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报

生态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Acta Ecologica Sinica

杂志简介:《生态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2031/Q,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生物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生物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研究论文、专论与综述、学术信息与动态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生态学会;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国际刊号:1000-0933
国内刊号:11-2031/Q
全年订价:¥ 2260.00
创刊时间:1981
所属类别:生物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4.06
复合影响因子:3.21
总发文量:10405
总被引量:287905
H指数:163
引用半衰期:5.4524
立即指数:0.0718
期刊他引率:0.9676
平均引文率:29.1768
  •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海拔格局研究进展

    作者:厉桂香; 马克明 刊期:2018年第05期

    生物多样性的海拔分布格局与维持机制是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研究的热点领域。相比动植物多样性海拔分布格局.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海拔分布格局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近年来,随着以罗氏454、IllurninaMiSeq等为代表的高通量测序平台的发展.土壤微生物海拔梯度分布格局的研究进展较快。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海拔分布格局最新研究综述发现,土...

  • 我国地表臭氧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作者:冯兆忠; 李品; 袁相洋; 高峰; 姜立军; 代碌碌 刊期:2018年第05期

    针对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出现的高浓度地表臭氧污染,综述了目前在地表臭氧的生态环境效应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及未来的研究展望。主要进展包括地表臭氧的污染水平,及其对植物的影响机制,具体包括地表臭氧对植物叶片的表观伤害、光合固碳能力、植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BVOCs)释放、土壤微生物和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

  • 不同干湿交替频率对土壤速效养分、水溶性有机碳的影响

    作者:李梦寻; 王冬梅; 任远; 汪西林 刊期:2018年第05期

    为了探究不同干湿交替频率对速效养分、DOC的影响机理,选择北京褐土(表层0-10cm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模拟控制实验法,控制其他变量,设计一系列不同频率的干湿交替实验,在58d内设置了10d土壤培育期和48d试验期,其中48d试验期设置0、1、2、3、4次干湿交替,试验结束(第58天)进行速效养分、水溶性有机碳(DOC,Dissolved organic car...

  • 覆膜对旱地麦田土壤水分及氮素平衡的影响

    作者:赵晓东; 李廷亮; 谢英荷; 余高; 岳丽; 高慧洲; 加武斌 刊期:2018年第05期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平膜穴播和垄膜沟播等覆膜方式对晋南旱地麦田土壤水分、氮素平衡及产量的影响,以期在当地确立一套适宜的科学覆膜方式,为晋南旱塬地区乃至我国旱作小麦的高产优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垄膜沟播和平膜穴播处理的冬小麦增产效果显著,且以平膜穴播处理的效果最优,较测控施肥处理的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分别提高22.71%和25...

  • 典型喀斯特小流域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空间格局变化及其对退耕还林还草的响应

    作者:段亚锋; 王克林; 冯达; 吴敏; 张伟; 陈洪松 刊期:2018年第05期

    基于定点回顾实验设计,通过对比分析2005年初(退耕还林还草初期)和2014年底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小流域土壤碳氮格局变化,探讨石漠化治理工程实施后,植被恢复对土壤碳氮积累和碳氮空间格局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退耕还林还草10a后,示范区土壤有机碳(SOC)含量显著增加1.3g/kg,但土壤全氮含量无显著变化;就空间格局而言,退耕还林还草初...

  • 不同荒漠化阶段植被生态特征对土壤环境因子的响应——以民勤荒漠绿洲过渡带为例

    作者:王新源; 陈翔舜; 丁乾平; 赵学勇; 王小军; 马仲武; 连杰 刊期:2018年第05期

    荒漠绿洲过渡带是荒漠化和绿洲化两种地理过程共同影响的生态交错区,是恢复生态学重点关注的区域。利用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数据,采用方差分析和冗余分析,研究了民勤荒漠绿洲过渡带4种不同荒漠化发展阶段的植被生态特征和土壤环境因子的变化规律与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随着荒漠化的发展,土壤环境因子中,除有效土层厚度逐渐变浅...

  • 桂林岩溶石山灌丛植物叶功能性状和土壤因子对坡向的响应

    作者:盘远方; 陈兴彬; 姜勇; 梁士楚; 陆志任; 黄宇欣; 倪鸣源; 覃彩丽; 刘润红 刊期:2018年第05期

    植物功能性状反映了植物对生长环境的响应和适应,是连接植物与环境的桥梁,研究植物功能性状特征及其随坡向梯度的变化规律,对认识不同微气候生境下植物群落空间格局形成及适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以桂林岩溶石山灌丛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灌木群落水平上植物叶功能性状与环境因子关系随阴坡-阳坡梯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比叶面积为阴坡大...

  • 红壤坡面土壤团聚体特性与侵蚀泥沙的相关性

    作者:钱婧; 张丽萍; 王文艳 刊期:2018年第05期

    借助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为研究手段,以强降雨过程中红壤丘陵区坡菜地侵蚀泥沙颗粒组成及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变化特征与规律为研究目的,分别在不同坡长(2,3,4m)、不同植被覆盖度(0,30%,60%,90%)条件下进行了有效模拟降雨试验共计12场次,每场次降雨试验的产流历时设计为30min,固定雨强为2.0mm/min。试验结果表明:1)侵蚀泥沙中颗粒...

  • 水稻土施硅对土壤-水稻系统中镉的降低效果

    作者:魏晓; 张鹏博; 赵丹丹; Elena; Bocharnikova; Vladimir; Matichenkov; Detain; Dmitry 刊期:2018年第05期

    水稻中镉的积累造成人类健康的风险,增加水稻硅素能减轻镉中毒症状,降低稻米镉积累,但是硅对重金属的作用机理尚不清楚。主要研究了在中度和高度镉污染的土壤中,通过施用固态和液态的富硅物质对土壤-水稻系统中镉的吸收和转运的影响,探明决定镉和硅在根与芽的质外体和共质体中的作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①在中度和高度污染的土壤中,镉在...

  • 闽江河口芦苇与短叶茳芏空间扩展植物-土壤系统硫含量变化特征

    作者:何涛; 孙志高; 李家兵; 高会; 范爱连 刊期:2018年第05期

    2015年7月,选取闽江河口鳝鱼滩的芦苇湿地、短叶茳芏湿地以及二者交错带湿地为对象,研究了两种植被空间扩展过程中植物-土壤系统全硫(TS)含量的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湿地表层土壤的TS含量表现为交错带湿地 〉 短叶茳芏湿地 〉 芦苇湿地,其差异主要与两种植被的空间扩展改变了交错带湿地土壤的质地及有机质等参数,进而对硫的迁移及...

  • 黄萎病不同发生程度棉田中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作者:刘海洋; 姚举; 张仁福; 王伟; 余璇; 王琦 刊期:2018年第05期

    作物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对土壤生态及作物健康至关重要。以棉花黄萎病不同发生程度棉田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理化分析、微生物纯培养及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数量、细菌丰度多样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纯培养条件下,大丽轮枝菌无菌发酵滤液对细菌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棉田接种大丽轮枝菌对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的...

  • 基于PLFA的高山栎和高山松林松茸菌塘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研究

    作者:杨淑娇; 杨永平; 石玲玲; 毕迎凤; 李建文; 杨锦超; 杨雪飞 刊期:2018年第05期

    通过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PLFA)生物标记法对云南省香格里拉县的高山栎林和高山松林内的松茸菌塘和非菌塘的土壤微生物群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1)菌塘内的优势菌群主要包括真菌(18:2ω6,9c、18:1ω9c、18:3 w6c(6,9,12))、革兰氏阴性菌(19:0 cyclo w8c)、革兰氏阳性菌(15:0 iso)和未被鉴定的PLFAs(16:0...

  • 红壤侵蚀区芒萁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作者:张浩; 吕茂奎; 谢锦升 刊期:2018年第05期

    土壤微生物是反映土壤质量状况的重要指标,研究侵蚀地植被恢复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对深入认识土壤质量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对比分析了未治理地(Y0)、治理13年(Y13)和31年(Y31)的马尾松林(Pinus massoniana)林下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覆盖地(NRd)、去除芒萁覆盖地(Rd)与林下裸地(CK)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

  • 京津冀城市群扩张模式对区域生态安全的影响预测

    作者:刘菁华; 李伟峰; 周伟奇; 韩立建; 钱雨果 刊期:2018年第05期

    当前,城市群是推动我国区域发展的增长极,但其快速的扩张模式对区域生态系统安全的胁迫影响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科学地预测城市群未来扩张对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影响对区域协同发展的战略实施具有指导意义。以我国最具影响力的京津冀城市群为例,结合空间模型模拟方法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方法,预测了基于当前...

  • 我国极端降水变化趋势及其对城市排水压力的影响

    作者:陆咏晴; 严岩; 丁丁; 赵春黎; 宋扬; 赵景柱 刊期:2018年第05期

    全球气候变化对水循环具有重要影响,其中极端降水的变化,对城市排水系统产生巨大冲击,造成城市内涝、交通瘫痪及生命财产损失等问题。为了揭示我国极端降水变化的趋势和区域特征,及其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程度,使用中国气象数据中心1951-2014年全国917个站点的逐日降水量,计算得到我国极端降水及其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以我国28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