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哲学

世界哲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World Philosophy

杂志简介:《世界哲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4748/B,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社会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社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当代哲学地图、谈学论译、名家访谈、谁影响了20世纪中国人的观念、哲学先贤祠、学术对话、书评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国际刊号:1671-4318
国内刊号:11-4748/B
全年订价:¥ 336.00
创刊时间:1956
所属类别:社会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54
复合影响因子:0.25
总发文量:1205
总被引量:6234
H指数:29
立即指数:0.0521
期刊他引率:0.9884
平均引文率:21.2083
  • 哲学交锋一交融:戴维森哲学与中国哲学——专题一:跨文化理解与概念图式——一、相对主义及其概念图式

    作者:牟博 刊期:2004年第05期

    由国际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学会发起组织、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和美国哲学学会国际合作委员会赞助主办的国际研讨会“哲学交锋一交融:戴维森哲学与中国哲学”(Philosophical Engagement:Davidson’s Philosophv and Chinese Philosophv)于2004年6月8日—6月9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召开。这次会议取得了丰硕成果。国际著名学者克劳兹(...

  • 二、戴维森与概念图式

    作者:田中孝治; 刘新文 刊期:2004年第05期

    1.比较哲学 比较哲学是一门对不同哲学传统进行考察和对照的分支哲学.例如,比较哲学家可能以相互对照的方式对非洲的、佛教的、中国的、印度的、伊斯兰教的以及西方的哲学传统进行考察.

  • 三、戴维森、布兰顿与中国哲学

    作者:S.安靖如; 李河 刊期:2004年第05期

    最好的比较哲学不仅是(狭义上的或描述性含义上的)比较.根据近来在《两条通往智慧之路?--论中国哲学和分析哲学传统》这一文集中提出的三种看法,它(即创造性的比较哲学)应当致力于"整合"、"挑战"或"探求真理".

  • 四、对规范性的戴维森式理解与跨文化理解的局限

    作者:郑宇健 刊期:2004年第05期

    一般人都很熟悉集体或社会层面的规范,例如法律条文、道德原则、宗教戒律、文化中的约定俗成.另一方面,很多人或许从未意识到我们生活实践中存在很多重要而基本的理性规范,比如日常推理中使用的逻辑规则,在理解别人的言语或行为时常人所遵循的原理,以及每当我们自己形成判断时所依赖的规范性前提.

  • 专题二:宽容原则与中国哲学——五、宽容之起点

    作者:黄百锐; 刘余莉 刊期:2004年第05期

    在戴维森富有影响的理论框架中,宽容原则认为,当我们解释他人或另类的时候,我们必须坚持这样的前提:他们是理性的存在,他们与我们谈论和生活在同样的世界里。否则,如果我们固守信念或只进行概念的论述,我们就根本不可能理解他们。戴维森在他最近有关解释的著述中指出,他以前倾向于用“最大化”一致信念这样的字眼来解释

  • 六、从中国哲学的脉络考察戴维森的宽容原则

    作者:冯耀明 刊期:2004年第05期

    本文主要讨论有关戴维森的宽容原则(principle of chrity)的一些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透过中西语言和哲学的比较,我们试图探究此一原则是否得以保存.

  • 七、善意和一致性原则的限度

    作者:叶闯 刊期:2004年第05期

    戴维森在语言哲学中坚持如下断定:彻底解释(radical interpretation)作为一种思想实验,可用以刻画一般语言解释最本质的方面,因此在实际上是语言解释的一个普遍模式.与此相应,善意原则(principle of charity)①作为在彻底解释中最基本的方法论原则,具有普遍的可应用性.本文试图表明,彻底解释不能作为刻画一般解释的普遍模式,相应地善意原则也仅...

  • 专题三:意义与解释——八、论两种意义与解释

    作者:A.P.马蒂尼奇; 刘文旋 刊期:2004年第05期

    “意义”和“解释”这两个词具有一种相似的多义性,从而形成了两对术语。而且,这两对术语具有某种以前没有得到注意的语义相关性。第一,对术语是一个文本的意义(下文写作C-意义)以及相应地适合于这种意义的解释。大体说来,C-意义是一次成功的交流的一半或一个方面,而听者的解释是另一半。第二,对术语是某个事物、状态或事件的意义(下文写...

  • 九、言意之辩和关于意义的怀疑主义论证——中西哲学比较的一个案例

    作者:陈波 刊期:2004年第05期

    本文把"言意之辩"看成是由中国哲学家集体完成的,看成中国哲学文化中一个仍然活着的传统.而奎因(W.V.Quine)等人构造的关于意义的怀疑主义论证,是西方哲学史上一个深厚久远的传统的延续,这就是注重经验与实证,注重语言和逻辑.这就为跨时代比较这两者提供了合理性根据,并且我认为,这种比较对于揭示中西哲学文化的不同价值取向与深层结构具有关键...

  • 十、庄子与戴维森论隐喻

    作者:庄锦章; 张红安; 牟博 刊期:2004年第05期

    艾林森(Robert Allinson)在《〈庄子〉的精神转化》①中认为隐喻具有内在的认知内容.这一观点是以隐喻不能被充分解释为基础的:"如果一个隐喻能被完全解释为散文,那么我们能够从概念上理解它.但实际上隐喻不能被完全解释成散文.

  • 十一、与戴维森一起读《论语》:如何用语用学的概念来描述古代中国的解释实践

    作者:肖阳 刊期:2004年第05期

    在对中国古代语言与逻辑的研究中,占主导地位的方法是将句子当作其主要研究对象:它所关心的是句子的语法与逻辑结构.与这种"语法的方法"相对照,还有一种"语用学的方法".这种方法将语言实践,也就是"说出一个句子(the utterance of a sentence)"这一言语行动本身,当作其主要研究对象.

  • 专题四:理性、实践理性与非理性——十二、戴维森式理性与不同文化间的伦理分歧

    作者:S.惠勒; 刘新文; 牟博 刊期:2004年第05期

    长期以来,对西方人而言,中国伦理思想已经成为一种思维方式的范式,从任何一种合理的进步尺度来衡量,它都是一种精致复杂的、高度发展的、先进的范式,但它在许多方面又十分不同于西方伦理思想。根据戴维森式伦理学解释,这种分歧并没有表明

  • 十三、实践推理中的非理性:从中国哲学的观点看

    作者:江怡 刊期:2004年第05期

    在《非理性的悖论》一文中,戴维森指出,"非理性是在理性范围之内的失败".这似乎向我们表明,非理性并非存在于理性之外的东西,而是在理性范围之内的东西.但既然是在理性之内,那么我们又如何会把它称作"非理性"呢?

  • 十四、知识与行动的统一之道

    作者:方万全 刊期:2004年第05期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论是对以往过分强调思辨知识所造成的弊端之纠正;但是这一理论尚未得到很好理解.本文目的在于改进这种状况.我对行动的理解主要是戴维森式的.

  • 专题五:真理与道——十五、中国哲学中的真理与意义问题和戴维森的语言哲学

    作者:成中英; 伊人 刊期:2004年第05期

    在本文中,我首先阐述和解释理解中国语言的基本语义特征和中国哲学的五项原则。这五项原则如下:1.关于开放性句法和语法的原则;2.关于历史参照(历史性)和生活世界的原则;3.关于整体性与终极起源的原则;4.关于历史创造性的原则;5.关于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