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Cultural Heritage

杂志简介:《文化遗产》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4-1645/G0,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传统戏剧、民俗、口传文艺、濒危方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实践

主管单位:中山大学
主办单位:中山大学
国际刊号:1674-0890
国内刊号:44-1645/G0
全年订价:¥ 250.00
创刊时间:2007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广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17
复合影响因子:0.33
总发文量:1353
总被引量:4446
H指数:27
平均引文率:1.9412
  • 先秦的散乐与夷乐

    作者:康保成 刊期:2008年第03期

    本文对作为后世戏剧源头的先秦时期的散乐和夷乐进行了全面讨论,指出:以往对散乐性质的解释不够确切,散乐应当是不入礼乐仪式、可以独立上演的表演形式;散乐包括优戏、女乐、乡人傩、新乐、杂技、角抵与说唱等;夷乐也是不入礼乐仪式的表演形态,夷乐表演中以羽毛为装饰与后世戏剧装扮的相似绝非偶然,夷乐中的踏歌与后来歌舞戏《踏谣娘》有密切关...

  • 我中心组织服务团赴四川灾区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

    作者:朱钢 刊期:2008年第03期

    2008年7月15日,汶川大地震后第一支专业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服务队在中山大学启程,前往四川开展田野调查,协助当地保护文化遗产和重建精神家园。按计划,30余名专家、学者、志愿者将陆续在绵竹、北川、汶川、青川和都江堰等地开展工作。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副主任高小康教授表示,本次灾区文化遗产损失严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

  • 贵州傩戏傩文化

    作者:庹修明 刊期:2008年第03期

    "傩文化",由于傩戏的再发现而引起海內外学术界的关注,逐渐炽热起来.贵州傩文化及其载体——傩戏,可谓千姿百态,名目、品类繁多,是我国傩文化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本文就贵州傩文化、傩戏的分布、类型、生态环境、演出形式、內容、特点进行比较充分的介绍,并对多学科的研究价值作简要的论述。

  • 试论白字戏剧目的祭祀仪式性

    作者:詹双晖 刊期:2008年第03期

    白字戏是在乡社祭祀赛会环境中生长的地方戏曲,从其诞生之日起一直到今天,祭祀演剧始终是其最主要的演出方式,而白字戏受众群的主体也始终是乡社文盲与半文盲的中下阶层。这两个方面对白字戏的传统剧目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使其呈现出鲜明的祭祀仪式特征。其祭祀仪式性具体体现在祭祀主题、祭祀结构程式以及讲究吉祥的表现形式三个方面。

  • 关中影戏及其班社组织

    作者:梁志刚 刊期:2008年第03期

    关中影戏应为我国影戏之源,其班社组织结构完整,也因地域和声腔不同而存在差异,本文通过文献疏理和田野调查,从组织结构、传承形式、行规习俗等方面给予研究,并兼及历史溯源、地域特征等。

  • 汤沈之争与晚明曲学形态

    作者:陈维昭 刊期:2008年第03期

    对于"汤沈之争",我们不要停留在意识形态层面,也不要停留在社会学审美和文化审美的层面,戏曲演进还有它自身的内在逻辑。在"汤沈之争"中,沈?回应着明初以来传奇创作的音乐难题,汤显祖则回应着心学的难题、李贽的难题。"汤沈之争"之后,沈?对晚明的戏曲创作范型和曲学形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审音鉴古录》中“批录”的美学思想

    作者:胡亚娟 刊期:2008年第03期

    《审音鉴古录》被誉为中国古代戏曲"第一部专门的导演著作",在戏曲批评领域有着独特的价值。本文从"戏'的戏曲观与文人对戏曲研究领域的拓展"、"文人的雅正思想与昆曲的规范"、"精妙的昆曲舞台艺术演出论"、"重视演艺成就的进步的演员价值观"四个方面,论述作者戏曲审美思想及该书在中国古代戏曲理论发展史上的意义。

  • 中山大学民俗学会与早期西南民族调查

    作者:施爱东 刊期:2008年第03期

    中山大学民俗学会是最早展开西南民族调查的学术团体。辛树帜领导的瑶山民族调查,为有组织的团队调查提供了科学分工与合作的新范式。史禄国率领的西南民族调查小组在云南等地的活动,则是中国现代学术史上一段著名的公案。杨成志在凉山的考察活动,更是民俗学、人类学史上的一段著名的田野佳话。中山大学民俗学会在田野调查学术史上具有里程碑式...

  • 关于中国现代民间歌曲理论问题

    作者:高有鹏 刊期:2008年第03期

    我国富有民间音乐资源,以歌曲振奋民族精神,特别是在民族危亡重要关头,通过整理挖掘民间歌曲,唤醒民众,凝聚民族精神,团结御侮,成为我国音乐文化的宝贵传统。现代中国社会风雨如磐,富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异常重视民间歌曲的价值意义,从启蒙民间到走进民间,研究和运用民间歌曲,形成逐渐系统、完善的民间歌曲理论。中国现代民间歌曲理论研究可...

  • 20世纪中国民间故事传承人研究的批评与反思

    作者:林继富 刊期:2008年第03期

    全面梳理了20世纪中国民间故事传承人研究的发展历程,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民间故事传承人研究的成绩与不足提出了中肯的评价,在批评与反思中表达了笔者对民间故事传承人研究的指向。

  • 灾害的民俗表象——从“记忆”到“记录”再到“表现”

    作者:櫻井龍彦 虞萍 赵彦民 刊期:2008年第03期

    本文是关于灾害的民俗学研究。民俗观念在灾害的起因、预防以及救助等方面都有表现。民俗观念认为,灾害源于天神的警告或旨意,人们借助怪异现象的认识,可以预防灾害,运用咒语、咒术和祭祀礼仪可以避免灾害,宗教信仰以及纪念物等有助于在精神上将人们从灾难中解救出来。在现代社会的灾害研究中,民俗学可以从经验世界找出心理救助模式,从而发挥民...

  • 史密森民间生活节:公众民俗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例

    刊期:2008年第03期

    由史密森学会主办的史密森民间生活节(The Smithsonian Folklife Festival),是美国一个国际性的活态博物馆文化遗产展演的典范。它囊括了几乎全世界民俗学家的参与和策划,世界各地民间艺人的现场演出,并在举办的几十年里保存着大量活态文化遗产的珍贵资料,同时不断影响着美国各州、各社区的民间文化和教育的方针政策以及民俗学学科的发展。

  • “安代”治疗仪式的民族精神病学阐释

    作者:乌仁其其格 刊期:2008年第03期

    蒙古族传统"安代"治疗仪式,是民间信仰仪式与治疗仪式的统一,融音乐治疗、运动治疗于一体,将心理治疗、躯体治疗、社会功能恢复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帮助患者恢复精神平衡与和谐。"安代"疗法为了解不同文化情境下精神病的表现形式、人们的应对策略,特别是地方文化在其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以及在传统社会中,民间信仰为人们应对疾病提供了怎样的意...

  • 标准化与地方化——宋元以来广东的妈祖信仰研究

    作者:王芳辉 刊期:2008年第03期

    自宋代以来,妈祖信仰得到历朝统治者的允准,得以列入标准化祀典。同时,随着时空的转换,妈祖信仰又被不断地方化。女神妈祖从一个区域进入另一个区域,总会与当时当地的地理、历史、社会、文化相融合,成为地域文化传统的有机构成部分。在广东地区,妈祖不但拓展了海神以外的其他职能,形成了地方化的祭典仪式,还拥有独特的属神与显灵方式。妈祖信仰...

  • 传统节日升温与“人本”精神解禁

    作者:叶春生 刊期:2008年第03期

    传统节日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节日的法定假期的设立体现了国家对民情的尊重。我们应当充分挖掘传统节日的深厚的文化内涵,努力开拓传统节日的现代性元素,打造多样化的、适应各个阶层、各种年龄层次的、欢乐祥和的节庆活动,思想更开放包容些,让民众的情怀得以释放,回归"人本"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