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传播

文化与传播杂志 省级期刊

Culture & Communication

杂志简介:《文化与传播》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1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5-1383/G2,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新闻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新闻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传统文化与传播、设计欣赏、当代文化与传播、影视文化与传播、国际文化与传播、媒介文化与传播、书评、广告文化与传播、研究生论坛、会议...

主管单位:广西大学
主办单位:广西大学
国际刊号:2095-459X
国内刊号:45-1383/G2
全年订价:¥ 208.00
创刊时间:2012
所属类别:新闻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广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5
总发文量:1010
总被引量:402
H指数:7
  • 对话聂震宁:数字化时代的文学写作、出版和阅读

    作者:万忆; 徐乐 刊期:2015年第04期

    2014年12月19日,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聂震宁在广西民族大学开展了一场题为“数字化时代的文学写作、出版和阅读”的专题讲座。讲座结束后,广西大学《文化与传播》执行主编万忆,与聂震宁畅谈了数字化时代对文学创作、传播和阅读方面产生的影响。

  • 偏重与并行-第六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述评

    作者:田水 刊期:2015年第04期

    综观第六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的五篇小说,体现出评委对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的评定,“思想性”与“可读性”一直是最为侧重的两大基本点。又因为文学整体的边缘化趋势,“思想性”与“可读性”并行与偏重的态势,也随之波动,亦能从本届获奖篇目的评定,一窥其奥。在“思想”性方面饱受质疑的篇目高居榜首,次位又是“可读性”有意弱化的篇...

  • 广西现当代作家的民族身份认同与主体建构

    作者:张柱林 刊期:2015年第04期

    由于历史与地理的原因,无论从血缘或文化上看,现今广西境内的各族群都存在一个互相融合、分化、演变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的民族归属和划分可能取决于利害关系、传统因素甚至是行政命令等。在广西,由于民族融合的程度很高,民族问题并不特别成为人们认同的障碍。对身份认同问题,广西的各民族作家其实都有不同程度地关注,而且,关注...

  • 社会转型与90年代广西作家群

    作者:王月; 韩颖琦 刊期:2015年第04期

    90年代广西作家群崛起于20世纪80-90年代的社会转型时期。在转型时期出现不可避免的文化断裂与焦虑之时,他们却以一个群体的姿态,积极吸收并融合世界文学的现代主义创作手法,对转型时期的社会现实进行苦难书写与价值追问,并以此形成自身的独特优势,使文学在商品经济时代到来后能成功突围。

  • 反思与进路:经学视野下两汉文学理论研究述评

    作者:吉峰; 张恩普 刊期:2015年第04期

    在经学视野下的两汉文学理论研究已有不少成果,时间上主要集中在上世纪末75-21世纪之初至今。大陆学者的相关研究经历了摸索、零星探索和整体概括三个相互叠加产生并发展的阶段。成果主要集中在表征性概括、专门领域的个案分析以及整体关照层面的研究三个方面。本文通过学术总结和反思,提出对作为整体性的“经学与两汉文学理论建构研究”进行...

  • 多元的诉求-中国古代海神信仰流变

    作者:陆志胜; 李志峰 刊期:2015年第04期

    随着涉海活动越来越频繁,海神信仰也相应地发生变化。秦汉以后,海神地位不断上升,海神谱系扩大,神职逐渐专业化和复杂化。变化的背后,蕴含着先民们多元的诉求:政治诉求、经济诉求和精神诉求。而今,随着时代变迁和科技进步,虽然海神信仰逐渐弱化,但其早已成为沿海民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文化元素。另一方面,为保障民众涉海活动的正常进行...

  • 多元的文化、开放的对话与活的文艺批评-论李衍柱先生的《〈大秦帝国〉论稿》及其批评方法

    作者:孙慧; 吕伟伟 刊期:2015年第04期

    在全球化语境下文学艺术共生的格局中,中国文学如何把握契机,保有华夏文明的因子,自觉而有意识地使中国文化与世界潮流同步发展,实现中国新世纪的文艺复兴,是目前学术界着重思索的问题。李衍柱先生怀着对中国文学现状、文艺学建设的焦虑,以其特有的时代责任感、宏阔的历史文化观,择取孙皓晖先生的《大秦帝国》为范本,联系中国文学艺术发...

  • “滴滴打车”APP使用的传播学分析-以广州外来的哥为例

    作者:刘兢; 熊霞余; 井警龙 刊期:2015年第04期

    本文以广州外来出租车司机为研究对象,采用参与观察的田野调查方法,分析了手机APP“滴滴打车”在出租车司机中的传播和使用情况,结合出租车司机这个特殊群体的具体的生活情境和生存现状,探讨了他们与新媒体发展的关系。研究发现,“滴滴打车”为出租车司机们构建起一种“双重竞争关系”,为出租车司机与下单乘客之间构建起一种“临时契约”...

  • 国内媒介审判研究述评

    作者:张冬冬 刊期:2015年第04期

    “媒介审判”是一种既富有思辨色彩,又饱含争议的新闻实践。国内学界针对媒介审判的研究十分丰富,从这一概念被引入与接纳的过程、媒介审判现象的形成原因、影响、如何影响,到应对举措的研究均多有所见,学界针对这一概念的研究所表现出的多元性与开放性也令人印象深刻。各种视角的引介与不同观点间的争论有助于学术讨论的深入。本文针对国内...

  • 《新青年》一二卷经营情况浅析

    作者:陈长松 刊期:2015年第04期

    开创期的《新青年》杂志(一二卷),虽潜藏着“锋芒毕露”的质素,但其时仍是一本“普通”杂志。然而,“普通”并不意味着杂志经营得“惨淡”,更不意味着刊物“将死”。希望杂志甫始就能“一炮打响”,“洛阳纸贵”,那只是后世研究者的一厢情愿,将“发展”视为“惨淡”,甚至“将死”,也多少偏离了客观的史实。

  • 论《光明日报》记者唐湘岳的典型人物报道艺术

    作者:符继成; 奉丽群 刊期:2015年第04期

    《光明日报》著名记者唐湘岳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撰写了众多社会反响强烈的典型人物报道,具有出色的报道艺术。其人物报道艺术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善于结合时代环境、社会热点提炼主题,因人见事,提升报道的新闻价值;二是运用“散点透视”法建构和还原人物形象,谋篇布局精巧严密;三是他在采写报道时既有善感的真情,又有善察的理性...

  • 媒介融合时代报纸版面设计的演变与创新

    作者:杨铮; 李雪琦 刊期:2015年第04期

    随着互联网、移动设备为代表的新媒体风靡全球,媒介不断深度融合,报纸作为传统媒体备受冲击。要想赢得出路,适应时展,报纸不仅需要在内容上进行变革,其版式设计也要做出相应的改变与创新,不断开拓视觉空间。本文总结了报纸版面设计的主要原则,梳理了国内外报纸版面设计的演变过程及其历史原因,提出:在媒介融合的浪潮中,版面设计需要吸...

  • 网络人际传播与后现代公共领域建构

    作者:朱巧燕 刊期:2015年第04期

    本文回顾了公共领域理论在中国的扩散过程,以及学界对中国是否存在公共领域的争议,描述了网络时代公共领域的发展,分析了网络大众传播、组织传播、人际传播在后现代语境下对公共领域构建的不同影响。其中网络人际传播速度快、隐蔽性高、影响力大,不容易受公共权力机构管制的影响,鼓励个体发出独立的、多样化的声音,有助于后现代公共领域的...

  • 高校青年教师网络政治参与的特征与动因分析

    作者:毛家武; 张钰斌 刊期:2015年第04期

    网络政治参与是信息时代公民政治参与的新发展。在网络政治参与中,高校青年教师对整个公民的理性参与可起到一种引导作用。本文讨论高校青年教师网络政治参与的特征——批判性、矛盾性、多元性和个体性,与该群体参与网络政治的动因与制约因素,为高校青年教师积极参与网络政治提供可行的建议。

  • 媒介融合时代古装宫廷剧创作的突围策略-以《甄嬛传》为例

    作者:常民强; 常怡明 刊期:2015年第04期

    近年来古装宫廷剧似乎从未脱离观众的视野,但是不少宫廷剧大都粗制滥造,鲜有精品出现。与现代都市剧相比,宫廷剧要求更高的古典文化底蕴,商业气息过浓的古装剧显然无法真正满足广大观众的审美趣味。与以前的宫廷剧不同,大型古装连续剧《甄嬛传》较为圆满地实现了故事性、观赏性、思想性及艺术性的有机统一。《甄嬛传》的成功为媒介融合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