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交流

文化交流杂志 省级期刊

Cultural Dialogue

杂志简介:《文化交流》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3-1137/G0,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特稿、新闻、人物、剪影、故事、传真、话题、采风

主管单位:浙江省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浙江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浙江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浙江日报报业集团
国际刊号:1004-1036
国内刊号:33-1137/G0
全年订价:¥ 264.00
创刊时间:1987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浙江
出版语言:英语、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1
总发文量:2767
总被引量:219
H指数:4
立即指数:0.004
期刊他引率:1
  • 见人见物见生活,非遗在“浙”里

    刊期:2018年第11期

    提起非遗技艺,很多人想到的第一个词,就是“匠心”.匠心,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精益求精,也是突破前人、因地制宜的钻研创新.在非遗保护领域,浙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备爱全国同行的关注.今年5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五批部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共1082人,浙江以74人入选位列各省区市第一,实现了部级非遗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总数“全国双第一...

  • 浙江非遗一年间

    作者:胡雁 刊期:2018年第11期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浙江作为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人文历史久远,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的“十大考古新发现”,展示出浙江大地丰富的古代文化遗存,让人们不时惊喜于历史长卷中的颗颗明珠流光溢彩,熠熠生辉.而与物质文化遗产相伴相随,并能在千百年间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是博大精深、蔚为壮观.

  • 已有48位传承人和工艺美术大师捐赠了69件(套)作品——浙江筹建省级非遗馆让“非遗珍珠”重放光华

    作者:胡昊 刊期:2018年第11期

    浙江大地人文荟萃,孕育了众多非物质文化的瑰宝:蚕桑丝织技艺、龙泉青瓷、浙派古琴……目前浙江共有10个人类非遗项目、217个部级非遗项目、886个省级非遗项目,数量位居全国各省之首,它们构筑起一座璀璨夺目的文化宝库.

  • 匠心匠艺“保鲜”浙江非遗文明-讲述浙江非遗传承人自己的故事

    作者:陈淡宁; 李蔚 刊期:2018年第11期

    今年5月公布的第五批部级非遗传承人中,浙江入选的人数全国第一,加上前四批仍在世的传承人,目前浙江的部级非遗传承人总数已达到196人.浙江是个非遗大省,多年来在非遗保护领域,浙江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浙江非遗经验,备受全国同行关注.每一样呈现技能技术技巧技艺的工艺背后,都有匠作技术的“保鲜者”.

  • 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非遗保护专家级论坛在杭召开——如何让文化遗产“活”在当代,中东欧是这么做的

    作者:沈晓鹏 刊期:2018年第11期

    远古的丝绸之路,是文化交流的纽带,连接着来自东方和西方的货品与风物,创造了人类文明交流的传奇与佳话.丝绸之路的驼铃不再,却留下了恒久的文化.如今,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也推动着沿线国家和地区在非遗文化上的沟通、对话与合作.

  • 那些经典国产动画背后的故事

    作者:杨晨曦 刊期:2018年第11期

    今年国庆节,时隔39年的动画形象阿凡提全新回归.这部3D动画电影《阿凡提之奇缘历险》,把能说会道、事事谙熟于心的阿凡提再度推到大众眼前.不少80后在电影院里好好地怀旧了一把,纷纷感慨“骑着小毛驴、蓄着山羊胡子、爱管人间不平事的机智男又回来了”.

  • 蒋跃的水彩人生行走于艺术和生活之间

    作者:周懿 刊期:2018年第11期

    拜访中国美术学院蒋跃教授的工作室,是在一个天朗气清的初秋之晨.鸣蝉仍在欢唱着夏日的盛情,而杭城街头巷尾微微泛黄的梧桐叶已昭示着一个收获季节的来临.就在这个秋风送爽的季节,蒋跃也将走过整整60年的岁月,收获人生一甲子的丰裕硕果.

  • 空舟载雪—池长庆书画作品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展——从掷铁饼到执画笔,一场数十年的艺术修行

    作者:张奇志 刊期:2018年第11期

    初秋,丹桂飘香,“空舟载雪——池长庆书画作品展”在浙江美术馆展出.该展览集池长庆书法和国画作品120余件,为其从事书画教育与创作32年来的首次小结与展示.可能很多人想不到,池长庆最初是个铁饼运动员,后来痴迷的却是绘画.他从大学体育系毕业,如今成了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学博士、浙江大学艺术学系(院)副主任.池长庆过去几十年的人生经历,充满故...

  • 辑里人家守望湖丝南浔非遗传承人筹建辑里湖丝博物馆

    作者:徐继宏 刊期:2018年第11期

    江南忆,最忆是南浔.河流,拱桥,乌篷船……初秋的南浔古镇,别有一番风味.行走在湖州南浔的老街上,仿佛置身于一幅幅水墨画中.青石铺就的路面,粉墙黛瓦的里弄,中西合璧的建筑,枕水而居的人家……古朴、清新、有诗意,难怪让人流连忘返.

  • 长天落彩霞 远水涵秋镜——元人张可久眼中的江南山水

    作者:周维强 刊期:2018年第11期

    张可久,名久可,字可久,号小山.以字行.元代庆元路(今浙江宁波)人.其生卒年份比较公认的说法是,生于元世祖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卒于元顺帝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元代杰出的散曲作家.

  • 美摄欣赏

    刊期:2018年第11期

  • 杭州作家周华诚分享自己作为稻田守望者的故事——“父亲的水稻田”一片在地里,一片在心里

    作者:孙雯 刊期:2018年第11期

    九月的最后一天,稻谷入仓.趁着天气晴好,作家周华诚的父亲周全仔将晒好的稻谷倒进一个木谷仓.谷仓不大,甚至装不下四亩田的收成.干透的稻谷,随着簸箕倾斜的角度,如金色的小瀑布,自谷仓的顶部倾入,稻谷间摩擦出悦耳的“哗哗”声.回家看父亲的这片水稻田时,周华诚刚从日本的一片稻田返回.九月初,他前往日本参加了越后妻有的“大地艺术节”.艺术家...

  • 此间的少年和大山里的英语表演课——6岁的他还把同龄人的故事拍成了纪录片

    作者:马黎; 杨琳惜 刊期:2018年第11期

    今天夏天,16岁的邢邑青出了温州苍南火车站后,又坐了一个半小时汽车才到达泰顺,再经过蜿蜒的山道,来到翁山社区梨垟村.层峦叠嶂,绿树成阴,他站在听得到鸟鸣、推窗就是群山的“翁山书院”讲台上,看着眼前的同龄人,感觉像一场梦一样.

  • 杭州爱心人士郑蓉把对阅读、对孩子的爱留在富阳——6年和12间乡村阅览室

    作者:张姝 刊期:2018年第11期

    “如果有天堂,那一定是图书馆的模样.”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的这句话在爱心人士郑蓉的行动中得以诠释.今年8月的最后一天,郑蓉捐建的最后一所“凌霜傲雪”阅览室在杭州富阳区大源镇育才学校落成.至此,在郑蓉47岁至53岁的这六年间,她一共为富阳区十二所乡村小学无偿捐资建设了十二个各具风格的阅览室,11592名农村孩子受益,更推动“阅读”成为富阳...

  • 第十届"意会中国"在杭举行,艺术成为中阿之间的友谊纽带——阿拉伯艺术家在杭州画下中国印象

    作者:MuYao 刊期:2018年第11期

    虽然语言和习俗各异,但艺术却可以成为各国人民之间沟通的桥梁与纽带.丰富的色彩、充满想象力的构图和偶尔间穿插在内的中文汉字,这是在杭州程允贤雕塑馆内举办的“第十届意会中国-阿拉伯知名艺术家访华采风作品展”上,阿拉伯国家的艺术家们对中国印象的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