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宗教研究

世界宗教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Studies in World Religions

杂志简介:《世界宗教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299/B,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研究、专稿、专题研究、书评、综述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国际刊号:1000-4289
国内刊号:11-1299/B
全年订价:¥ 700.00
创刊时间:1979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39
复合影响因子:0.18
总发文量:1666
总被引量:5435
H指数:20
  • 中国佛教圆融观及其现代意义

    作者:韩焕忠 刊期:2006年第04期

    中国佛教运用判教的方式圆融了佛教经典的各种教理,形成了天台、华严两大教理思想体系。中国佛教认为各种修行方法都不过是安心、明心、开悟的方便,从而实现了修行方法上的圆融。中国佛教用“格义”、“比附”、“会通”的办法,与儒道两家相互圆融,在中华文化结构中获得了一席之地。从“不敬王者”到“礼拜君亲”,从“乞食分卫”到“农禅并...

  • 从佛教的中国化看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

    作者:洪修平 刊期:2006年第04期

    从印度佛教的中国化与中国化佛教的向世界传播,来讨论宗教的普世性与地方化,对于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讨论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是十分有意义的。本文即以印度佛教的中国化为视点,重点探讨了三个方面的问题:(1)从外来宗教与本土文化相碰撞所引发的各种问题中来回顾佛教的中国化历程及其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与发展。(2)探讨中国化的佛教如何既...

  • 人间佛教的百年回顾与反思——以太虚、印顺和星云为中心

    作者:何建明 刊期:2006年第04期

    人间佛教是近百年来海峡两岸中国佛教的主流趋势,也是近十多年来海峡两岸学术界都非常重视和热烈讨论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针对相关讨论,以太虚、印顺法师和星云三位公认的人间佛教思想家和实践家为代表,探讨了人间佛教百年历程中的若干重要问题,阐述了百年人间佛教三个历史座标的历史联系及其各自的特点,指出太虚是现代人间佛教运动的开创...

  • 试论当代台湾佛教界对资金的吸纳

    作者:何绵山 刊期:2006年第04期

    本文考查了当代台湾佛教界对资金吸纳的18种途径,分析了当代台湾佛教界能大量吸纳到资金的原因,概括了当前台湾佛教界在吸纳资金方面所面临的问题,探讨了台湾佛教界在吸纳资金方面采取的种种应对措施,条分缕析地对台湾当代佛教界的经济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

  • 对转读与唱导的再认识

    作者:王志远 刊期:2006年第04期

    转读和唱导是南北朝佛教的重要弘法手段,慧皎从“悟俗可崇”、“应机悟俗”的角度予以高度重视,在《高僧传》中创立两门新科予以记载。本文认为,《经师》科注重的是音声梵制自身在华夏的传承和发展,而《唱导》科则注重对佛法教义的宣扬提倡,对民众心智的开发导引。简而言之,转读是在“唱”,唱导是在“说”,是各具特色的不同的表现艺术形...

  • 中国古代的定光佛信仰——兼论唐宋以来的民间“造佛运动”

    作者:杨梅 刊期:2006年第04期

    唐末五代以至于宋,有不少僧人被视为定光佛在人间的“应身”或“化身”,甚至在同一时期、同一地区有不同的僧人都被视为“定光佛”。民间社会广为崇奉,连朝廷也予以承认并赐加封号。这种“人间佛”的出现是佛教发展中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隋唐以来民间持续的“造佛运动”的成果之一,是佛教进一步世俗化、民俗化的表现。

  • 道教心学的精神气质——以《内观经》为核心的考察

    作者:强昱 刊期:2006年第04期

    六朝以来道教思想的蓬勃发展,直接催生了重玄学的形上学理论。同时还有一股与即将兴起的佛教禅学相媲美的道教心学思潮,正处于萌芽与成长的过程中。虽然在当时的历史地位与所取得的成就,没有达到重玄学那样的高度,但对未来道教认识的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甚至超过了重玄学曾经享有的荣誉。成为与佛教禅学既存在着相当共性又具有自身独特价...

  • 栖真观碑记所见沂蒙山区早期全真道

    作者:姜生 刊期:2006年第04期

    早期全真道在山东的活动,根据以往的研究,似乎只集中于胶东半岛,沂蒙山区未见记述。然而新见考古资料《仙公山建栖真观记》揭示了早期全真道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它表明,沂蒙山区也是早期全真道的重要活动区域。沂源县安平村栖真观是早期全真道在山东地区最重要的活动中心之一,其辐射面相当大,影响西至济南,并且在当时全真道当中十分活跃...

  • 论灵籤的产生与演变

    作者:林国平 刊期:2006年第04期

    灵籤属于占卜术中的一种,其基本特点是以诗歌为载体、以竹签为占具来占卜吉凶。灵籤的历史悠久,大约产生在唐代中后期,是中国古代占卜术逐渐趋向世俗化,占卜方法趋向简易化的产物。灵籤出现后,其主流继续沿着通俗明了的方向演化,宋代的一些灵籤就有了注解、断语等,明清时期又增加了典故、传说故事、释义、占验、上中下判语等等内容,并且...

  • 试论阿奎那特指质料学说的变革性质及其神哲学意义——兼论materia signata的中文翻译

    作者:段德智; 赵敦华 刊期:2006年第04期

    阿奎那的特指质料学说对古希腊的质料学说不仅有所继承,而且也有所改造,是其自然哲学中乃至其整个神哲学体系中一项特别具有创意的内容。本文以阿奎那的原著为基础,在对其质料类型学和特指质料发生学做出比较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特指质料的实存论性质、生成机制和生成功能及其在基督宗教神学史上和西方哲学史上的学术意义,并对台湾...

  • 论阿奎那自然神学的理性诉求及其近代反动

    作者:翟志宏 刊期:2006年第04期

    本文主要通过两种宗教哲学类型——阿奎那的宇宙论方式和克尔凯郭尔的虔信主义,从历史上说明西方基督教哲学是如何回答人和上帝这一核心问题,如何解决理性和信仰这一内在矛盾的。为弥补安瑟伦本体论证明的不足,阿奎那提出了较为完备的宇宙论证明。然而这种证明不仅被康德斥之为理性的“幻想”,而且也被克尔凯郭尔的虔信主义所不容。信仰对象...

  • 晚清英国新教传教士“适应”中国策略的三种形态及其评价

    作者:段怀清 刊期:2006年第04期

    19世纪新教来华传教士为了实现宣教和基督化中国的目的,采取了各种“适应”中国的宣教策略。本文以理雅各的“中国经典”翻译为主,兼及麦都思的西学新学翻译和戴德生的“融入本土”的宣教策略,对上述三种策略的历史形成予以勾勒澄清,并作出了相应评价。

  • 试从民国时期穆斯林新文化运动看文明对话的意义

    作者:张建芳 刊期:2006年第04期

    在民国时期穆斯林新文化运动中,穆斯林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与伊斯兰文化做了深入的分析与对比,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问题作了深刻的反思,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互相交流与相互理解。民国时期穆斯林学者们的探索历程是一种积极的文明对话行为,有着很强的文化自觉意识。他们的这种文化认知行为和理论解释范式不仅是时代背景下文化多元...

  • 世俗化抑或伊斯兰化:当代马来西亚政府进行合法性证明的困境

    作者:赵海立 刊期:2006年第04期

    马来西亚伊斯兰教及其势力的复兴使马来西亚政府在合利益性、合道德性、合法律性、民主化、绩效、意识形态、个人魅力、注重环境等方面面临合法性证明方式选择的困境,概而言之,即是世俗化与伊斯兰化之间的矛盾。

  • 佛教民间慈善活动的特点与影响——上海“耀华路念佛小组”慈善活动纪实

    作者:刘元春 刊期:2006年第04期

    这里所说的“佛教民间慈善活动”,特指佛教居士自发组织的慈善活动。这些活动,一般是由某个“念佛小组”成员自发自愿开展的,既有成员间的互利互助,也有社区内的扶贫济困。在上海,佛教居七中有不少自发组织的“念佛小组”。他们多数是因为年老体弱、交通不便等原因,难以经常参加寺院佛事活动,于是大家相约在某个信徒家里,几个人、几十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