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报

生态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Acta Ecologica Sinica

杂志简介:《生态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2031/Q,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生物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生物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研究论文、专论与综述、学术信息与动态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生态学会;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国际刊号:1000-0933
国内刊号:11-2031/Q
全年订价:¥ 2260.00
创刊时间:1981
所属类别:生物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4.06
复合影响因子:3.21
总发文量:10405
总被引量:287905
H指数:163
引用半衰期:5.4524
立即指数:0.0718
期刊他引率:0.9676
平均引文率:29.1768
  • 从生物地理区划到生态功能区划——全球生态区划研究进展

    作者:刘焱序; 傅伯杰; 王帅; 赵文武 刊期:2017年第23期

    全球生态区划可以为全球和区域的生态系统保护与管理起到关键的空间指引作用,但当前全球生态区划方案存在重视生物地理分布特征而忽视生态系统服务的问题。系统梳理了全球生态区划研究进展,并总结为萌芽、发展和再认识的3个阶段。Bailey和Olson等的两套全球生态区划方案在近40年来使用最为广泛,但两套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区划目标的方案均属于...

  • 城市热岛效应与景观格局的关联:从城市规模、景观组分到空间构型

    作者:刘焱序; 彭建; 王仰麟 刊期:2017年第23期

    景观格局的改变被视为城市热岛形成的直接原因,但景观格局指标与热岛效应的关联机理仍未厘清。城市规模、景观组分、空间构型作为景观格局的重要表征指标,对热岛效应的影响体现了从整体到局部、从数量到空间的递进关系。其中,城市规模与热岛效应的关联存在地带性规律;景观组分与热岛效应的相关性受昼夜、季节控制;显著驱动热岛效应的关键空...

  • 生态系统基于性状调节的物种间接作用:特征、成因及后果

    作者:朱玉; 王德利; 钟志伟 刊期:2017年第23期

    物种之间的间接作用关系是维持生物群落结构以及生态系统功能的关键因素。目前的理论模型和实验性研究均认为,物种间接作用的传递主要是由物种的密度变化所引起。但大量的实验证据表明,生物个体在形态、生理、行为和生活史性状的适应性变化,是物种间形成间接互作关系的另一个重要机制。生态学家把这种基于物种性状调控的种间关系称为性状调节...

  • 植物对盐分空间不均匀分布的形态和生理响应研究进展

    作者:孙娟娟; 张英俊 刊期:2017年第23期

    盐胁迫是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灌溉土地主要的非生物胁迫,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不利环境因子之一。随集约化灌溉农业的发展、水资源的缺乏、气候干旱带来的蒸发量的增加,土壤及地下水盐渍化程度不断增加。自然界中,土壤盐分在时空上呈不均匀分布。关于植物对均匀盐胁迫的响应研究报到较多,然而植物对不均匀盐胁迫的响应研究报道较少。分析了...

  • 硅缓解植物镉毒害的生理生态机制

    作者:刘彩凤; 史刚荣; 余如刚; 张铮 刊期:2017年第23期

    镉是对生物毒性最强的污染物之一。过量的镉能够抑制植物的生长和光合作用,干扰矿质代谢并诱发氧化胁迫。硅作为一种有益元素,主要以Si (OH)4的形态通过主动或被动方式被植物体吸收并转运到地上部分。硅对植物镉毒害具有缓解作用,但其缓解机制在不同物种、品种或生态型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并表现出一定的硅/镉浓度依赖性。总体上可概括为避...

  • 大气增温对滇西北高原典型湿地湖滨带优势植物凋落物质量衰减的影响

    作者:张晓宁; 刘振亚; 李丽萍; 王行; 张赟; 孙梅; 肖德荣 刊期:2017年第23期

    气候变暖对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研究大气增温对植物凋落物分解的影响是掌握气候变暖对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影响过程及其作用机制的基础。通过开顶式生长室(Open-top Chambers,OTCs)模拟大气增温(2.0±0.5)℃和(3.5±0.5)℃,以滇西北高原典型湿地纳帕海湖滨带的优势植物茭草(Zizania caduciflora)、水葱(Scir...

  • 大气增温对滇西北高原典型湿地湖滨带优势植物的光和CO2利用能力的影响

    作者:刘振亚; 张晓宁; 李丽萍; 王行; 张赟; 孙梅; 肖德荣 刊期:2017年第23期

    大气增温对湿地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是近年来生态学界关注的热点。采用开顶式生长室(Open-top chambers,OTCs)模拟大气增温((2.0±0.5)℃,(3.5±0.5)℃),研究增温对滇西北高原典型湿地纳帕海湖滨带2种优势植物(茭草Zizania caduciflora,黑三棱Sparganium stoloniferum)的光和CO2利用以及光合碳同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 近自然化改造对马尾松和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影响

    作者:明安刚; 刘世荣; 李华; 曾冀; 孙冬婧; 雷丽群; 蒙明君; 陶怡; 明财道 刊期:2017年第23期

    近自然化改造作为森林新增碳汇的最有希望的选择之一,将如何通过改变林分结构影响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而影响林分固碳能力和潜力目前尚不清楚,因此,了解近自然化改造对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影响,对人工林生态系统碳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马尾松近自然化改造林(P (CN))、马尾松未改造纯林(P (CK))、杉木近自然改造林(C (CN))和...

  • 扎龙湿地保护区异质生境芦苇种群分株构件的数量特征

    作者:焦德志; 荣子; 曹瑞; 闫秋月; 姜秋旭; 杨允菲 刊期:2017年第23期

    采用单位面积取样,计数和测量的调查与统计方法,对扎龙湿地保护区4个生境单优群落芦苇种群分株构件数量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4个生境芦苇种群从5月10日左右返青后进入营养生长期,分株高度和分株密度均持续增加到生殖生长初期的8月份,其中6-8月份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 〈 0.05),8-10月份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 〉 0.05),芦苇...

  • 空气断根对侧柏实生苗生物量分配和根系生长的影响

    作者:冯志培; 杨果果; 郭二辉; 崔秋芳; 裴丙; 杨喜田 刊期:2017年第23期

    为探求林木幼苗生物量分配和根系生长对空气断根的响应,以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实生苗为材料,设置空气断根(T)和不断根(CK)处理,研究了空气断根10、30 d和50 d后对侧柏生物量、根系形态特征及吸收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1)T处理的侧柏幼苗地上生物量、根生物量、总生物量、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及根尖数在断根10、30 d和5...

  • 天山北麓新人工绿洲扩张过程中的碳库格局变化与碳库迁移

    作者:张芳; 熊黑钢; 冯娟; 许仲林 刊期:2017年第23期

    基于地面调查数据、气象数据和遥感数据分析了40年来天山北麓新人工绿洲迅速扩张对区域植被和土壤的碳库格局、碳库迁移及碳储量的影响,结果如下:1976-2016年,研究区农田面积占比从3.25%增加到40%以上,沼泽消失,水库干涸,灌丛大幅减少,土壤盐碱化过程停止,裸盐碱地面积40年里减少近70%,新生草地在裸盐碱地上形成;2016年6月植被有效碳...

  • 半干旱黄土区坡面尺度柠条生长状况及影响要素分析

    作者:王子婷; 杨磊; 蔡国军; 莫保儒; 柴春山; 戚建莉; 张洋东 刊期:2017年第23期

    以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典型小流域坡面大规模人工种植柠条林为例,基于坡面不同部位柠条生长状况和生境条件调查,定量分析了地形变化、土壤水分及灌木密度对柠条生长的直接、间接影响及其贡献率。结果表明:(1)东坡大株柠条生长明显好于南坡,下坡位柠条生长状况略好于中上坡位,其他各坡位之间柠条生长状况差异较小;(2)大株柠条生长与浅层土...

  • 气候变化背景下1964-2015年秦岭植物物候变化

    作者:邓晨晖; 白红英; 翟丹平; 高山; 黄晓月; 孟清; 贺映娜 刊期:2017年第23期

    以1964-2015年物候观测数据为基础,选取17种含乔木、灌木及藤本树种为研究对象,分析探讨了气候变化背景下秦岭地区植物物候变化规律及其差异性。结果表明:①52年来,秦岭地区物候始期普遍呈提前趋势,提前速率1.2d/10a,物候末期普遍呈推迟趋势,推迟速率3.5d/10a,物候生长期普遍延长;②秦岭地区物候突变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始期于1985年...

  • 不同利用方式下典型草原植物群落物种多度分布格局

    作者:赵天启; 古琛; 王亚婷; 王玺; 贾丽欣; 杜宇凡; 陈万杰; 王舒新; 赵萌莉 刊期:2017年第23期

    物种多度格局是群落结构的重要反映,它描述了群落内不同物种个体数量的分布情况,能更好的体现出物种关系和作用机制。根据物种的多度格局追溯物种的作用机制过程是揭示群落本质的重要方式。试验以内蒙古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态位重叠模型(ONM)、生态位优先占领模型(NPM)、断棍模型(BSM)、优势优先模型(DPM)和随机分配模型(RAM...

  •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植被和土壤对短期禁牧的响应

    作者:杨振安; 姜林; 徐颖怡; 詹伟; 朱二雄; 陈槐 刊期:2017年第23期

    为探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对短期禁牧的响应,设置冬季自由放牧和短期(2年)禁牧的对比试验。采用随机样方法调查植被群落盖度,分析地上和地下生物量、根冠比、植被地上和地下部分以及表层(0-10cm)土壤全碳、全氮和全磷含量、生态化学计量以及营养元素的关联性。研究结果显示:1)短期禁牧显著改变高寒草甸植被盖度、地上生物量、根冠比、植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