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传播

文化与传播杂志 省级期刊

Culture & Communication

杂志简介:《文化与传播》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1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5-1383/G2,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新闻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新闻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传统文化与传播、设计欣赏、当代文化与传播、影视文化与传播、国际文化与传播、媒介文化与传播、书评、广告文化与传播、研究生论坛、会议...

主管单位:广西大学
主办单位:广西大学
国际刊号:2095-459X
国内刊号:45-1383/G2
全年订价:¥ 208.00
创刊时间:2012
所属类别:新闻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广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5
总发文量:1010
总被引量:402
H指数:7
  • 对话汤哲声:雅俗文学双翼翱翔

    作者:吴茜雯; 韦奇星 刊期:2015年第06期

    中国现当代通俗文学理论批评发韧于苏州大学,在著名学者范伯群教授的带领下,开启了全方位的多层次研究,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撰写出版了一系列的通俗文学研究专著,成果显著,填补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学术空白,被国内外学术界评价为"找回文学的另一只翅膀"。

  • 情·侠·诗:《秋海棠》的三次戏剧改编

    作者:汤哲声; 胡敏 刊期:2015年第06期

    文学作品的艺术改编是现代大众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由于各种艺术品种的美学特征不同、诉求对象不同,改编时的社会环境的不同,文学作品的艺术改编也就构成了大众文化不同的表现形态。秦瘦鸥的《秋海棠》自问世之后,被改编成戏剧、影视、评话等各种大众艺术,其中戏剧的改编更显丰富多彩,是中国现代大众文化传播中很值得研究的一个经典案例。

  • 现代性缺失与模式化建构——“社会主义教育剧”现象研究

    作者:杨智 刊期:2015年第06期

    "社会主义教育剧"应"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而生,其远离"五四"文化传统,摒弃现代启蒙意识,沦为政治斗争工具是中国大陆"十七年"时期戏剧的一个独特而必然的现象。但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其疏于研究,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恐怕是其文学价值的缺失而导致对其学术研究价值的忽视。本文本着补苴罅漏的想法,试图从文本分析和史料角度出发展开探讨,通过对...

  • 论当代传统戏曲的新型舞台模式发展——以“温州南戏新编系列工程”为例

    作者:浦晗 刊期:2015年第06期

    传统戏曲的舞台艺术在其千余载的发展长河中不断地丰富与完善,众多的戏曲从业人员也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主动或被动地适应时代与观众的需要,从而不断创新戏曲舞台的各种模式。"温州南戏新编系列工程"从舞台背景、戏曲检场人、舞台空间与舞台灯光等方面全面而深入地探讨戏曲艺术应如何融汇当代的舞台科技以创造出适合戏曲特色的新型舞台模式。

  • 我和鲁奖

    作者:李浩 刊期:2015年第06期

    鲁奖。我和鲁奖。先从申报开始谈起吧。 2006年10月我调入河北省作家协会,在《长城》当一名编辑。从一个县城调入,我所要面临的生活问题一大堆,它是种移植,我得想办法在坚硬的水泥城市里扎下根来。2006年,我和朋友祁胜勇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到处看房,反复掂量——之所以如此掂量当然是因为"财政拮据",

  • 新闻宣传理念探析

    作者:丁松虎 刊期:2015年第06期

    本文从党报理论、新闻业务观念、宣传谋略和新闻批评思想等层面,梳理了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新闻宣传实践及理念,论证了实事求是是新闻宣传理念的精髓和最本质的价值诉求。

  • 中国技术传播教育研究浅述

    作者:李双燕 刊期:2015年第06期

    技术传播是人类社会的重要领域,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进入发展成熟期,高校也设有专门的人才培养体系,但在我国还处于发展初期,专业人才供不应求,教育成为化解矛盾的突破口。文章沿着中国技术传播教育的发展轨迹,首先追溯了上世纪末以来国际人士在中国高校外语系的教育实践,接着以北京大学计算机辅助翻译系为例,展示了国内技术传播教育自主探索、发...

  • 论“新民间文化”的媒介呈现

    作者:王桂亭 刊期:2015年第06期

    文化传播离不开媒介,民间文化的媒介呈现和媒体性质相关。在传统媒介环境下,媒体受权力或利益左右,容易形成"传者中心"或"受者中心"观念,分别构成了主流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媒介环境。在倡导"去中心化"和"自由"的网络新媒体语境下,民间文化的"民"和"间"均产生了变异,催生了新民间文化。新民间文化和传统民间文化在精神内核上是一致的,...

  • 跨文化视域下敦煌形象的日本传播研究

    作者:郭茂全; 李晓 刊期:2015年第06期

    敦煌形象是敦煌文化圈中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相融合形成的整体形象。中日两国有源远流长的文化交流史,敦煌形象是中日文化交流中重要文化符号之一。与敦煌形象的欧美国家传播相比,敦煌形象的日本传播在历史发展、传播主体、传播媒介、传播方式等方面具有自身的特点。

  • 《玲珑》杂志广告定位策略与女性形象建构

    作者:洪长晖; 王志敏 刊期:2015年第06期

    《玲珑》杂志是旧上海一份非常重要的女性杂志,它的存在和其他女性杂志一起成为当时中国妇女期刊的代表。《玲珑》杂志在广告经营过程中,体现出了极强的期刊特色,通过独特的广告定位策略,建构了都市新女性的形象,成为绝佳的广告范本。

  • 大圣归来之后怎么办——中国动画未来发展道路探析

    作者:薛强 刊期:2015年第06期

    国产动画《大圣归来》取得了极大的票房成功,笔者总结了其成功原因,并且认为中国动画未来仍要坚持下面四点内容:第一,加强优质IP的反复利用;第二,充分利用现代3D特效科技;第三,从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第四,放松管制,制作出适合全年龄段观众的动画作品。

  • 语境魔方与幽默生成之径——论冯小刚喜剧电影中幽默台词建构的语境调控策略

    作者:周旭 刊期:2015年第06期

    语境即话语环境,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变量,从语言本体论的角度来讲,可分为言内语境和言外语境两种类型。本文以冯小刚电影中的人物台词为语料实例,从言内语境(语篇衔接、语篇连贯)和言外语境(情景因素、背景因素)层面来分析语境调控在幽默语义生成过程中的重大作用。这不仅厘清了语境元素与幽默语义生成之间的相互关系,还为幽默语言、幽默台词...

  • 中越岱语喃字手抄本文献研究

    作者:何明智 刊期:2015年第06期

    岱语喃字手抄本文献的拥有者为越南的岱族和中国金龙的傣人族群。岱语喃字手抄本歌谣的歌词多为七言一句,句式整齐,内容深奥,明显为当地的贤人智者创作而成。岱和傣自分离之后,由于分属两个不同的国家,民族特性产生差异,从而使岱语喃字手抄本文献在种类和馆藏方面也产生了差异。

  • 浅论壮族“啵咧”与汉族“筚篥”的渊源关系

    作者:雷日朗 刊期:2015年第06期

    壮族支系布傣族群的特色乐器啵咧,是一种音色优美的木制吹管乐器。关于它的起源地,有人认为源于本地,有人认为源于越南;关于器具起源,或认为源于唢呐,或认为源于筚篥。研究发现,啵咧与筚篥,名称上存在对译关系,时间上继起关系明确,空间上接触关系成立,啵咧源于筚篥,理由比较充分。

  • 妈祖文化新媒介传播研究

    作者:徐维玮; 吉峰 刊期:2015年第06期

    新媒介对文化传播进行着"可视化"和"微化"两个维度的塑造。就妈祖文化新媒介传播层面而言,呈现出四种图景:互动性图景、移动性图景、平台性图景以及聚合性图景。新兴媒介是具有历时性与共时性双重特征的传播介质,对于构建并优化良性的妈祖文化传播生态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