者:陈培爱; 岳淼 刊期:2006年第04期

    日益频繁的文化交流使强势文化大行其道,而弱势文化面临生存的威胁。广告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它在传播人类文明的同时,也加速了弱势文化的消亡。在世界经济文化一体化的背景下,我们应当理智地对待这个问题。

  • 文摘

    作者:周建新(摘) 刊期:2006年第04期

    平成品牌传播管理机构董事长吴晓波在《广告大观〈综合版〉》2006年7月号上旬刊撰文《新媒体时代广告运动的四个新观念》指出,把握新媒体生态时代的系统特征应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未来五年中国乃至全球媒体的结构特征;二是敏锐地洞察这个结构的动态趋势。

  • 关于收视率导向批判的批判——关于本质的追问的追问

    作者:盛伯骥 刊期:2006年第04期

    文章是对时统宇、吕强《收视率导向批判——本质的追问》一文的争鸣,认为该文在收视率本质与功能等方面存在偏差,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质量化,收视率在媒体中举足轻重;二、理性化,当今媒体多元评价节目;三、商业化,收视率只是“马前卒”。

  • 论“第二媒介时代”的人文导向

    作者:陈伟军 刊期:2006年第04期

    随着“第二媒介时代”的来临,消费社会的世俗化浪潮以其汹涌之势冲击着整个文化体系,大众传媒在扩张的同时,必须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深怀文化良知,为建立一套具有普遍性的价值规范鼓与呼。传媒对人文导向的把握,需要在感性与理性、世俗化与神圣化、实践性与超越性、功利性与责任感、全球化与民族化等层面展开广泛的对话和探求,以实现媒...

  • “和谐社会”语境下媒介功能再认识

    作者:刘行芳 刊期:2006年第04期

    构建“和谐社会”治国理念的提出,标志着我国社会转型的正式开始,文化转型是社会转型的重要内容,而传播又是文化转型的重要载体和主要推动力量。由于此前人类历史关注的是物质生产,从而形成了“以我为中心”的文化传统和以主体/客体为特征的哲学思维范式,权威主义和等级制度成为一切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信息社会的诞生使得这一切受到挑战...

  • 经典文化的焦虑:从精英掌控的标准到动态选择的趣味

    作者:傅守祥 刊期:2006年第04期

    代表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文化价值规范与模铸人思想、制约人行为的文化力量的经典文化,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于它的权威性与传统性。20世纪后期以来,随着文化范式的大幅调整,出现了现代人的媒体化生活和消费性艺术,它们对传统的文化等级秩序和深度追求构成巨大消解。全球化语境中的当代中国社会空前复杂地交织了多元文化因素,经典文化的失宠与对...

  • “第四权力说”的历史滑落

    作者:刘建明 刊期:2006年第04期

    在西方,一向被视为极具危险的媒体权力,曾长期处于向欧洲君王发威的时代。但今天,过度市场化和政府的严格监控,使媒体“第四权力”的地位——共和制的灵魂正在自由滑落。媒体变成追逐广告利润的商业组织,监督政府的欲望大大减退;法律授权政府用大量消息淹没记者,操纵媒体监督的借口不露破绽。“第四权力”的滑落完全是自行的,除了市场引...

  • 试析2005年中国大陆的国际传播研究——以若干新闻传播学刊物为例

    作者:张咏华 刊期:2006年第04期

    在当今信息化进程加速发展的时代,国际传播的影响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之中,其重要性日益凸现,学术界理应对此予以高度关注。本文试图以若干新闻传播学刊物为例,梳理2005年中国大陆传播学界的国际传播研究以及论文层面的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概况和特点。

  • 从范式角度审视民生新闻

    作者:董天策 刊期:2006年第04期

    如何把握民生新闻的内在本质,是学界探讨颇多而又没有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科学社会学的范式理论出发重新解读民生新闻,提出民生新闻是一种新的新闻传播范式,并全面梳理了其本质内涵,有助于深化对民生新闻的科学认识。

  • 意见博弈:传播的内在图景

    作者:舒咏平 刊期:2006年第04期

    博弈合作建立在信息沟通的基础之上,如此,信息传播就具有了意见博弈的性质。在双向传播得以进行的“互动场”中,作为意见搏弈的传播,可根据传受双方的意见对等与否以及双方意见互动博弈的直接与间接之别分为四种类型。而在线性传播中,意见的博弈则体现为接受者内心关于新信息各种意见的博弈选择。意见博弈,作为传播的内在图景,是对传播本...

  • 再论新闻线索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

    作者:李盛之 刊期:2006年第04期

    本文考察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闻改革进程,认为线索争夺战已经成为媒体竞争的基础性内容。而对线索的收集、使用和管理已经和正在影响着新闻传播的格局、新闻改革的进程、报道内容的改革乃至媒体功能的变化。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线索决定论的概念,阐述了其基本内涵,论述了其所带来的各种理论与现实问题。

  • 发展新闻实践亟需发展新闻学的建构

    作者:蔡敏 刊期:2006年第04期

    中国发展新闻实践呼唤发展新闻学的建构。中国发展新闻学研究应该具有发展的、开放的视野,应该以中国新闻具体实践为对象,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在全球化和在新的信息技术条件下,在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跨文化传播等多重语境下研究和推进。中国发展新闻学的研究贴近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贴近中国新闻理论和实践的历史和现...

  • “秀”新闻意识的再张扬——从《每日文化播报》看电视新闻的“娱乐化”

    作者:朱礼庆; 邓秀军 刊期:2006年第04期

    在信息爆炸的知识经济时代,高节奏的生活工作状态要求新闻的传播要更快并更灵活多样。电视新闻报道的“娱乐化”转变可以说是趋势之一。本文通过对文化娱乐咨讯类节目《每日文化播报》的实证研究,总结经验、发现规律,探索电视新闻娱乐化报道的方法和途径。

  • 记录时代 不辱使命——关于《再说长江》的对话

    作者:张长明; 胡智锋; 顾亚奇(整理) 刊期:2006年第04期

    长江,是我们民族的母亲河,也是正在变动中的当代中国的缩影。古老与现代、历史与现实、“亘古不变”与“万象更新”之间形成的巨大张力,一直吸引着电视人的目光。1983年8月,25集大型系列纪录片《话说长江》的播出,掀起了一场持久的“长江热”,以40%的收视率创造了中国电视的收视奇迹。成为中国电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2006年7月,由中央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