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Cultural Heritage

杂志简介:《文化遗产》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4-1645/G0,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传统戏剧、民俗、口传文艺、濒危方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实践

主管单位:中山大学
主办单位:中山大学
国际刊号:1674-0890
国内刊号:44-1645/G0
全年订价:¥ 250.00
创刊时间:2007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广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17
复合影响因子:0.33
总发文量:1353
总被引量:4446
H指数:27
平均引文率:1.9412
  • 回归?弥合?传承:新耕读传统中的家园遗产

    作者:彭兆荣 刊期:2019年第06期

    “耕读传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作为“家园遗产”的重要形制,其中包含着特殊的农耕文明的因子。在这些文化因子中,历史性地存在着几种矛盾与悖论。今天,我国正在推行乡村振兴战略,文化上需要使耕读传统得以“回归”;同时,对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中的矛盾与悖论,需要进行厘清与辨析,使其“弥合”;进而对其进行选择性“传承”;使之成为“新...

  • 民族服饰与传说、史籍的分述及通诠

    作者:邓启耀 刊期:2019年第06期

    无文字族群的历史叙事和文化传承,一般通过族群内的口述史、图像史以及相关仪式、民俗等进行表达。在无文字时代和无文字民族中,口耳相传、动作或图像等,是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由此而形成我们现在称为神话、传说、古歌、史诗、谣谚以及以象征性物像、图像和仪式等为基本内容的无形文化遗产。从苗、汉两大族群对万物起源、黄帝和蚩尤、主流史及口...

  • 目的?方式?方向——中国非遗保护的当代传播实践

    作者:杨红 刊期:2019年第06期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在当代中国,已由单一行业行为演进为多领域广泛参与的社会事项。其一,“非遗热”持续升温,非遗的内涵及价值在各类大众传播实践中得到愈加广泛的传递,传播促传承的效应已经显现;其二,蓬勃发展的文化消费市场及制造业、服务业等各行业“产业文化化”趋势,为非遗资源提供了宽泛而多元的传播载体与场景,在生活...

  • 粤剧保护研究专题

    作者:宋俊华 刊期:2019年第06期

    主持人语:粤剧是岭南文化的代表,是粤港澳及海外粤语华人华侨文化认同的重要符号。2009年,粤港澳三地联合把粤剧成功申报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标志着粤剧保护工作进入了新的阶段。过去十年,我国粤剧保护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广州市委、市政府尤其重视粤剧保护工作,除了建设粤剧艺术博物馆,出版《广州大典 粤剧剧本...

  • 传承活态艺术遗产的文化壮举——《粤剧表演艺术大全》序

    作者:王馗 刊期:2019年第06期

    2009年9月30日,粤剧成功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个有着至少三百年历史的戏曲剧种,在广泛传播于海内外的历史经验之上,进一步被世界所普遍认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文化界某些人士对于粤剧的艺术价值与文化品格总是有所忽略,甚至产生误解。他们往往会想当然地认为粤剧是用地方语言演唱地方曲调的乡土艺术,是偏居地方社区的边缘艺...

  • 从粤剧剧目发展史的遗留问题看林榆剧作的示范意义

    作者:董上德 刊期:2019年第06期

    林榆(1920-),广东东莞人,是一位资深的文化干部、戏剧工作者和剧作家。本文试图将林榆的粤剧剧本创作置于“粤剧剧目发展史”的维度上来考察,思考林榆的成功之道,论述林榆剧作的若干特色,以林榆的剧作和林榆的自述相比照,以期引起粤剧界、学术界对于林榆及其剧作所具有的“粤剧史意义”的关注和进一步研究。如今,粤剧的生存环境在它被列入世界级...

  • 从历史沿革看新时代粤剧的传承发展

    作者:余勇 刊期:2019年第06期

    粤剧起源于广府地区,在长达五百多年的戏剧探索和创新中,成为岭南文化的集大成艺术形态和代表性符号,以其自身独特的古典且多元性美学解构方式展现并深刻影响一代代中国岭南人民的精神气质和价值观念,是活态传承、活态建设、活态守护的思想家园,被誉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粤剧发展态势与文化语境长期保持着线性的交互关系,尤其是当下着重强调在...

  • 论粤剧唱腔曲牌的传承与发展

    作者:孔庆夫; 金姚 刊期:2019年第06期

    粤剧唱腔具有综合性、多曲体结构特征,其唱腔曲牌也拥有多元化来源。不仅有传承自传统文人、民间、宗教和宫廷音乐的唱腔曲牌,而且通过对非粤地传统器乐曲的"移植";对粤地器乐曲的"变体";对外江戏音乐、粤地说唱音乐以及异质音乐(电影音乐、流行歌曲、欧美音乐、海外戏剧音乐等)的"吸收";以及对粤剧先贤音乐创作、音乐作品的"坚守"等方式发展了...

  • 从粤剧提纲戏编演看粤剧排场的历史价值

    作者:杨迪 刊期:2019年第06期

    粤剧排场是指由固定的脚色行当、锣鼓、音乐、身段、舞台调度组合而成,用来表现特定的情节或情境的表演片段。作为粤剧传承的核心内容,排场在粤剧的编剧、表演和演员培养中都有着重要历史价值。特别到了清代,粤剧提纲戏编演中大量使用排场,使得粤剧排场在提纲戏的编写和表演中都形成了一定规律,与此同时,提纲戏的表演生态也影响着排场演出,使得...

  • 堪舆源流考辨与李约瑟“审美”说

    作者:唐定坤 刊期:2019年第06期

    现代学界将风水研究视为禁区,主要是由于科学方法论异化为科学价值论所导致。严肃的研 究较有影响的是域外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所提出的“审美”说,但仍显粗疏而有待检讨。仔细考 辨风水源流,可知风水以“形法 阳宅术”为本,是一门在周代有着较高地位的实用技术,经过在西汉与阴 宅术合流、在东汉摄入“五行 堪舆”后,逐渐变成了包含阴...

  • 迷信作为“知识”:江绍原的迷信研究与学科话语的跨文化实践

    作者:杨明晨 刊期:2019年第06期

    中国近现代以来与科学建构密切相联的是关于破除“迷信”的表述及实践。自晚清以来“迷信”一词在中国经历了概念的译介、思想的论争之后,1920年代开始有知识分子对迷信问题进行学科化的探讨和专业研究。他们试图以一种“知识”的方式介入中国现代反迷信的文化政治,其中尤以江绍原的迷信研究为代表。江绍原通过改写和挪用20世纪前后英美比较宗教...

  • 《天津天后宫行会图》中的妈祖信俗

    作者:吕伟涛 刊期:2019年第06期

    自元代妈祖信仰传入天津地区以来,在当地得到了长足发展,妈祖由最初的海神转变为天津城市的全能保护神。在与天津本土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妈祖信仰演化出以天津天后宫皇会为核心的妈祖信俗,它集合了天津建城以来多种民间文艺形式,深具天津地方文化韵味。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天津天后宫行会图》就是一部关于天津皇会的风俗画卷,真实记录了清末天津妈...

  • 《琼郡舆地全图》的“琼黎图”性质及其黎人风俗考

    作者:毛建军 刊期:2019年第06期

    “琼黎图”是清代绘制的黎族风俗图册。目前所知存世的“琼黎图”计有五种。事实上,琼黎 图系列远不止五种。美国国会图书馆所藏《琼郡舆地全图》当属琼黎图系列之一种。《琼郡舆地全图》在图 例和内容上与琼黎图系列高度重合。“琼黎图”的研究应扩大搜集视野和范围,通过“以图证史”充分挖掘 “琼黎图”中的民族文化。

  • 香港黄大仙信仰的认同价值

    作者:蒋明智 刊期:2019年第06期

    黄大仙起源于金华而成名于香港,它是广府族群在港英政府长达150余年殖民统治语境里谋求身份认同,抗拒西方文明入侵,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血脉的重要符号。香港黄大仙信仰植根于岭南的历史土壤,因地制宜地提出了“普济劝善”的信条,并将该教义和免费为社会提供医疗服务、助学敬老的实践相结合,不仅在港英政府的长期管辖中获得了合法性,也在复杂的环境...

  • 粤港澳大湾区土地崇拜及其价值

    作者:梁娟美 刊期:2019年第06期

    在中国传统农耕社会,土地与人的密切关系衍生出民俗文化内涵丰富的土地神崇拜习俗。土地崇拜源于对土地纯物质形式的崇拜,在历史演变中逐渐发展为具有特殊意义的人格神。粤港澳大湾区的土地崇拜系统,都源于“社”文化底蕴的支撑和文化归属意识的培育,具有共通的文化符号表征系统。高要春社、澳门土地信俗和香港土地庙三地的土地崇拜形式不一,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