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文学刊

现代中文学刊杂志 北大期刊 CSSCI南大期刊

Reviews and Research on Chinese Literature

杂志简介:《现代中文学刊》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2026/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批评、书评、译文、史料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文史专业委员会;华东师范大学
国际刊号:1674-7704
国内刊号:31-2026/G4
全年订价:¥ 160.00
创刊时间:1984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19
复合影响因子:0.26
总发文量:1243
总被引量:1655
H指数:13
引用半衰期:10.3297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15.8316
  • 真的探索 美的追问——朱立元教授访谈录

    作者:朱立元; 孙士聪 刊期:2005年第04期

    朱先生,您好!进入新世纪,中国美学也进入了一个众声喧哗、多元发展的时期。中国美学向何处去,美学界也包括您正在进行着不同的思考和探索,应该说,所有这些努力都将构成中国美学发展史上的重要环节。而任何发展和展望都离不开对于历史的回顾和反思,首先您能否简要谈谈中国美学在新时期以来的发展和收获?

  • 当代最新作品点评

    作者:邓菡彬 刊期:2005年第04期

    期刊界素有“开门红”之说,指的是新年第一期的稿件通常质量偏高。编完第二期稿件,我们对此说法颇有同感。相对于上期作品,本期让人激动的东西确实不多。

  • 《老子》哲学体系简介

    作者:沈善增 刊期:2005年第04期

    以下关于《老子》哲学思想体系的简单介绍,是在对《老子》文本的考订、甄读的基础上归纳出来的,与现行于市的各种《老子》注本有很大差异或根本不同。详细理由与考辨过程,请参阅拙著《还吾老子》。

  • 论老子守中语境中的叶燮审美语言学还原

    作者:孙振玉 刊期:2005年第04期

    本文立足于老子语言观的守中论,探讨了叶燮审美意象的语言还原理论。叶燮的语言学还原实现了从语言的理性工具之用,还原为语言的审美理想之境;从语言的审美功用,还原为主体的生命意义。

  • 秦汉时期东南学术文化的演变与地域文化传统

    作者:田兆元 刊期:2005年第04期

    战国后期楚人统治吴越地区百年,秦汉时期的太湖流域与东南地区学人传承《楚辞》,并开创汉大赋传统,形成汉代的辞赋之学。东南地区的楚化是汉代,尤其是西汉的文化主流。但是,东南的学者最终归向了吴越传统,《越绝书》和《吴越春秋》两部地方史书的完成,吴越之地又回复了吴越文化的本色。这就告诉我们,有深厚传统的区域,文化很难被颠覆。...

  • 亟待开掘的文学宝藏——近代域外游记述论

    作者:欧明俊 刊期:2005年第04期

    “游记”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游记包括一切“游”而“记”的著作,如行役记、科学考察记、政治考察记、宗教考察记、风俗记、山水名胜记等,传统目录学中入史部·地理类,并不视为文学。狭义的游记则专指文学游记,它是散文的一种,记述旅途见闻,描写山水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纯粹的文学游记收入作者的文集中...

  • 歌德的世界文学构想

    作者:MartinBollacher; 范劲 刊期:2005年第04期

    除了教育(Bildung)、可臻完善(Perfektibilitat)和博爱的思想外,歌德在其晚期作品中发展倡导的世界文学构想无疑属于歌德时代影响最广的文化政治主导观念之一。相对于那种由语言和传统,民族的神话、象征和榜样以及文化模式和——并非不重要——社会结构与制度决定的民族文学而言,出自歌德辞世前十年的关于世界文学概念和主题的草稿、笔记和言...

  • 现代性视域中的学术研究

    刊期:2005年第04期

    丽娃沙龙是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青年学者为主体的学术讨论团体。沙龙兼涉文史哲,主张学术独立,注重学理辨析,营造自由论争的学术氛围。沙龙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集体讨论会,每三周一次,方式是由一人提交论文,其他人对论文进行批评性质疑,二是网上讨论区,继续集体讨论时没有解决的问题,把论争引向深入,欢迎不能参加集体讨论的朋友到网上...

  • 意识流小说的时间性叙事

    作者:王炎 刊期:2005年第04期

    意识流小说是一种意识时间性的叙事形式,在20世纪上半叶进入了鼎盛时期。这种小说形式直接受到伯格森的时间哲学影响,曾为小说的情节维度开拓出一片新天地。对意识流小说叙事和情节的时间研究,可以揭示这种叙事形式中的核心问题,同时也为现代主义向后现代小说的转型,提供研究的平台。

  • 作为“他者”的小说——清末民初的小说意识分析

    作者:李鸿祥 刊期:2005年第04期

    清末民初是蕴育并推动中国现代小说产生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许多重要的知识分子,把小说抬高到启迪民智,保国救种的前所未有的高度。小说之所以被知识分子如此看重,在本文看来,并非是出于人们对小说审美特性的兴趣,而是在于知识分子面对整个史传传统来表达自己声音的“他者”来看待的。这种功利化的背景,一方面在理论上改变了人们对小...

  • 网络的文化与文化的网络

    作者:常晋芳 刊期:2005年第04期

    所谓“网络文化”有两方面含义:一是网络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不仅是一种技术与社会现实,更是一种文化现实,网络就是一个新兴文化形态;二是文化本身是以网络的形态存在和发展的,人无时无刻不生活在文化之网中,网络文化可以说是人类文化发展的网络化形态的最典型体现。简言之,就是“网络的文化”与“文化的网络”。下面,我们就从这两个方面...

  • 在重建中崛起:中国古作理论的现代转化

    作者:吕峰; 马正平 刊期:2005年第04期

    马老师,您好!当代中国的写作学的发展可谓命运多舛,20世纪80年代,在国家提倡“振兴写作学科”的口号下,写作教育和写作事业曾一度非常繁荣,写作课也曾经是大学中文系的一门十分受重视的专业基础课。但随后在对写作学科的定性问题上,老一辈学者基本认为写作作为一种技能是对中学教育的“补课”,写作本身并无深厚的学理可言,这导致写作学...

  • 理论先行:中国当代的文学批评形态

    作者:邓程 刊期:2005年第04期

    王朔批评金庸的事件中,对王朔我的第一感觉不错。不过我这里要谈的是,我觉得这场涉及面甚广的争论中体现了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典型形态,那就是理论先行。

  • 从《亚当·贝德》看乔治·爱略特的心理分析艺术

    作者:王琼 刊期:2005年第04期

    乔治·爱略特的小说以细腻的心理分析,强烈的道德感和宗教意识,以及对社会风貌入木三分的描绘而著称。尤其是深刻细腻的心理分析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维多利亚时代的精神面貌,发展了属于现代小说特征的心理分析,被誉为英国“心理小说”的先驱。

  • “向死而生”的但丁——从东西方死亡观念的差异看《神曲》的主题

    作者:尹振球 刊期:2005年第04期

    但丁在《神曲》中所描写的他在地狱.炼狱和天堂的游历,实际上是一次“死亡之旅”。诗人为什么要进行这样一场旅行呢?是因为身处新旧交替时代的诗人原有的人生价值观出现了危机,面对挑战,他回到生命的有限性这一人生最基本的起点,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通过对三界的游历,探索新的人生。这一“向死而生”的路径正是秉承了西方文化直面死亡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