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Cultural Heritage

杂志简介:《文化遗产》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4-1645/G0,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传统戏剧、民俗、口传文艺、濒危方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实践

主管单位:中山大学
主办单位:中山大学
国际刊号:1674-0890
国内刊号:44-1645/G0
全年订价:¥ 250.00
创刊时间:2007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广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17
复合影响因子:0.33
总发文量:1353
总被引量:4446
H指数:27
平均引文率:1.9412
  • 非遗文创人才的供需矛盾及其对策

    作者:潘昱州; 彭荔 刊期:2019年第01期

    非遗文创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非遗文创人才的有效支撑。当下,受“较强的自我中心意识”“松散式合作的内在缺陷”“被过分强调的需求中心”“供给标准的自身缺陷”等原因影响,人才“供需类型错位”“供需结构错位”“供需能力错位”等供需矛盾已经成为非遗文创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只有立足于人才的供给端,通过实施“构建综合中心”“促进合作...

  • 印尼巴厘岛非遗保护与旅游利用的二元结构及其启示

    作者:宋立中; 宋璟 刊期:2019年第01期

    在旅游开发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常被过度商品化、庸俗化,这似乎是一种难以避免的现象。然而,印尼巴厘人在利用传统歌舞、宗教仪式、手工技艺等“非遗”旅游资源过程中,却能够很好地平衡“神圣与世俗”、“本真与流变”、“局内与局外”、“传统与现代”等诸多二元关系,他们以“文化旅游”为中介,建构“社区参与”和“原生态利用”机制,妥善...

  • 论非遗生产性保护与包容性经济发展的结合之路--以山西省灵尚刺绣为例

    作者:钱永平 刊期:2019年第01期

    山西省灵尚绣品公司以传承于灵石县、交口县一带的手工刺绣技艺为核心,建立起由设计、生产、营销和销售环节构成的刺绣产业组织,面向农村妇女开展刺绣技艺培训,不断提升绣品设计水平,开拓手工刺绣消费市场,将刺绣从文化资源成功转化为文化产业。从非遗保护视角来看,这不仅再造了地方手工刺绣新的文化生态,也为当地妇女提供了就业机会,增加了经济...

  • 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体性项目传承人保护策略研究——以聊城木版年画为核心个案

    作者:张兆林 刊期:2019年第01期

    当前,我国综合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成效欠佳,缘于对其传承人的遴选与认定不够科学。综合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人应是集体性传承人,而非代表性传承人或继承人,其内部个体之间是相互平等的,是数个掌握不同技能而密切协作完成项目传承的协作体。该集体长期保持一定的规模,掌握不同核心技术环节的人群之间长期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且其内部...

  • 梅兰芳等中苏艺术家讨论会记录(未删节版)及其价值

    作者:陈世雄 刊期:2019年第01期

    1935年4月14日梅兰芳、余上沅等人与苏联艺术家的讨论会是梅兰芳首次访问苏联过程中最重要的事件。本文作者根据俄罗斯国家档案馆收藏的保留着删节痕迹的一份档案,发现了几处从前没有指出的删改,最近将档案的未删节版翻译出来,并且指出档案有几个值得注意的亮点:梅耶荷德在讨论会上借梅兰芳的“东风”为自己辩护,但是和梅兰芳最接近的几位苏联艺...

  • 赵琦美生平履历考论——纪念赵琦美抄校本古今杂剧发现80周年

    作者:徐子方 刊期:2019年第01期

    赵琦美的一生大致可分为早年家居(1563-1599)、南京为官(1599-1610)、任职京师(1610-1619)、家居与客死任所(1619-1624)四个时期。考其生平履历,赵琦美抄校古今杂剧是在任职京师期间,始于万历四十年,终于万历四十五年。赵琦美一生致力于藏书、读书、校书和刻书,在书籍史和文化传播史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汤显祖“情不知所起”新论

    作者:王天觉 刊期:2019年第01期

    “情不知所起”是汤显祖“至情”思想的一部分。汤显祖歌颂情的力量,却并未对情的发生做出解释。解读汤剧《牡丹亭》可知,杜丽娘的“情起”有一个花鸟逗引、《诗经》感化、对镜自怜和游园慕春的过程。杜丽娘的“情起”既有生理因素又有心理因素,既有自然感发又有后天教育。汤显祖在描写这一过程时深受其时文化与自身阅历的影响。从心学、禅学和...

  • 陕西丹凤龙驹寨船帮会馆及其演剧考论

    作者:杨飞; 庞敏 刊期:2019年第01期

    丹凤龙驹寨船帮会馆,是陕西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所存“花戏楼”异常精美,与安徽亳州花戏楼交相辉映。本文基于现存碑刻及相关文献记述,进而论述龙驹寨商业集散中心的兴起及船帮会馆的创建,并对于祀神进行了详细考辨,得出所祀神灵为“杨泗将军”而非一般所说的“宋帝赵昺”。另外,对于明确记载船帮会馆演剧的四则资料,从班社、演员、剧目及...

  • 从《庐江民》看唐代志怪中的祆教仪式

    作者:海力波 刊期:2019年第01期

    《庐江民》是唐代《宣室志》中一则志怪小说。通过历史语境与文本分析,可确定《庐江民》描述的是唐代江淮地区胡人举行祆教仪式“泼寒胡戏”的场景,所记录的仪式细节为祆教研究提供了难得的民俗志资料。《庐江民》也为研究志怪小说、民间文学、宗教仪式历史上复杂的互动关系提供了典型的个案。

  • 论《山海经》的色彩系统

    作者:李牧 刊期:2019年第01期

    历代学者在讨论《山海经》及“山海经图”时,鲜有留意经中所提及的,与图像密切相关的艺术符号性表征——色彩。在《山海经》文本中被广泛记述的色彩,因其状貌写形的功能,不仅是理解文意的关键,同时,依据“文图关系”的预设,也是探究“山海经图”的要素。《山海经》中的色彩描写,以及各色之间的关系表明,文字叙述具有鲜明的建构性和时代过渡性特...

  • 从王培荀《乡园忆旧录》看清晚期地方士绅的风俗观

    作者:周连华 刊期:2019年第01期

    地方士绅所著的风俗类作品记述了传统乡土社会中幽微曲折的历史“真实”,为历史民俗学、地方社会史的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史料。《乡园忆旧录》是清代淄川地方士绅王培荀回忆记录家乡风俗的随笔之作,书中记述了大量有关淄川乃至山东地区的传说、建筑、物产、人物掌故、地方史实等事象,具有一定的地方民俗志色彩,是了解清晚期淄川乡土真实风貌的...

  • 女性故事与家庭伦理记忆--基于孙家香故事的讨论

    作者:胡兆义; 林继富 刊期:2019年第01期

    孙家香从自身经历出发对故事情感化改造,以讲述的形式对家庭伦理秩序进行建构。孙家香故事中的家庭伦理记忆深植于土家族的伦理道德传统,她以积极传承人的形象守护着地方传统,通过以“家庭”为中心的叙事传统建构社区的生活方式、观念世界,由此构成性别作用下的伦理记忆维系,建设着家庭的和睦与社会的和谐。

  • 媒介变迁与民间叙事的现代传承——以木兰传说为例

    作者:朱婧薇 刊期:2019年第01期

    20世纪中后期以来,媒介成为学者解读人类文化与信息传播的重要维度,民间叙事在多元媒介中的现代传承机制,表征了媒介、民间叙事与人的互动关系。木兰传说是民间叙事在多元媒介语境下实现动态传承的典型案例,从《木兰诗》经典文本的叙事反哺,到《Mulan》影视的创新性呈现,再到《花木兰》游戏中多重媒介的交融与个体表达的回归,分析这一系列核心事...

  • 稿约

    刊期:2019年第01期

    《文化遗产》(双月刊)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一一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编辑发行、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性学术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繁荣文化遗产研究”为宗旨,力求构筑中国文化遗产研究的理论平台。竭诚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不吝赐稿!

  • 从下里巴人到阳春白雪——高密扑灰年画代表性传承人吕蓁立访谈录

    作者:王万顺; 梁成帅(采访整理); 吕蓁立 刊期:2019年第01期

    扑灰年画是山东高密特有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大约发端于元末明初,清中后期达到极盛。与潍坊杨家埠、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等木版年画依靠木刻雕版进行印刷不同,高密扑灰年画主要采用手绘方式起稿,以一张拓扑多张,再行绘制而成。从生产方式来看,先有手绘,后来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以及受到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影响,出现了半印半画、木版全色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