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Cultural Heritage

杂志简介:《文化遗产》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4-1645/G0,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传统戏剧、民俗、口传文艺、濒危方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实践

主管单位:中山大学
主办单位:中山大学
国际刊号:1674-0890
国内刊号:44-1645/G0
全年订价:¥ 250.00
创刊时间:2007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广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17
复合影响因子:0.33
总发文量:1353
总被引量:4446
H指数:27
平均引文率:1.9412
  • “中国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列入标准研究

    作者:马千里 刊期:2018年第04期

    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大多数缔约国相比,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制度在列入名录的标准方面侧重于强调传统文化实践在历史、审美、技术和科学等方面的价值,以及对于促进中华民族"大认同"的意义;而大多数缔约国的列入标准更多地体现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对于非遗的定义,以及申报教科文组织两类非遗名录需满足的标准的导向,...

  • 非遗分类及非遗阶元系统建构研究

    作者:段晓卿 刊期:2018年第04期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不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工作的基础,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我国现有的多种分类方法存在类目设置不全,类目互斥性较差,分类层级较少等问题,为了适应非遗保护工作重心转向的实践需求,需要对现有分类体系进行完善。分类学具有较为成熟的分类方法和分类机制,其研究对象与非遗同样具有传承性、多元性和活...

  • 桂滇黔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模式

    作者:文冬妮 刊期:2018年第04期

    传承人是桂滇黔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者、传承者,是体育非遗实现持续传承发展的关键所在,近年来,对体育非遗传承人的保护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现有的保护模式存在着诸多不足,未能较好地结合传承人的类型、级别、阶段等开展有针对性的保护,严重制约着体育非遗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因此,针对桂滇黔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体育非物...

  • 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公共性及其发展方向

    作者:赵艳喜 刊期:2018年第04期

    作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区域性整体保护的一个创举,我国文化生态保护区基于公共目的和公共利益建设,由政府主导,利用公共资源,强调民众参与和民众共享建设成果。这使其超越单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共属性,呈现出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意义上的公共性。"公共性"可以视为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根本属性。近年来,各个部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已经在公...

  • 生态位理论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研究

    作者:孙传明; 刘梦杰 刊期:2018年第04期

    起源于生物学的生态位理论,对于生态系统中某一个体或群体寻找最适宜的生态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将该理论引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中,旨在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环境中如何定位合适的生态位。通过从资源、环境、需求、时空四个维度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位,针对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的弱势生态位现象,从拓展资源生...

  • 清商部乐制度考

    作者:黎国韬 刊期:2018年第04期

    部乐是具有较为固定的乐曲、乐器、乐工人数及表演风格的音乐组织形式,这种制度渊源于西汉的黄门前部、后部鼓吹,进而影响到魏晋时期的相和部乐。南朝时期,在相和部乐的基础上又发展出清商部乐,并出现了部下自分小部及与其他部乐并立等新情况;而在北朝,则有伶官清商四部、伶官清商二部的出现。及至隋平天下,吸收北周、北齐、南陈的部乐制度,建立...

  • 宋元演剧史料所见“棚”之考释

    作者:郑守治 刊期:2018年第04期

    通过对多种数据库的检索,可发现宋元演剧史料中"棚"常作量词,相关用例(语料)有20条。通过对用例的辨析、归纳,可证"棚"是宋元口语中的一个新生典型量词。"棚"有集合量词、过程量词两种基本用法,主要称量傀儡(偶人)、傀儡戏等戏剧事物。量词"棚"最初借用自"傀儡棚"之"棚",作容器量词;再转义、虚化为集合量词、过程量词,最终确立...

  • 明武状元谢弘仪《蝴蝶梦》传奇考论

    作者:朱伟明; 卢晶晶 刊期:2018年第04期

    明万历武状元谢弘仪,是以武状元身份进行戏曲创作的曲家,也是明代唯一一位武进士曲家。他在蓄养家乐的同时还创作了《蝴蝶梦》传奇。《蝴蝶梦》一剧,得到祁彪佳的高度赞誉。本文在陆梦龙所撰之《蝴蝶梦·叙》的基础上,结合谢弘仪相关生平经历,考知《蝴蝶梦》创作缘由与主旨;分析谢弘仪自撰之《凡例》,探知其戏曲思想与《蝴蝶梦》剧本版本流传信息...

  • 清代昆剧身段谱考述

    作者:徐瑞 刊期:2018年第04期

    现存总数近千折昆剧身段谱中,题有录订者姓名或堂号的计有六十六家,其中十位录订者的生平或活动时间皆可考。尤以曹文澜、曹春山、陈金雀等几位名伶录订身段谱为多,总计四百多出,另外六十多家所录只有一百出。陈金雀和曹春山还收藏有其他演员录订的近四百出谱录。身段谱以清中期最多,清初和清末较少。这一分布特点与清中叶折子戏演出的繁盛和之...

  • 弦索南曲化:明清戏曲受众的倾向及南北曲声律之变迁——以《北西厢》工尺谱为例

    作者:毋丹 刊期:2018年第04期

    "弦索"是戏曲史中的重要概念,它在明代中叶经过不断引申和拓展,一度成为北曲的代称,格律典范的代表。从明代后期至清代,弦索在昆山腔兴起后经历了南曲化的过程。弦索南化及其与昆腔的关系,映射明清时期南北曲的兴衰消长。北衰南兴的背后,潜藏着戏曲受众审美倾向的变化,而这一倾向变化的核心其实始终未变:即多方面地追求戏曲的精致化,这直接影...

  • “传统仪礼的当代实践”专栏导语

    作者:萧放 刊期:2018年第04期

    人生仪礼是人的生命历程中所经历的通过仪式,它在中国社会具有久远的历史传统与丰富的仪式表现。当代中国正处在古今中西交汇的历史关口,民族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人生仪礼作为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传承与重建自然是我们应当充分关注并深入进行研究的课题。

  • 当代成人礼俗的类型、源流与发展

    作者:贺少雅 刊期:2018年第04期

    我国大致以长江沿线为界,北方和南方地区分别存在着"过十二岁"和"做十六岁"两种成人礼俗传统。作为特殊的生命转折,两个年龄点的确定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人礼俗在儿童教育、家庭发展和社区关系调适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仍将作为地方性文化传统在家庭、村落中自发传承,亦被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加以制度化,还被看...

  • 当代传统婚礼的礼俗再造与价值重建

    作者:何斯琴 刊期:2018年第04期

    传统婚礼有着亦礼亦俗的文化内涵。中国当代的传统婚礼实践有着复杂面相:乡村婚礼出现了许多时尚元素,但其基本构架并未发生实质变化,仍与传统婚礼一脉相承,沉淀着许多历史深远的礼俗,亦凸显了地方文化特色。在非遗保护的语境中,政府、媒体、地方文化人合力将传统婚礼非遗化、资源化,对其进行以雅化、文明化为宗旨的再造。儒家婚礼的主动复兴则...

  • 当代民间礼俗秩序与日常生活——以湖南湘乡丧礼为例

    作者:龙晓添 刊期:2018年第04期

    丧礼是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关联生死,反映个人行动与社会结构。当代湖南湘乡的丧礼将多元的礼俗传统融合于生活实践,通过不同的仪式行动建构礼俗秩序。丧礼的内核是民众复合的信仰,而作为一种过渡礼仪的表达,又嵌于不同群体的日常生活之中。传统丧礼有鲜明的历史脉络,呈现生活形态,并基于一些生活恒久性的本质问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根本上被取代...

  • 当代祭祖礼仪传统重建的内在生命力

    作者:邵凤丽 刊期:2018年第04期

    作为一种传统,祭礼在当代社会得到了积极的重建。其重现生机,除了作为外因而存在的宽松的社会氛围、传统文化复兴浪潮,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持续推进外,更为直接的推动原因是家族组织和家族活动逐渐重现。综观祭礼的重建过程,实质上是祭礼内在生命力的绵延,表现为具有神圣性且被高度认同的历史传统的存在,并通过祠堂、墓地等"原初"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