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学刊

文化学刊杂志 省级期刊

Culture Journal

杂志简介:《文化学刊》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1-1545/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研究、文化视点、地域文化研究、传媒文化、文化哲学、文化产业研究、文学评论、传统文化、文化与教育、法律文化、语...

主管单位:辽宁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辽宁社会科学院
国际刊号:1673-7725
国内刊号:21-1545/C
全年订价:¥ 552.00
创刊时间:2006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辽宁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8
总发文量:322
总被引量:97
H指数:3
平均引文率:15.3913
  • 历史的废墟与文化记忆

    作者:杨慧林 刊期:2013年第02期

    <正>英国作家贝洛克(Hilaire Belloc)曾经写到:有人想看罗马的废墟,殊不知"整个英国都是罗马的废墟"。~①此言之出,维多利亚时代的60年繁盛余荫尚存,而罗马早已是"一个变成废墟的基督教帝国"(ruined Christendom)~②;那么贝洛克的喻指何在呢?

  • 19-20世纪的文化转型——基督教传教士的希望、中国激进派的革命以及关于文化之能动本质的神学反思

    作者:费乐仁; 章新若; 张靖 刊期:2013年第02期

    <正>引言基督教传教士与激进革命者之间似乎并无多少关联,但这两类人士均在不同程度上评估和挑战了当代文化,并试图革新文化。本文将关注某些重要基督教在华"传教士学者"(missionary-scholar)在文化转型变革中的影响,将他们各自独特的文化改变与欧洲和中国激进革命者的文化转变进行比较和对照。通过这种方法,我们期

  • 徐日升神甫及耶稣会在康熙宫廷的传教努力——中西关系中的不同利益和共存空间

    作者:万德化; 郭颐顿 刊期:2013年第02期

    <正>为纪念葡萄牙耶稣会会士徐日升神甫(Tomás Pereira)逝世三百周年,澳门利氏学社编辑了一本纪念学术文集——《红墙内外:徐日升神甫(1645-1708)、康熙皇帝和耶稣会在华传教工作》①2012年由英国剑桥出版社出版。与诸多学术选集类似,该书源于2008年11月10-12日在里斯本②和11月27-29日

  • 早期汉学家关于中国伦理及“上帝临在”的争论——可供进一步研究的因素

    作者:麦克雷; 柳博赟 刊期:2013年第02期

    <正>早期汉学和中国伦理在16世纪到18世纪之间,只有宗教人士能够从欧洲远行至东亚,并且记录下自己的见闻。这些人之中包括教士和宣教士。水手和士兵当然也能够远行至亚洲,但是他们中少有人能自如地运用文

  • 基督宗教与中国社会的冲突及其走向——近代教案原因分析及启示

    作者:何虎生 刊期:2013年第02期

    <正>教案是19世纪下半叶中国社会的一种特殊现象,主要是由于传教士在中国传教引起的与中国社会各个层面的矛盾和冲突,前后延续了半个多世纪,遍布各省区,影响广泛。各方对其起因争论不休。简单来说,西方学者一般认为教案是中华民族的民族激情使然,

  • 清代前中期东吴文人与西学(下)

    作者:刘耘华 刊期:2013年第02期

    <正>三东吴文人诗文所见西方器物晚明至清前中期,与传教士一并进人中土的不仅是天主神学和自然科学,同时还有各种器物,它们在晚明给予传教士的裨益,超过了任何其他东西。三棱镜、玻璃珠、西洋画、计时器、地球仪、

  • 从自律回归神律?——论神圣在后启蒙时代的复归

    作者:林子淳 刊期:2013年第02期

    <正>一、引言"自律"(或自主性,autonomy)是启蒙运动的一个核心概念,它除了指个体能不受外在权威宰制而具自决能力外,更能借助普遍理性为工具而达致的一个理想状态。在法国的历史语境中,这观念当然是针对着皇权和教权来说的,为要摆脱一种迷信、蒙昧和受宰

  • 约翰·卡普托的“弱神学”——以《上帝的苦弱:一个事件神学》为中心

    作者:芮欣 刊期:2013年第02期

    <正>"我承认,我偏爱神学。"这是约翰·卡普托(John D.Caputo,1940-)在其专著《上帝的苦弱:一个事件神学》(The Weakness of God:A Theology of the Event,2006)开篇之处做出的"告白"。不仅如此,这位意大利裔的美国教授还强调,他努力尝试以"另一种"方式思考、谈论

  • 德里达的宗教——神学与解构

    作者:张振东 刊期:2013年第02期

    <正>德里达出生在阿尔及利亚的埃尔比亚,一个被同化了的西班牙犹太人家庭里。1940年,维希政府废除《克雷米厄法案》,这一举动及其产生的影响使年幼的德里达和他的许多犹太同学一样,在某一天突然发现自己被强行地排除在国家教育之外①。此后,这一独

  • 恩斯特·布洛赫对基督宗教的人本主义解读

    作者:陈影 刊期:2013年第02期

    <正>如何解读基督宗教是西方重要思想家不能规避的问题。事实上,很多大哲的理论起点就是从对基督教的言说开始的。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的恩斯特·布洛赫(Ernst Bloch,1885-1977)也不例外。细考之下,这不仅源于哲学语言来自神学的中介这一事实,

  • 从《胜旅景程》的小说评点看传教士“耶儒会通”的策略

    作者:黎子鹏 刊期:2013年第02期

    <正>约翰·班杨(John Bunyan,1628-1688)的寓言小说《天路历程》(The Pilgrim’s Progress)是基督教文学经典之一,至今已被翻译成二百多种外国文字。《天路历程》的首部汉译本于1851年面世,直至20世纪初,由传教士汉译并在中国出版的《天路历程》不下十

  • 基督教文化与穆旦的诗剧创作

    作者:丛新强 刊期:2013年第02期

    <正>穆旦的文学创作前后跨度达四十年之久(1934-1976),1940年代和1976年是两个明显的创作高峰。基督教文化精神渗透于穆旦的文本世界,除了创造性地套用《圣经》典故以言心声外,他的诗歌中经常出现"上帝"以及类似的"神"、"主"等词语,有时还

  • 中西之间——相遇、神学及历史诠释学

    作者:奥利弗·戴维斯; 张博 刊期:2013年第02期

    <正>有时我们会在某一时刻认识到我们可以学着以一种新的方式思考,而这种思考方式同时亦是一种新的存在方式。我们若称之为历史自身昭显于生活表面的历史时刻,亦未为大谬。同样,当我们在这种时刻、在我们自身的历史局限和不完善之中认识我们自身之时,我们亦被赋予某种人类的职责。由此,我们亦应将其视为真理之时刻。

  • 征稿启事暨匿名审稿制度说明

    刊期:2013年第02期

    <正>世界上的真理并不多。我们所关注和我们所能论说的一切,其实都是以既有的文化积累为前提,都是古老真理的延续或者前人思想的引申。世人探寻真理的途径却很多。因此才有各自独立、而又彼此相关的信仰和文化,才有不同信仰与文化之间的交流或碰撞,才有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