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杂志简介:《食品科学技术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3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0-1151/TS,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工业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工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本刊特稿、专家论坛、专题研究、基础研究、应用技术、安全监管

主管单位: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北京工商大学
国际刊号:2096-6002
国内刊号:10-1151/TS
全年订价:¥ 160.00
创刊时间:1983
所属类别:工业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1.84
复合影响因子:3.5
总发文量:1131
总被引量:7842
H指数:25
引用半衰期:4.8448
立即指数:0.0577
期刊他引率:0.9657
平均引文率:12.25
  • 基于组学的食品表征识别与鉴伪研究

    作者:陈颖 刊期:2019年第04期

    食品表征识别与真伪鉴别已成为新时期食品质量安全领域的新兴研究热点和重要研究内容,应用于食品鉴伪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开展研究工作的队伍和人员不断壮大。从食品掺假与欺诈的历史发展、影响程度、内涵演变、技术问题等方面,分析了食品打假鉴伪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概述了基于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和无损检测技术的食品表征识别与鉴...

  • 基于海洋生物多聚物的功能因子递送系统

    作者:陈西广; 郎需谦; 毕世超 刊期:2019年第04期

    基于海洋多聚物的纳米材料是一种新型的功能因子负载体系,临床应用中药物与功能因子的递送方式主要有3种,分别是口服、经皮和注射,但由于体感差、药物递送量低、副作用和有效成分活性丧失等诸多问题的困扰,人们更加希望选择既能提高医疗效果和健康水准,又能满足良好舒适性的传输递送方式。研究发现基于海洋多聚物的纳米材料与传统口服递送体系的...

  • 海藻活性物质在功能食品中的应用

    作者:秦益民 刊期:2019年第04期

    海藻是海洋植物的主体,可提取出海藻酸盐、卡拉胶、琼胶等海藻胶以及岩藻多糖、海藻碘、甘露醇、维生素、多酚、矿物质元素等种类繁多的海藻活性物质。以海藻胶、海藻胶寡糖、岩藻多糖、海藻酸丙二醇酯等为代表的海藻多糖及其衍生物具有凝胶、增稠、乳化、成膜等理化特性和改善胃肠道系统、抗氧化等健康功效,在海洋功能食品的研发、生产中有很高...

  • 山西老陈醋风味物质组成特征及风味轮分析

    作者:郑宇; 赵翠梅; 吴亚楠; 刘静; 程程; 石磊; 万守朋; 王敏 刊期:2019年第04期

    对6个品牌的山西老陈醋样品挥发性成分、有机酸和氨基酸等主要风味物质进行了分析。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共鉴定出95种挥发性成分,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分析,发现乙酸、苯甲醛、糠醛、2,3-丁二酮和四甲基吡嗪为5种主要的特征风味物质,其ROAV值占总体的96.74%。依据味觉强度值(TAV)评价山西老陈醋整体滋味,结果表明:乙酸和...

  • 盐胁迫对鲁氏酵母菌生理特性的影响

    作者:王定康; 张敏; 黄钧; 金垚; 周荣清; 吴重德 刊期:2019年第04期

    研究了盐胁迫对鲁氏酵母菌(Zygosaccharomyces rouxii CGMCC 3791)细胞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使细胞生长受到抑制,单位(每克)菌体乙醇含量从11.64mg增加到19.20mg(120g/LNaCl)。分析细胞胞内pH值和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结果表明:盐胁迫使细胞胞内pH值水平降低,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增加,同时胞内抗氧化酶系(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

  • 酵母胞外酶处理对模拟葡萄汁发酵过程中辛酸乙酯和乙酸苯乙酯生成的影响

    作者:李爱华; 汪兴杰; 刘浩; 陶永胜 刊期:2019年第04期

    分析两株优选非酿酒酵母胞外酶处理对酒精发酵过程中辛酸乙酯和乙酸苯乙酯生成的影响,旨在揭示其增香酿造的应用潜力。提取葡萄汁有孢汉逊和发酵毕赤两株酵母胞外酶,以模拟葡萄汁为发酵基质,添加目标香气成分对应糖苷底物,按照β-D-葡萄糖苷酶活5U/L的标准添加酵母胞外酶、AR2000酶和果胶酶制剂,酿酒酵母启动酒精发酵,每隔24h取样进行目标香气物...

  • 肠道益生菌体外发酵山药低聚糖产短链脂肪酸的研究

    作者:刘露; 张雁; 魏振承; 邓媛元; 丘银清; 张惠娜 刊期:2019年第04期

    短链脂肪酸具有促进肠道及人体健康的有益功能,采用体外模拟肠道内环境的方法,分析嗜酸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青春双歧杆菌、动物双歧杆菌等肠道益生菌发酵山药低聚糖产生短链脂肪酸的种类和含量。结果发现:山药低聚糖在模拟结肠环境中被乳酸菌作为碳源利用,产生对人体健康有积极作用的乳酸、乙酸及丙酸等短链脂肪酸...

  • 不同糖类对绿茶饮料风味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汪洁琼; 杨悦; 叶青青; 汪芳; 曾亮; 戴前颖; 许勇泉; 尹军峰 刊期:2019年第04期

    风味稳定性差一直是制约绿茶饮料货架期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改善绿茶饮料货架期风味稳定性,对添加了蔗糖、麦芽糖、果糖、葡萄糖等不同糖类的绿茶饮料在高温灭菌条件下(135℃、15s)和贮藏过程中(4℃和38℃,28d)的风味稳定性及主要品质化学成分含量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绿茶饮料在高温灭菌与贮藏过程中风味发生明...

  • 氧化淀粉-明胶共价复合物乳化性质优化研究

    作者:曾维顺; 陈捷腾; 李贇雪; 刘世永; 陈浩 刊期:2019年第04期

    以氧化淀粉和明胶为原料,在不同条件下制备二者基于美拉德反应基础上的共价产物。采用Box-Behnken试验对产物的乳化特性进行优化,获得优化实验条件为pH值5.00、反应温度104.70℃、反应时间3.00h。在优化实验条件下获得乳化稳定性为60.90%的样品,与单一明胶乳化剂相比乳化稳定性增加了26.87%。对优化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置信因数为95%的条件...

  • 盐酸改性西瓜皮不溶性膳食纤维对亚硝酸盐的吸附作用

    作者:刘静娜; 庄远红 刊期:2019年第04期

    以西瓜皮为原料提取不溶性膳食纤维(IDF),并通过HCl改性,对比HCl改性西瓜皮不溶性膳食纤维(HCl-IDF)和未改性IDF对亚硝酸盐的吸附作用,探讨pH值、振荡温度、HCl-IDF添加量、吸附时间、NO-2初始质量浓度对HCl-IDF吸附NO-2的影响。结果表明,经HCl改性后,西瓜皮IDF对NO-2的吸附量提升为原来的2倍;当HCl-IDF添加量为12.5g/L时,去除率为64.6%,并趋于...

  • 新资源食品提取物辅助降血糖配方的确定

    作者:刘同方; 于燕波; 李淑娟; 沈起兵; 张国文; 李亦凡; 陈斌 刊期:2019年第04期

    以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体外模型实验筛选出4种具有较强活性的新资源食品提取物原料,进行混料配方优化设计,获得较优配方比例为:青钱柳提取物26.05%,葡萄皮提取物10.00%,桑叶提取物22.13%,枇杷叶提取物41.82%。采用高浓度葡萄糖刺激HepG2细胞体外降血糖评价模型对优化配方进行功能评价,结果显示配方可显著提高胰岛素抵抗模型的葡萄糖利用率,对造成...

  • 茶汤光谱指纹图谱判别分析及相似度评价在绿茶分级中的应用

    作者:王淑慧; 曹学丽 刊期:2019年第04期

    采用色差仪对茶汤汤色进行400~700nm连续波长扫描的方法,分别建立了7个等级信阳毛尖茶汤色光谱指纹图谱。基于各波长下的特征反射率与透射率比值,采用判别分析技术对不同等级信阳毛尖茶进行了很好的等级区别,判别正确率均大于90%;通过7种方法对不同等级茶汤光谱指纹图谱的相似度进行评价,发现各相似度计算方法均能不同程度反映茶叶等级间的差异...

  • 应用生物强化技术对含食品废水的污水中菌群的改造研究

    作者:王丹阳; 汪苹; 方贵银; 许文; 钱仁清 刊期:2019年第04期

    为改良活性污泥性能,采用生物强化技术,在含食品废水的污水处理厂曝气池中投加具有高效降解蛋白质、脂肪、苯胺的复合微生物菌剂(由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株以及反硝化聚磷菌组成),有效降低出水总氮(TN)、氨氮(NH3-N)、COD,使其水质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规定的一级A标准。实验结果表明:于曝气池投加复合菌剂后,出水水质有...

  • 迁移学习在食用油光谱模型转移中的应用

    作者:刘翠玲; 周子彦; 李天瑞; 徐莹莹; 孙晓荣; 吴静珠 刊期:2019年第04期

    由不同光谱仪器采集的光谱数据建立的模型在共享使用时,会出现模型失效问题,使得模型的利用率低,不利于光谱行业的发展需要。尝试采用迁移学习方法探究在食用油酸值和过氧化值2个指标上的模型转移。实验样本为大豆油、花生油、芝麻油和玉米油共50个食用油样本;实验仪器为VERTEX70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AntarisⅡ傅里叶近红外光谱仪(包含光纤探头和...

  • 抗独特型抗体在食用农产品危害物监控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徐重新; 张霄; 刘媛; 胡晓丹; 朱庆; 仲建锋; 卢丽娜; 林曼曼; 高美静; 谢雅晶; 刘贤金 刊期:2019年第04期

    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物来源广、种类多,从产地环境到农业投入品再到收储运环节,生物、化学污染物危害风险几乎伴随整个产供链。对危害物的高效监测,以及探索更为安全的危害物(特别是高毒投入品)替代功能效应物是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免疫网络学说”的抗独特型抗体,因具有模拟抗原表位构象乃至生物活性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