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诗学

文化与诗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Culture and Poetics

杂志简介:《文化与诗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1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年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中国古典诗学、西方文化与诗学、中西会通、学人研究、编后记

主管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主办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研究中心
创刊时间:2001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半年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14
总发文量:417
总被引量:294
H指数:6
期刊他引率:1
  • “中国古代文论研究方法”国际学术研讨会专辑

    刊期:2009年第01期

    <正>2008年10月11日至13日,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协助下举办了"中国古代文论研究方法"国际学术研讨会,与会中外学者从多个角度就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方法

  • 作为纯学术的古文论研究

    作者:李壮鹰 刊期:2009年第01期

    继承与重构,讲的不是古文论研究的内容,而是研究的目的,或者说是研究导向。不管古文论能否在今天被继承、被重构,这个问题的提出,都超越了古文论学术研究范围。要想让古文论研究真正学术化,必先要确立其研究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古文论的失语,是历史的选择,是文化与文学变迁的必然结果。古文论虽然丧失了现实的应用性,它作为历史的足迹和古人积累...

  • 探求与古人对话的恰当方式——以中国古代文论研究为例

    作者:李春青 刊期:2009年第01期

    对古代文本的解读,既不是简单的"照着说",也不是自说自话,这种解读根本上乃是一种回答,是对文本所提出的问题的回答。研究者的视角不同,就会发现迥然不同的问题,而对问题的解答,也就构成了一种独特的对话。现有的古代文论两大基本研究路向("追问真相"的研究路向与以"意义建构"为目的的研究路向)都有各自的意义与局限。中国古代文论是基于中国古...

  • 异域突围与本土反思——试析《沧浪诗话》的首次英译及其文化启示意义

    作者:钟厚涛 刊期:2009年第01期

    上个世纪20年代,《沧浪诗话》之所以能够受到作为"新批评"派"巨臂"的J.E.Spingam的青睐,与当时美国文化的内在需求和论争氛围有着密切的关联。因而,J.E.Spingam对《沧浪诗话》的关注,是在一种"求用"而非"求真"的立场上来完成的。这种应用型的关注立场,对于《沧浪诗话》译者的翻译策略和选择对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通过这一文化个案的解析,本文...

  • 中国古代学与文学:对《后汉书·郭陈列传》一段插话的思考

    作者:左飞 刊期:2009年第01期

    虚构与现实的对立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为的、肤浅的,而小说与历史至少在一定程度上都属于虚构的范畴。在中国古代,严格地说,文学与历史的对立区分并不存在。历史与文学在中国古代具有显而易见的联系。以范晔撰著的《后汉书》为例,能够说明在阅读中国古代史书时将文学与历史的研究思路相配合的重要性,即不仅仅把《后汉书》作为历史资料来阅读。

  • 对中国古代文论研究方法的反思

    作者:顾祖钊 刊期:2009年第01期

    要在21世纪取得古代文论研究的新高度,观念和方法的更新势在必行。我国目前古代文论的研究人员,多是建国以后培养起来的知识分子,其文学理论的基础学的都是从前苏联引进的文学理论,而苏式文论却是一种有着严重缺陷的文论。它的主要缺陷和给古代文论研究造成的负面影响主要有:第一,文学观念论的误导;第二,文化语境观念的缺失;第三,中国儒家的哲理...

  • 定义“文化”:前英国文化研究时期的表述

    作者:黄卓越 刊期:2009年第01期

    新的文化概念肇始于雷蒙·威廉斯于20世纪50年代所作的理论阐述,但是如果落实到英国既有的思想语境上来看,"文化"的概念实于威廉斯以前便甚为流行,并已成为解释人们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语符。本文主要考察威廉斯以前,也就是在我们所称的"前英国文化研究"时期中,文化的概念得以塑型的过程。本文选择三位人物的著述作为样本,即马修·阿诺德(Matthew A...

  • 艺术与偶像崇拜——列维纳斯面对文学和艺术

    作者:刘文瑾 刊期:2009年第01期

    本文试图通过解读圣经对偶像崇拜的禁令,来反思浪漫主义以来现代社会对艺术的极度推崇。本文主要由两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通过列维纳斯关于他者性的思考指出:偶像崇拜的危险在于,人们陷于一种自我中心的幻觉当中,不再能够与他人面对。第二部分着重说明现代社会对艺术的盲目崇拜在很大程度上包含着自我超越的幻象;这部分将首先论述艺术形象的本质...

  • 语言问题与比较视阈下的中国诗学研究

    作者:韩军 刊期:2009年第01期

    随着欧美汉学界中国诗学研究的引介,语言问题首当其冲地被凸显出来,对此,本文立足于中西方几种主要语言论述的双向返观,分别就"形式"、"对话"和"文字"三个层面,提出对于中国诗学中比较研究的思考。

  • 从个体独立到反抗被描写——鲁迅研究再批判

    作者:何浩 刊期:2009年第01期

    新时期以来,鲁迅研究大致经历了政治革命、思想启蒙以及主体意识研究三种范式,其理论走向的实质,是个体独立话语在""后的不断深化。它目前将鲁迅文学理解为个体"为承认而斗争"的反抗被描写的话语行为。在这种理论话语书写之下,研究者把鲁迅所说的"立人"首先理解为"反抗被描写"的末人。本文通过梳理新时期以来的鲁迅研究史,尝试辨明学术话语中隐...

  • 现代主义的倡导:叶公超的文学批评

    作者:陈太胜 刊期:2009年第01期

    叶公超是近十几年来得到大陆学界重新认可并渐为人知的现代学者。有着较为完备的西学教育背景的叶公超,其文学批评在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独特之处,是对现代主义的倡导。这当中既包括他对西方以伍尔芙的小说、艾略特的诗为代表的现代主义文学的介绍与研究,也包括他对艾略特、瑞恰慈后来被称为"新批评"的文学批评的介绍与接受,同时包括叶公超本人极...

  • 现代诗性与现代意识——彭燕郊诗学发微

    作者:刘涵之 刊期:2009年第01期

    论文分别从"诗歌的‘真实’性"、"诗歌的‘现实’性"、"诗歌的‘现代’性"三个方面探讨了彭燕郊诗歌理论的内在属性。彭燕郊将现代意识的诗歌写作理解为"现实主义的深化",就"现代"诗的现代意识而言,它包括作为观察、描述对象的"事物本身"和"人的意识"两个部分。体现诗歌理论对"事物本身"的突出方面,它使得彭燕郊在讨论诗歌和历史之间的区别时悬...

  • 文学的自觉抑或文体的自觉——文体论视野中的汉末魏晋文学观

    作者:姚爱斌 刊期:2009年第01期

    中国传统文学的自觉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先秦两汉的文学自觉主要表现为"文用"的自觉,汉末魏晋的文学自觉则主要表现为"文体"的自觉,而南朝时期的文学自觉主要表现为"审美"的自觉。从先秦两汉的文用论发展到南朝的文学"审美"论,汉末魏晋之际的文体自觉起到了关键作用,而文体自觉也成为此期文学观的独特标志。文体的自觉与汉末魏晋个体生命的觉...

  • 从学术思想取向及士人境遇看汉人对《楚辞》的接受

    作者:包兆会 刊期:2009年第01期

    本文选择有代表性的汉人梳理他们对屈原与《楚辞》的接受与评价,同时又对他们评价屈原与《楚辞》的方式、方法和得失作一总体评估。认为,决定汉人对《楚辞》以何种方式接受并给予评价的主要跟他们各自的学术思想取向及人生境遇有关。汉人或以儒家经义为标准评判《离骚》,或以道家思想赞屈原人格理想,这种或儒或道或儒道兼顾的角度评价屈原及其作...

  • 追寻超越——从先秦儒家性命思想的困境看“穷者而后工”命题的生成与内涵

    作者:张炳尉 刊期:2009年第01期

    先秦儒家性命思想以其追求与失败,深刻揭示了人的无力自我完成;文人则通过对具体人生遭遇的抒写,表现了这一生命困境。文学不仅给了无法平静的灵魂一个幽栖的家园,还往往会造就千秋万岁不可磨灭的声名。这样,它就不必只是无奈的叹息,而有可能成为力求超越的抗争。在对文学超越性的建构过程中,韩愈把穷困不遇之于文章不朽的积极意义推向了极致,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