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报

生态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Acta Ecologica Sinica

杂志简介:《生态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2031/Q,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生物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生物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研究论文、专论与综述、学术信息与动态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生态学会;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国际刊号:1000-0933
国内刊号:11-2031/Q
全年订价:¥ 2260.00
创刊时间:1981
所属类别:生物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4.06
复合影响因子:3.21
总发文量:10405
总被引量:287905
H指数:163
引用半衰期:5.4524
立即指数:0.0718
期刊他引率:0.9676
平均引文率:29.1768
  • 中国人工林经营发展战略与对策:从追求木材产量的单一目标经营转向提升生态系统服务质量和效益的多目标经营

    作者:刘世荣; 杨予静; 王晖 刊期:2018年第01期

    人工林是全球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木材生产、环境改善、景观建设和减缓气候变化等方面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尽管我国人工林面积和蓄积不断增长,但是,人工林存在质量较差、结构不尽合理、生产力不高、生态功能较弱和生态稳定性下降等问题。人工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难以满足经济社会日益增长和新时期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多方面需求。...

  • 全球变暖背景下土壤微生物呼吸的热适应性:证据、机理和争议

    作者:沈瑞昌; 徐明; 方长明; 陈家宽 刊期:2018年第01期

    土壤微生物呼吸的热适应性被认为是决定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暖反馈作用的潜在重要机制,可能显著改变未来的气候变化趋势,然而学术界对于这一机制是否真实存在尚有分歧。阐述了土壤微生物呼吸的热适应性概念,从证据、机理和争议3方面对已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和分析。土壤微生物呼吸的热适应性是微生物在群落尺度上对温度变化的适应性,具有...

  • 无人机遥感在生态学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胡健波; 张健 刊期:2018年第01期

    无人机与遥感技术的结合,即无人机遥感。与传统的以卫星和有人机遥感相比,无人机遥感具有高时效、高时空分辨率、云下低空飞行、高机动性等优势,是传统卫星和有人机遥感手段所无法比拟的。这些优点使得无人机在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等领域获得迅速发展。首先对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发展历程、系统组成、分类与选型、应用优势等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

  • 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趋势——从“整体论与还原论的争论”看

    作者:肖显静; 何进 刊期:2018年第01期

    在生态学领域中,存在着生态系统整体论与还原论的争论。Tansley A.G.提出,生态系统是"准有机体"。Odum兄弟提出的"生态系统能量说"被广泛接受,但也受到质疑,称其为"还原论者的整体论"。基于对上述质疑的回应以及对生态系统整体论的追求,Patten B.C.等提出"生态网络理论",运用"网络‘环境子’分析"方法,试图从物理层面分析解决...

  • 大尺度森林碳循环过程模拟模型综述

    作者:谢馨瑶; 李爱农; 靳华安 刊期:2018年第01期

    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是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碳循环模型已经成为研究森林碳循环的必要手段。森林碳循环模型可以分为统计模型和过程模型,其中过程模型以其完整的理论框架、严谨的结构分析和清晰的过程机理,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从地球化学过程模型、陆面物理过程模型和生物过程模型等3个方面综述区域尺度到全球尺度(本文...

  • 基于微粒群-马尔科夫复合模型的生态空间预测模拟——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

    作者:陈永林; 谢炳庚; 钟典; 吴亮清; 张爱明 刊期:2018年第01期

    生态空间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对生态空间进行科学预测模拟可为保护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提供决策依据。利用ArcGIS及MATLAB软件,在生态空间风险评价的基础上构建了微粒群-马尔科夫复合模型,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研究区,基于2013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对2020年的生态空间进行了预测模拟,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态空间重构的基本思路。结果表明:1)...

  • 基于景观生态学“源-汇”理论的市域尺度生态功能分区——以内蒙古通辽市为例

    作者:张云路; 李雄; 田野 刊期:2018年第01期

    市域尺度的生态功能分区对于市域生态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起着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现阶段较为被动而静态的功能分区研究忽视了市域生态资源在城镇化发展中的剧烈变化。而景观生态学的"源-汇"概念和相关手段,将区域生态功能空间格局与不断变化的生态过程之间建立了联系,在生态功能分区科学理性的研究实践中运用前景广阔。运用景观生态...

  • 基于生态网络效用的城市碳代谢空间分析——以杭州为例

    作者:夏楚瑜; 李艳; 叶艳妹; 史舟; 刘婧鸣; 李效顺 刊期:2018年第01期

    城市碳排放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78%,通过模拟生物代谢来剖析城市碳代谢机理从而控制城市碳排放是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危机的关键。为研究杭州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变化对城市碳代谢的综合作用,以4个时间段(1995-2000,2000-2005,2005-2010,2010-2015)为例,建立了一个"碳流"模型来分析城市生态系统中自然和人工分室在城市碳代谢正负"碳流"...

  • 纽约弹性城市建设经验及其对上海的启示

    作者:曹莉萍; 周冯琦 刊期:2018年第01期

    面临气候变化带来的全球性环境、社会、经济灾难,许多国家、地区都制定了应对方案并采取行动。与上海市有着同样区位优势的纽约市,作为全球城市在有关气候变化的城市治理方面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引领全球城市开展弹性城市建设。在总结纽约弹性城市建设发展历程基础上,分析纽约市弹性城市建设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未来100年总目标及其包含4...

  • 2000-2014年我国西北地区湖泊面积的时空变化

    作者:李晓锋; 姚晓军; 孙美平; 宫鹏; 安丽娜; 祁苗苗; 高永鹏 刊期:2018年第01期

    以2000-2014年Landsat TM、ETM+以及OLI影像为基础,通过人工目视解译方法提取我国西北地区111个面积10.0 km2以上湖泊矢量数据,并对湖泊面积变化总体趋势、空间分异特征以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14年期间,西北地区湖泊总面积呈整体增加的态势,由1.58×104 km2增加为1.74×10^4 km^2。(2)在研究时段内,我国西北地区湖泊面...

  • 祁连山西段草地土壤温度、水分变化特征

    作者:车宗玺; 李进军; 汪有奎; 丁国民; 李世霞; 邸华; 车宗彩; 潘欣; 毛志明; 郭朝霞 刊期:2018年第01期

    研究土壤水热要素对合理预测祁连山气候变化特征及建立气候预警系统有重要意义。采用18套土壤温、湿度自动记录仪(HOBOU30)对祁连山西段草地进行3a连续定位监测,旨在探索分析该区土壤水热变化特征,阐明土壤水热互作效应及耦合机制。表明:1)冷期(1-3、11-12月)占全年的42%,暖期(4-10月)占58%;7月前土壤均温随月份增大而增大,月份增...

  • 城市不同地表覆盖类型下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差异

    作者:李隽永; 窦晓琳; 胡印红; 甘德欣; 李锋 刊期:2018年第01期

    土壤有机碳(SOC)矿化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过程。因受到强烈的人为干扰,城市土壤生态服务功能严重退化,进而对城市土壤地球化学循环尤其是碳循环产生深刻的影响。以北京市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5种典型地表覆盖类型(草坪、灌木、行道树、植草砖、硬化地表)下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城市不同地表覆盖类型下土壤有机碳矿化过程及固碳能力...

  • 祁连山区典型草地生态系统土壤抗冲性影响因子

    作者:王雅琼; 张建军; 李梁; 周宇鹏; 张守红; 陈宝强; 赵荣玮; 孙若修; 茹豪 刊期:2018年第01期

    为探索祁连山区典型草地生态系统土壤抗冲性的影响因子及其效应,采用野外实地放水冲刷法,以一定体积的冲刷水流含沙量为指标,对土壤抗冲性进行了研究,并调查了海拔、坡度、植被高度、植被覆盖度、地上生物量、根系密度、生物多样性、土壤质地等因子,利用通径分析研究了各因子与土壤抗冲性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土壤抗冲性与海拔、植被覆盖度...

  • 青藏高原植被退化对高原及周边地区大气环流的影响

    作者:刘振元; 张杰; 陈立 刊期:2018年第01期

    利用耦合了陆面模式的大气环流模式,结合青藏高原植被退化的范围和程度,通过在模式中修改高原地区(27°-40°N,75°-100°E)的叶面积指数的方法,探讨了植被退化以后对高原及其附近地区上空大气环流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模式对高原地表温度场具有很强的模拟能力,并且能够很好地模拟出青藏高原及附近地区夏季位势高度场的平均特征及南亚高压的...

  • 柏木低效林不同改造模式优势草本植物多样性及其生态位

    作者:陈丝露; 赵敏; 李贤伟; 范川; 肖宝茹 刊期:2018年第01期

    草本层对森林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对于环境的变化比乔木层和灌木层更为敏感,在较短的时间内更容易反映改造带来的影响。为了分析林分改造后草本植物多样性的变化和揭示草本群落间的关系,以川中丘陵区改造4 a后的11种模式:不同密度(株行距1.5 m×4 m与1.5 m×2 m)的桤木(Alnus cremastogyne)、香椿(Toona sinensis)、银木(Cinna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