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诗学

文化与诗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Culture and Poetics

杂志简介:《文化与诗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1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年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中国古典诗学、西方文化与诗学、中西会通、学人研究、编后记

主管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主办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研究中心
创刊时间:2001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半年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14
总发文量:417
总被引量:294
H指数:6
期刊他引率:1
  • 中国古代艺术的诗意与依诗成体

    作者:王向峰 刊期:2017年第02期

    诗是文学艺术中最具审美深涵性和扩延性的艺术,也是距人情思最近的艺术,甚至可以说是艺术中的艺术。因为不论何种艺术,如果其中缺少诗意,就会大大失去审美意义,因此各种艺术不仅都以自身体式融涵诗意,而且还新制或援引诗词入体,以致非此就不能成就自身。这在艺术创作中成为作者的诗意安居,在欣赏中都实现为审美诗意的满足。如果进入中国古代各类...

  • 从钟嵘的两次上书论其高门士族立场与南朝皇权之矛盾

    作者:李飞 刊期:2017年第02期

    钟嵘身属高门士族,他的两次上书,是其高门士族立场的自我表述,这一表述的大背景,是东晋门阀政治逐步为南朝皇权政治所取代。钟嵘的第一次上书,是在高门士族所把持的选授之权为南齐皇权侵渔时所作出的反应,第二次上书,则是希冀通过保持'素族'(高门士族)对于'清贯'之职的独享来维护高门士族的政治特权。这两次上书曲折地反映了高门士族对于南朝皇...

  • 文体分化与规范偏离——《文心雕龙》与南朝文学新变观的若干类型及其关系

    作者:姚爱斌 刊期:2017年第02期

    南朝齐梁时期的文学新变观不能以一整体视之,其间存在标准与立场的明显差异。萧统、萧绎、萧子显等人的文学新变观主要针对文学发展过程中的文体分化而言,其所说'新变'不是指单个文章因素的新变,而是文体类型意义上的新变,在新变中仍然保持了文体的内在完整与统一。钟嵘《诗品序》着重批评的是诗歌创作中热衷'四声'格律和'竞须新事'两种新变倾向...

  • 中国古代文体思想史研究的双重维度

    作者:贾奋然 刊期:2017年第02期

    中国古代文体思想史的研究有两个相互关联的基本维度,其一是重返中国文体和文体思想的自身谱系和内在理路,在文史哲贯通的学术视野中,将特定文体思想观念还原为特殊'事件',揭示其发生演化的内在文化基因和外在诸多条件,重建文体思想的具体、生动、完整的历史形态;其二是将文体思想史视为历史性的事件序列,以重要'事件'为链条进行回溯性和后展性...

  • 论包恢“真诗说”

    作者:张翼驰 刊期:2017年第02期

    包恢的诗论属于陆九渊一派。包恢将他的理学思想引入诗论,论诗强调个性,提倡真挚情感,这些都体现在他的'真诗说'中。包恢论诗不偏激,主张'得其正',而这又源于他的理学思想中'介'这一关键概念。包恢的'真诗说',集中表现于他所提出的'得其正'的宋诗观,'自作主宰,自运意旨''以淡泊为高'的诗歌宗尚和'非巧非拙'的作诗工夫等方面。

  • 气韵·情真·清雅——论陆时雍诗学意象观

    作者:田婧媛 刊期:2017年第02期

    陆时雍的诗学意象观在中国古典美学意象范畴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陆时雍以诗歌意象进行诗学鉴赏和批评,内在地将'气韵''情真''清''雅'这四个范畴与意象范畴相联结,展现出以具体的诗歌形象呈现抽象概念,从实践层到理论层,意象范畴与意象批评相贯通的过程。本体论中'气韵'的含蓄隽永和'情真'的情感真挚,从理论主张层面阐释了意象范畴在学理上的...

  • 谢榛诗学师法观刍议

    作者:赵旭 刊期:2017年第02期

    谢榛的师法观是其诗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师法问题上,谢榛在提出了'三要'的主张:即在广泛学习前人的基础上,认真揣摩经典范例以获得创作规律。在具体实践中,谢榛提出,学诗者应该认真揣摩体式等形式要素,特别要从声律节奏入手,通过对字句和声韵的斟酌,深入领悟诗人所营造的艺术境界,更好地把握诗歌的内在神韵,进而理解诗人的个性,从而受到其...

  • “五·四”时期外国戏剧理论的翻译及其影响

    作者:卢贝贝; 熊辉 刊期:2017年第02期

    '五·四'时期,是我国有意识地翻译外国戏剧理论的开端,不仅涉及文艺思潮、戏剧类型和剧本编制等戏剧文学理论,还包括剧艺剧场、组织机制理论的译介。由此所引发的现实主义等戏剧和小剧场运动改变了我国传统戏曲审美观念,促使中国戏剧从内容到形式的整体革新,开启了中国戏剧的现代化征程。

  • 赵树理小说叙事的民间艺术思维

    作者:白春香 刊期:2017年第02期

    对民间文化的学习与借鉴,是赵树理一生自觉的艺术追求,民间艺术思维的凸显也成为赵树理小说创作的一大特质。在他的小说创作中,曲艺化思维、民间戏曲化思维、民间故事化思维等民间艺术思维或直接或间接地渗透进他的小说中,从而完美地实现了民间文化在小说艺术中的创化。民间化叙事是赵树理小说叙事的内核,是赵树理小说艺术的独特性所在。

  • 吕思勉的国文教育思想

    作者:吴铃 刊期:2017年第02期

    20世纪初是国文教育的发生期,学人在探求适应中国本土的国文教育的过程中,表露出对于国文,乃至国文学科性质的探索。在研究国文教育发展史的著作中,吕思勉的名字被提及的较为少见,其在史学领域的精深造诣更为大众所熟知。吕思勉在国文教育初创期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方面的努力,相较于风口浪尖之上的革命家或体制内的改革派而言,或可谓是一道道...

  • 荣格的精神分析心理学及其东方学思想

    作者:王向远 刊期:2017年第02期

    以荣格为代表的'新弗洛伊德主义'的精神分析心理学,以'东方-西方'二元论作为理论空间,对瑜伽、佛教、禅宗、易经等多有参照,对西方心理学中的唯理主义加以反省批判,对东方心理文化努力加以同情的理解,指出其与精神分析心理学的相通、相似,并把'集体无意识'的象征原型的分析方法运用于东方经典的解读。但另一方面,又明确反对西方人学习模仿瑜伽、...

  • 在左右之间:理查德·罗蒂的后人文主义文化批评

    作者:刘剑 刊期:2017年第02期

    在经历后现代转折、语言学转向之后,理查德·罗蒂以新实用主义思想实现了对英美与欧陆哲学的批判综合。他继承传统人文主义批评的现实关怀,但用一套完全不同的'后哲学'词汇对之进行'重新描述'。以'后哲学文化'为背景,后人文主义的文化批评提倡一种'人文主义的有限主义',一方面它是'后'学反本质主义的,正面迎对各种后现代境遇的挑战;另一方面它又...

  • 本雅明手工理论的文化阐释与审美向度

    作者:刘坛茹 刊期:2017年第02期

    在当前这个手工文化逐步复兴的后工业社会,本雅明的手工理论始终未能走进研究者的视野,是遗憾更是损失。实际上,在本雅明的诸多篇章和理论概念里,围绕手工文化具有多重阐释:讲故事作为一门手工艺、儿童玩具作为一门手工艺、建筑及装饰作为一门手工艺。而且,蕴含有浓郁的现象学美学、身体政治美学、生态美学等思想,对中国当代美学建构具有启发作...

  • 文学批评者的政治心理

    作者:毛郭平 刊期:2017年第02期

    文学批评者通过对政治的表态、持有的文学史观以及所运用的批评方法来表达其显在或者隐在的政治心理。文学批评者政治心理的生成,既与个人的人生遭际有很大关联,还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对知识分子的政治属性以及倾向性的要求有关,这就形成了批评者的政治心理与其作品的客观政治效果之间的'不对称关系'。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者通过批评文本表达自...

  • 他山之石:海外汉画像研究之启示

    作者:曹建国; 周杨 刊期:2017年第02期

    汉画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汉代人文化观念的具象,具有多重的价值和意义。作为海外汉学研究的一部分,汉画研究也是热点问题之一。海外汉画研究大致经历了图像著录式研究、风格形式分析、图像志研究以及综合研究阶段,在研究理念和研究方法方面,无论是费慰梅关注的'位置意义'还是劳弗尔的'模式化'观点都给人以很大的启示,而近年来巫鸿提出的关于墓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