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哲学

世界哲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World Philosophy

杂志简介:《世界哲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4748/B,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社会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社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当代哲学地图、谈学论译、名家访谈、谁影响了20世纪中国人的观念、哲学先贤祠、学术对话、书评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国际刊号:1671-4318
国内刊号:11-4748/B
全年订价:¥ 336.00
创刊时间:1956
所属类别:社会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54
复合影响因子:0.25
总发文量:1205
总被引量:6234
H指数:29
立即指数:0.0521
期刊他引率:0.9884
平均引文率:21.2083
  • 这个时代最有想象力的哲学家——德里达

    作者:R.罗蒂; 闲云 刊期:2005年第02期

    J.德里达是他所在的这个时代最富有想象力的哲学家.他的自信和知识分子的勇气使他能做真正原创性的工作.人们记住德里达不是因为他发明了"解构"的方法,而是因为他使人们的想象力获得了解放.

  • 解构与本体论——记德里达在上海社科院的讲演

    作者:俞宣孟 刊期:2005年第02期

    J.德里达,当今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哲学家之一,于2001年9月14日下午访问了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进行了学术交流.他先作了简短而精练的讲演,题为"解构与本体论",然后,又在讨论中回答了提问.本文系根据德里达的讲演以及他对与本题有关问题的回答的记录整理而成.

  • 2004年哲学译文选目(一)

    刊期:2005年第02期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和“新辩证法”学派/(澳大利亚)杨·亨特(Iall Hunt)著;张宪译/现代哲学,2004.4。

  • 剑桥事件:权力、学科、文体

    作者:单继刚 刊期:2005年第02期

    "剑桥事件"是分析哲学家攻击德里达哲学的著名事件,折射出两种研究哲学的不同方式,以及"非主流"哲学与"主流"哲学之间的关系.

  • 德里达的学位:一个荣誉问题

    作者:B.史密斯; 单继刚 刊期:2005年第02期

    本文原是发表在《泰晤士报》上的一封信,反映了分析哲学家对德里达哲学的基本看法,如认为德里达的作品不符合公认的清晰、严谨标准,令人难以理解等等.

  • 荣誉学位:这也太有趣了

    作者:J.德里达; 单继刚 刊期:2005年第02期

    本文节选自《剑桥评论》第113期上的一篇访谈,是德里达对史密斯等人信件的直接回应部分.他批评了分析哲学家对权力的滥用,并简要表达了自己的哲学观.

  • 当代英美美学研究现状及趋势——对英美两种美学杂志的个案研究

    作者:罗卫平 刊期:2005年第02期

    《英国美学杂志》(The British Journal of Aesthetics)和美国《美学与艺术批评杂志》(The Journal of Aesthetcs and Art Criticism)是英美美学界的主流杂志,本文将以统计学的方法,以这两本杂志为对象进行个案研究,分析、总结杂志从1990-2000年间的文章,管窥当下英美美学研究的现状,分析英美美学研究的结构和基本趋势.

  • 海德格尔的早期思想

    作者:张祥龙 刊期:2005年第02期

    这里翻译的三篇文章都涉及海德格尔的早期(自1915年到以后近10年期间)著述,集中在他的独特方法如何开始形成这个关键问题上。实际上,造成理解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困难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不了解这个方法的来龙去脉,特别是它的早期的、比较平白的表现,而一上来就被那本书中重重叠叠的“海德格尔行话”裹住,从而迷失了基本的方向感。

  • 让逻辑重获哲学意义(1912—1916)

    作者:S.G.克洛维尔; 朱松峰 刊期:2005年第02期

    通过论述海德格尔提出的"真理问题的形而上学"及范畴问题的三个视域,本文探讨了1912至1916年间,海德格尔是如何让逻辑重新获得哲学上的意义的,即如何通过确定真理的存在重新在逻辑与存在之间建立起关联的.

  • 德性与幸福:康德对亚里士多德

    作者:S.罗森; 成官泯 刊期:2005年第02期

    本文译自《难以描述的日常性:哲学的可能性之研究》(The elusiveness of the ordinary:Studies in the possibility of philosophy,Yale University Press,2002)第三章:"康德和海德格尔:对亚里士多德的先验替换".作者认为,亚里士多德及其后继者非常关心幸福或至福,把它当作人类努力的最高实现,康德在这点上与亚里士多德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尽管他...

  • 评《论永久和平》

    作者:J.G.费希特; 李理 刊期:2005年第02期

    本文向读者介绍了《论永久和平》的主要思想,研讨了康德的法权哲,学,认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革命为各国建立法制社会,从而形成永久和平的国际关系,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 谢林“Potenz”概念探源

    作者:赵鹏 刊期:2005年第02期

    Potenz是谢林哲学的标志性概念.在以往的相关研究中,我们大多是从"幂"这个数学含义出发来理解它的.而本文则通过词源和思想史方面的考察,指出这个概念的思想根源更多地是在犹太-基督教传统中的"创造"观念里.也就是说,Potenz概念的基本含义其实是"(创造)力",而不是单纯数学形式意义上的"幂".

  • 作为现象学问题的世界

    作者:L.兰德格雷贝; 李云飞 刊期:2005年第02期

    哲学发端于对世界本源的惊异,可以说,世界问题与哲学本身一样古老.然自19世纪传统哲学接受实证主义方案以来,世界问题已近乎被遗忘.只有到了胡塞尔那里,世界问题才重新被置于哲学运思的核心.在胡塞尔看来,世界起源于意识的成就.世界作为视域总是已预先被给予在我们的经验中,只有澄清了这一普遍视域的起源,现象学从主体性的意向成就出发去揭示世...

  • 作为第一哲学的超越论现象学

    作者:王炳文 刊期:2005年第02期

    胡塞尔将他的超越论的现象学哲学称作"第一哲学",强调它是一种由最终根源奠立的普通科学的开端和基础,它正是要研究那些最初的、自身包含一切存在与真理之起源的东西,即超越论的主观性.一切真正的科学都必须从这种科学中寻求它们的全部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它们的一切方法的、一切其他原则的最后来源.胡塞尔通过对哲学史的考察表明,这一思想也是贯...

  • 施贝曼教授来华演讲

    作者:甘绍平 刊期:2005年第02期

    应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邀请,当代德国著名伦理学家、2001年雅斯贝尔斯奖获得者、原慕尼黑大学哲学教授施贝曼(Itobert Sloaemann,1927年生)于2004年11月9日访问了哲学所,并做了题为《哲学的伦理学是什么?》和《现代的终结?》的学术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