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论丛

刑法论丛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Criminal Law Review

杂志简介:《刑法论丛》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5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政法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政法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

主管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主办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创刊时间:1995
所属类别:政法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18
总发文量:962
总被引量:1732
H指数:15
  • 犯罪危害性刑法学地位的新视角:犯罪危害性的属性

    作者:马荣春; 周建达 刊期:2009年第01期

    犯罪危害性的刑法学地位遭到了国内规范刑法学主张的彻底否定,而这很可能与对犯罪危害性的不求甚解有关。通过犯罪危害性的属性,我们将对犯罪危害性获得深入的了解。犯罪危害性的属性包括客观性与主观性、量定性与质定性、特定性与非特定性、伦理性与政治性。分别提出并考察犯罪危害性的前述特性及其对立统一将有着各自的实践意义,而从这些意义...

  • 社会危害性理论功能论

    作者:詹红星 刊期:2009年第01期

    社会危害性理论在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和刑法解释上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就刑事立法而言,社会危害性理论可以合理划定犯罪圈;进行犯罪分类;合理地配置法定刑。就刑事司法而言,社会危害性理论具有出罪功能、不诉功能、量刑基准的功能。同时,社会危害性理论有利于在刑法中贯彻实质主义的法律解释观,凸显了刑法实质正义的价值诉求,能更好地保护人权。

  • 犯罪本质特征新界说

    作者:肖敏 刊期:2009年第01期

    犯罪的本质特征是既为犯罪所共有又能区分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外显性、直观性的标志。据此考察我国刑法通说中犯罪的三大基本特征:社会危害性无法区分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所以不是犯罪的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不能独立界分罪与非罪,因此也不能成为犯罪的本质特征;应受刑罚处罚性不但可表明社会危害性已至犯罪的程度,能直观地将犯罪与其他...

  • 超规范问题及其意义——对犯罪认知体系方法论的初步考察

    作者:邓君韬 刊期:2009年第01期

    不同法系各有其甄别犯罪、完成罪与罚双重任务之规范体系——犯罪构成模型,以此关照事实原型,进而打击犯罪、保障人权。至于如何构建体系、解释刑法,实乃方法、路径问题,受制于哲学思潮、民族思维、政治文化、历史传承等诸要素影响。近代各国刑法理论在指导司法运用体系识别犯罪,从而达致刑法任务方面,功能无异。但中国刑法在同一规范平面内的运...

  • 论刑法规范的变更及其溯及力

    作者:杨丹 刊期:2009年第01期

    广义和实质的刑法规范变更,是指足以影响行为可罚性和法律效果的规范变更,包括刑法条文被修改,以及刑法条文未变更但其实质内涵发生变动两种情况。自1997年刑法施行以来,前者指单行刑法和刑法修正案对刑法典条文的直接修改,后者指作为空白刑法补充规范的经济行政法规的修改和刑法解释的渐次颁布所导致的规范内涵发生变更。逐一讨论刑法规范发生...

  • 法律拟制及其刑法视域的中国检讨

    作者:邵栋豪 刊期:2009年第01期

    广泛存在于各部门法的法律拟制,是法学研究中的薄弱环节,目前学界对于法律拟制尚存诸多误解。法律拟制的发展史其实就是历史法学派、实证法学派以及新自然法学派的论争史,也是一部越来越重视基本人权的历史。我国刑法中部分拟制条款违背了法律拟制的本质,未来刑法立法应寻求人权价值的回归。

  • 刑事法视野中的经济导向功能研究——基于犯罪学与刑事政策学的双重考察

    作者:楼伯坤 刊期:2009年第01期

    在刑事法领域,犯罪的产生总是受经济基础决定的,私有经济的成分影响着犯罪的发生率;刑事政策是合理调控犯罪率及其程度的各种策略措施的总和,它受经济因素的引导,并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区域化背景下的犯罪态势为刑事政策的区域化提出了现实要求和实现保障。中国社会经济的现状要求在实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调控犯罪率时采取趋轻的调子。

  • 在悄无声息中进行的死刑变革——作为我国死刑替代性措施的死缓制度考量

    作者:张心向 刊期:2009年第01期

    以死缓制度作为死刑替代性措施,是我国现行刑罚体系下的必然选择。死缓制度的一定内在张力而呈现的死刑性和非死刑性两种品格特征,使其本身就是死刑立即执行和无期徒刑及较长时间的有期徒刑之间的选择性过渡制度。死缓制度能够通过在我国司法裁判过程中的价值判断和规范建构路径悄然实现对死刑(立即执行)的实际替代。

  • 论中国社区矫正的继承与创新

    作者:吴宗宪 刊期:2009年第01期

    中国的社区矫正是一项在继承基础上有新发展的工作。它的继承主要体现在法律依据、主要工作对象、主要工作内容、若干具体制度方面;它的新发展主要体现在使用社区矫正的名词、整体推进工作、改革刑罚执行内容、完善工作队伍和扩大工作对象方面。

  • 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定罪量刑情节司法解释探析

    作者:刘科 刊期:2009年第01期

    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定罪量刑情节司法解释的主要内容包括定罪量刑情节的含义及其标准。通过明确含义及其标准,定罪量刑情节司法解释在知识产权刑法保护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我国现行知识产权刑事司法解释中存在着定罪量刑情节比较单一、违法所得数额含义不清、重大损失含义界定不当等问题,需要在增加定罪量刑情节的认定标准、明确违法所得数额的含义...

  • 我国法律规定下的不法原因给付与侵占罪

    作者:童伟华 刊期:2009年第01期

    德日等国民法中,不法原因给付者可能丧失给付物的返还请求权,刑法中受给付者侵占给付的财物的,德国的判例认为,委托人的所有权没有移转给受托者,应成立横领罪。德国判例的这一立场成为日本最有力的学说,日本的判例则根据行为对象不同立场有所差异,但多数场合下判决成立横领罪。我国民法没有不法原因给付的规定,所谓不法原因给付的财物应该得到刑...

  • 论机能主义刑法学——机能主义刑法学的检讨

    作者:関哲夫; 王充 刊期:2009年第01期

    机能主义刑法学不同于传统的刑法解释学,传统刑法解释学重视'体系思考'即注重法律逻辑的推演,而机能主义刑法学重视'问题思考'即注重刑法社会机能的实现,机能主义刑法学力图在刑法学研究中实现从'体系思考'到'问题思考'的转变。机能主义刑法学以经验主义认识论、社会工程学理论、目的论、价值相对主义等思想为前提,以刑法应该具有的机能为逻辑起...

  • 德国恢复性司法的发展

    作者:米歇尔·凯尔希林; 周遵友; 刘仁文 刊期:2009年第01期

    恢复性司法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成为德国学术界研究的对象,并很快取得了成功。恢复性司法的实施始于80年代中期的第一批试点项目。恢复性司法在德国有其自身的法律基础、范围和相应的组织安排,也有其自身的社会和政治背景,并与其法律文化相关。从实践的角度进行评估,可以发现,德国的恢复性司法遵循了有关跨国标准,并对法律条款同时有着积极和...

  • 《罗马规约》和中国刑法罪刑法定原则比较研究

    作者:张磊 刊期:2009年第01期

    罪刑法定原则是《罗马规约》和中国刑法的基本原则。《罗马规约》和中国刑法中的罪刑法定原则既有相似也有差异。我们应当明确两者的特色与不足,通过明确国际刑事法院所管辖国际犯罪的一般概念、最大限度地排斥习惯法的适用、扩大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范围,推动中国视角下《罗马规约》罪刑法定原则的发展。同时,通过完善中国刑法中的死刑制度和增...

  • 多维视野中的波黑诉塞黑案

    作者:蒋娜 刊期:2009年第01期

    国际法院新近判决的波黑诉塞黑案,为新世纪种族灭绝罪的有效惩治和国际人权法的充分保障奠定了坚实基础,其里程碑意义具体表现在国际刑法、国际人权法以及国内法领域,有必要从多维视野中深入剖析这一案例。《防止及惩治种族灭绝罪公约》广泛适用于其成员国,包括签署时保留部分条款的中国在内。这要求中国顺应国际社会的最新发展趋势,建立有效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