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报

生态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Acta Ecologica Sinica

杂志简介:《生态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2031/Q,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生物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生物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研究论文、专论与综述、学术信息与动态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生态学会;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国际刊号:1000-0933
国内刊号:11-2031/Q
全年订价:¥ 2260.00
创刊时间:1981
所属类别:生物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4.06
复合影响因子:3.21
总发文量:10405
总被引量:287905
H指数:163
引用半衰期:5.4524
立即指数:0.0718
期刊他引率:0.9676
平均引文率:29.1768
  • 中国城市鸟类学研究进展

    作者:张征恺; 黄甘霖 刊期:2018年第10期

    我国的城市鸟类学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城市化过程的加速,城市鸟类学也有了较快发展。为了全面系统地了解中国城市鸟类学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城市"和"鸟类"为主题词检索了1950—2015年间发表的文章,筛选获得128篇文章,并对检索结果进行综述。结果显示,城市鸟类学发表文章数量自20世纪80年代起逐渐增加,...

  • 基于文献计量的全球海洋酸化研究状况分析

    作者:陈芃; 陈新军; 陈长胜; 胡飞飞 刊期:2018年第10期

    海洋酸化(Ocean acidification)为目前备受人们关注的全球性问题。因此为了能够客观地揭示海洋酸化的研究态势,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分析(Bibliometric analysis)的方法,以海洋酸化概念提出后(2004年以后)ISI Web of Science期刊引文数据库中涉及到海洋酸化研究的所有文献为样本,对文献的增长趋势及期刊分布进行描述统计,并基于关键词的知识图...

  • 生态安全格局研究的主要内容与进展

    作者:叶鑫; 邹长新; 刘国华; 林乃峰; 徐梦佳 刊期:2018年第10期

    生态安全格局是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有效构建及维护不仅有利于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完整、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服务的维持,还将提升人类福祉,实现可持续发展,最终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生态安全的复杂性及学科交叉性,使已有研究涉及内容多样,但缺少相互联系与比较,导致不同区域、不同方法研究条件下存...

  • 解磷微生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进展

    作者:李敏; 滕泽栋; 朱静; 宋明阳 刊期:2018年第10期

    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具有普遍性、隐蔽性、表聚性、不可逆性等特点,已经成为环境污染治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解磷微生物能够依靠自身的代谢产物或通过与其他生物的协同作用,将土壤中的难溶性磷转化为可供植物吸收利用的磷,具有多重植物促生长功能和重金属解毒能力,可在重金属毒害水平下,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抗病能力、克服重金属对...

  • 土壤水分时间稳定性研究进展

    作者:蔺鹏飞; 朱喜; 何志斌; 杜军; 陈龙飞 刊期:2018年第10期

    土壤水分是陆地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地表水文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连接着一系列的水文、生态、气候和地质学过程,是陆地生态系统健康运行的关键。以土壤水分时间稳定性概念为主线,从时间稳定性概念、研究方法、应用和影响因素等方面,系统阐述了土壤水分时间稳定性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探讨了代表性测点的选取标准以及土壤水分时间稳定性...

  • 森林害虫发生的空间模式研究进展

    作者:景天忠; 李田宇 刊期:2018年第10期

    森林昆虫种群表现出多样的时空模式,空间同步性是其中最常见的。回顾了森林昆虫空间同步性的特点、形成机制及研究方法方面的进展。森林害虫发生的同步性是广泛存在的,但不同昆虫种类的同步性大小不同。空间同步性常随距离的增大而下降,还与时间尺度有关。Moran效应和扩散是解释空间同步性的两种主要机制,通常Moran效应的影响要比扩散大。从虫害...

  • 秦王川湿地柽柳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作者:赵连春; 赵成章; 王小鹏; 文军 刊期:2018年第10期

    环境因子与植被分布的关系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对揭示植物种群的形成机制和生态适应策略、预测植被的空间分布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小尺度下干旱区湿地生境中环境因子对柽柳(Tamarix gansuensis H.Z.Zhang)空间分布的影响,在秦王川国家湿地保育区,基于遥感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运用Maxent模型分析了海拔、坡度、坡向、坡位、离河流距离、土...

  • 扎龙湿地不同生境芦苇种群根茎数量特征及动态

    作者:焦德志; 姜秋旭; 曹瑞; 闫秋月; 杨允菲 刊期:2018年第10期

    采用单位土体取样,计测长度和生物量的调查与统计方法,对扎龙湿地保护区4个生境芦苇种群根茎数量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芦苇5月10日左右返青后进入营养生长期,根茎长度6—8月份缓慢增加,8—10月份显著增加,后期是前期的3.5—10.3倍,生长季中后期是种群新根茎补充和生长的主要时期,不仅实现了种群空间扩展,并为营养繁殖储备更多繁殖芽;根茎...

  • 北方土石山区典型树种耗水特征及环境影响因子

    作者:贾国栋; 陈立欣; 李瀚之; 刘自强; 余新晓 刊期:2018年第10期

    研究北方土石山区植物耗水特征和环境影响因子对于构建稳定的植被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当地植被恢复策略提供科学指导。在北京林业大学西山试验林场于2016年7月至10月利用热扩散探针的方法,结合同步观测的土壤含水率和气象因子,对刺槐和油松人工混交林进行蒸腾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1)尽管刺槐和油松蒸腾的日变化规律相近,但二者蒸腾...

  • 植物核DNA含量在全球尺度上的纬度变异式样及其气候适应意义——以菊科植物为例

    作者:解梦; 于晶; 郭水良 刊期:2018年第10期

    核DNA含量是重要的生物学概念,涉及DNA C-值和基因组大小。前人有关植物核DNA含量在纬度梯度上的变异规律存在着矛盾的报道,而且多数将核DNA含量与纬度、海拔、气候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描述成线性关系。核DNA含量是否具有环境适应上的意义,也还存在争议。先前有关核DNA含量与环境因素间关系的矛盾性报道可能与取样过小、地理范围过窄、研究对象遗传...

  • 天然次生林蒙古栎种群空间格局

    作者:陈科屹; 张会儒; 雷相东 刊期:2018年第10期

    以蒙古栎天然次生林中的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种群为研究对象,在吉林省汪清林业局塔子沟林场设置了2块1hm2群落组成和结构存在差异的样地(样地A、样地B)。采用相邻网格调查法将每块样地划分为100个10m×10m的调查单元,精确定位单元内每株林木的空间坐标(X,Y),调查所有胸径(DBH)≥1cm的林木基本信息。采用径阶替代年龄的方法,将蒙古...

  • 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水分变化特征

    作者:马婧怡; 贾宁凤; 程曼 刊期:2018年第10期

    选择黄土丘陵区砖窑沟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为研究对象,在2016年6月至11月对0—3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进行监测,分析刺槐林、草地、柠条灌木林、小叶杨林、海红林和撂荒地6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含水量的垂直剖面分布特征、土壤贮水量的季节变异特征。结果表明:(1)土壤含水量随深度的变化自上而下均呈"S"状分布,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

  • 基于多种遥感植被指数、叶绿素荧光与CO2通量数据的温带针阔混交林物候特征对比分析

    作者:刘啸添; 周蕾; 石浩; 王绍强; 迟永刚 刊期:2018年第10期

    植被物候学作为研究植被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科学,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已成为国际热点研究领域,其中森林植被在调节全球碳平衡、维护全球气候稳定的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多种遥感指数被应用到森林植被物候研究中,其中以MODIS NDVI和EVI应用最为广泛,而叶绿素荧光(SIF)作为植被光合作用的"探针"也被广泛应用...

  • 刈割后黑麦草生理保护作用对其补偿性生长的影响

    作者:郭安琪; 周瑞莲; 宋玉; 马会雷 刊期:2018年第10期

    通过对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在轻度、中度、重度、全割刈割处理6 d和12 d后,残留叶片和叶片再生部分生长速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丙二醛、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的分析以揭示在刈割胁迫后叶片抗氧护酶活力和渗透调节物含量与其补偿性生长的关系,以及牧草耐刈性的生理调控机理。结果表明,轻...

  • 海岸不同坡向滨麦光合特性与风速异质环境的关系

    作者:马会雷; 张婷凤; 周瑞莲; 张玥 刊期:2018年第10期

    在自然条件下,测定分析了夏季和秋季静风天及秋季大风天,海岸沙丘不同坡向环境因子及滨麦株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土壤含水量和光合日变化特性,以期明晰滨麦响应不同风速环境的生理调控机理。结果表明,不同坡向环境异质性明显,滨麦形态可塑性强。海岸迎风坡风大、温度低、湿度大,滨麦植株低矮、叶绿素含量较高;背风坡温度高、土壤干旱、空气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