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论丛

刑法论丛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Criminal Law Review

杂志简介:《刑法论丛》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5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政法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政法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

主管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主办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创刊时间:1995
所属类别:政法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18
总发文量:962
总被引量:1732
H指数:15
  • 刑事法治与刑法立法关系思辨

    作者:魏昌东 刊期:2008年第02期

    法治目标的确立与制度建构,是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最重大的社会变革之一。刑事法治是现代法治的根本标志。现代法治视野中的刑法立法,作为一种价值选择活动,在本质上是国家与国民在刑事法律关系中"妥协"的过程,体现出立法者对各种客观存在的价值关系的权衡。中国正致力于刑事法治的建构,立法者唯深刻认识刑法立法关系的客观存在,遵循一定的关系摄...

  • 立法与司法的和谐统一:社会危害性与罪刑法定关系论——兼论罪刑法定原则的功能缺陷

    作者:刘四新 刊期:2008年第02期

    本文考察了社会危害性理论和罪刑法定原则的起源和历史演进,论证了社会危害性理论的主要功能是立法制约,罪刑法定原则的功能是司法制约,罪刑法定无从在实体(实质)上制约刑事立法,因而在刑法权(刑罚权)制约上存在着功能缺陷;社会危害性理论与罪刑法定原则的共性是刑法谦抑,二者并不构成矛盾、冲突的关系,而是相互协调以形成完整的刑法权制约,并统...

  • 论罪刑法定主义视域中的不纯正不作为犯

    作者:许成磊 刊期:2008年第02期

    不纯正不作为犯是开放性构成要件,用开放性构成要件理论结合罪刑法定原则的历史嬗变可以解释不纯正不作为犯并不违背罪刑法定主义。在形式法治国家理念向实质法治国家理念转变的同时,罪刑法定主义也由形式罪刑法定转向实质的罪刑法定。传统的罪刑法定主义观应当作某种程度的调整,以调和刑法保护机能与保障机能的关系。实质的罪刑法定观可以解释...

  • 刑事和解与刑法正义价值、平等原则的冲突与对接——以“以钱买刑”为核心

    作者:武小凤 刊期:2008年第02期

    近年来,刑事和解既因其广泛的社会价值与法律价值而受到了我国刑事司法理论与实践的推崇,同时也因其具有"以钱买刑"的特征而受到了人们的质疑甚至责难。然而总体而论,尽管刑事和解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国家的刑罚权及刑罚的威慑力,并且的确会使富有者更容易实现,但基于一定规则而构想的制度化的刑事和解在根本上却更符合刑法普遍的正义价值要求,并...

  • 案件事实对法律规范之建构探微——以刑法规范为分析视角

    作者:张心向 刊期:2008年第02期

    法律运作的实践过程离不开案件事实对法律规范的建构。法律语词本身的模糊性决定法律概念模糊的必然性,并进而导致了由一组法律概念按照特定的逻辑结构创制的法律规范的不确定性。所以,法律规范的涵义,只有基于实践中的案件事实才能被不断地发现和创造出来,并通过案件事实的这种影响,使规范语词涵义趋向明确、规范涵摄内容逐步量化以及规范适用...

  • 刑法解释权配置模式探析

    作者:喻海松 刊期:2008年第02期

    刑法解释是刑法学理论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借助政治学的相关知识,以关于国家权力配置的理论为视角审视刑法解释权及其配置模式。从横向配置和纵向配置两个角度予以审视,我国现行的刑法解释权配置模式,可以概括为"多元一级",而应然的模式应该是"法官适用刑法解释和刑法司法解释相结合,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审查权"...

  • 当代中国死刑民意的状况、成因及其变革路径

    作者:王东阳 刊期:2008年第02期

    当代中国,绝大多数民众反对废除死刑,限制死刑也无法得到广泛支持,崇尚死刑还比较普遍。其主要成因在于死刑报应观念、威慑观念在社会大众中广泛存在。在死刑观民意的变革中,要以社会各阶层的合力推动、引导民意向着人道、宽容的理念发展。其中,学者应当负起启蒙的责任,政治决策层应承担起引导的义务,立法、司法机关应当以减少死刑立法和死刑适...

  • 关于许霆案件的法理问题思考

    作者:赵秉志; 彭新林 刊期:2008年第02期

    关于主张许霆的行为无罪的诸种观点以及构成侵占罪、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的见解均值得商榷。在当前我国刑事法学的语境下,许霆的行为构成犯罪并且应当是盗窃罪。许霆的行为不宜认定为盗窃金融机构而属普通盗窃。许霆案一审原审判处无期徒刑显属过重,而重审改判为5年有期徒刑,又显属矫枉过正,量刑过轻,判处10年左右的有期徒刑也许更为适当。

  • 中国知识产权刑法立法模式的转变探讨

    作者:刘科 刊期:2008年第02期

    我国现行知识产权刑法立法采取的是集中型模式,这种模式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它使得刑法典难以保持稳定性,在具体适用中可操作性也不强。而刑法典与附属刑法规范相结合的立法模式由于既能及时、灵便地针对新出现的犯罪予以制定、修改,又能维护刑法典的权威性,因而是我国知识产权刑法立法模式完善的一种合理选择。

  • 清代流放刑罚概说

    作者:王云红 刊期:2008年第02期

    为适应中国社会的需要,流放刑罚自远古时期产生以来,就不断递延变迁,迄至清代,已经发展成为包括流刑、迁徙、充军和发遣等在内的多种类型的综合性刑罚。与此同时,为适应清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清廷还通过附加刑和替代刑对流放刑罚加以调节。作为清代最为重要的刑罚之一,流放对于清代的政治和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从清代典制和档案资料出发,对清...

  • 抽象危险犯的基础和边界

    作者:约克·艾斯勒; 蔡桂生 刊期:2008年第02期

    在风险社会中,抽象危险犯的合法化和可靠性相当富有争议。依其类别归属,抽象危险犯必须在犯罪形态范畴中加以仔细考察,从而涉及抽象危险犯的基础和边界划定。具体而言,则需要考虑抽象危险犯的定型化根据以及在批判性视野下的标准化问题。这样才能实现对抽象危险犯的批判性分析,即对抽象危险犯并不需要一概地加以反对。

  • 俄罗斯犯罪客体理论的历史沿革

    作者:董玉庭; 龙长海 刊期:2008年第02期

    本文按着前苏维埃时期、苏维埃时期和后苏维埃时期这三个历史阶段,分别阐明在每个阶段的俄罗斯犯罪客体理论,并分析了这些不同的犯罪客体理论发展变化的原因。

  • “国际刑事法治”实践理性的充分展示——“国际刑事法院第一案”诉讼详情实证研究

    作者:宋健强 刊期:2008年第02期

    《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是国际刑事法治的最新和唯一常态模式,是世界主要法系刑事文明国际融合与创制的典范。目前的研究范式主要是规范解释和价值论辩,事实考证极度匮乏。对国际法庭诉讼文书进行全样本实证考察,是"国际刑事诉讼学"的特有范式,这种"学术阅卷"劳动强度巨大。"行动中的"《罗马规约》是国际刑事法治的"活法",唯有"诉讼详情"才能...

  • 袁宏伟事件的法理分析

    作者:张磊 刊期:2008年第02期

    美国"诱骗"袁宏伟事件侵犯了中国的国家利益、袁宏伟的基本人权和世界司法秩序。"诱骗"的实质是引渡的非法替代措施,具有主体的国家意志性、手段的欺诈性、程序的特殊性、目的的明确性等特点。我们应当结合中外法律规定合理选择应对措施,汲取经验教训,预防同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 犯罪预防的新思路:利用环境设计预防犯罪——奥斯卡·纽曼的“防卫空间理论”述评

    作者:刘广三; 李艳霞 刊期:2008年第02期

    为了有效地预防犯罪,美国犯罪学家和行为建筑学家奥斯卡·纽曼提出了"防卫空间理论"并将这种方法系统化。其理论根据是:利用环境设计改变物理环境的空间样式的功能,以此改变居民的行动方式和增加相互间的社会联系,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防卫空间就是一种本身具有防范犯罪的自然属性的建筑设计模式,这种建筑设计模式向居民和潜在的犯罪人都表明,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