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

世界遗产杂志 部级期刊

World Heritages

杂志简介:《世界遗产》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5496/G2,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卷首语、封面报道、聚焦、文明、遗产之旅、专访、专题、论丛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主办单位:世界知识出版社
国际刊号:1812-0946
国内刊号:11-5496/G2
创刊时间:2007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1754386
复合影响因子:0.07
总发文量:1573
总被引量:324
H指数:5
立即指数:0.0036
期刊他引率:1
  • 咸与务农

    作者:波音 刊期:2014年第10期

    最近几年,被国人鄙视了百年的农业竟然成了“显学”,如同当年加州发现大金矿引发的淘金潮,今日的国人纷纷投身农业,从卖有机大米、普洱古树茶,到打造全产业链新型农业,人人都犹如发现了新的金矿般狂热。

  • 曲阜三孔 传统中国的文化缩影

    作者:侯贺良 刊期:2014年第10期

    对于很多外国人来说,也许不知道曲阜或者山东,但一定知道孔子。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统称“三孔”,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这组庞大的古代建筑群,历经沧桑,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值得一提的是,孔庙不但是封建社会全国性祭孔最重要的活动场所,而且是现在孔氏后人每年祭奠先人的地方。

  • 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积极保护大遗址

    作者:童明康 刊期:2014年第10期

    在遗产领域,有一些规模特别巨大、内涵特别丰富、价值非常重要的遗址,过去一直被称作“大遗址”,这些大遗址主要包括大型聚落、城址、宫殿、陵寝、墓葬等,它们反映了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涉及政治、宗教、军事、科技等方面历史文化信息,具有规模宏大、价值重大、影响深远等特点。因此,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些大遗址是当代文物保护工...

  •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应厘清概念、加强立法

    作者:朱春全 刊期:2014年第10期

    国际上公认的保护区定义是指一个明确界定的地理空间,通过法律或其他有效方式得到认可、承诺和管理,以实现对自然及其所拥有的生态系统服务和文化价值的长期保护。IUCN经过40多年的努力,对全球各种类型的保护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分析,提出了六个类型的保护区管理分类体系,目前《IUCN保护区管理分类应用指南》已成为国际上保护区管理分类的通用...

  • 中国饮食申遗必须迈过的门槛

    作者:苑利 刊期:2014年第10期

    历史上的中国是一个举世闻名的烹饪大国,许多传统饮食制作技艺都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专业化饭店营销模式至少也有1000年以上的历史。但是,随着近年来外来文化的强势冲击以及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许多传统美食正在迅速消失,有些已经濒临灭绝,而通过申遗来强化对这笔遗产的保护,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共识。但是,申遗并不像许多人想象的那样简单...

  • 建筑遗址复原研究应增“准确性”标准

    作者:肖金亮 刊期:2014年第10期

    建筑遗址的复原研究,是一种由建筑史学、考古学、历史学,乃至社会学、人类学、艺术史学等多学科紧密合作的学术行为;同时,它也是文化遗产保护链条中的一环,是针对建筑遗址的“阐释”行为,可将消逝的建筑形象、背景文化、建筑中的古人活动带回当代,是一种谋求把不易看懂的建筑遗址变得让人看得懂的“翻译”工作。

  • 天香九窨 福州荣莉花与茶文化系统解读——福州人的农业面孔

    作者:奥登 刊期:2014年第10期

    一谈到福建人,我们的头脑中会浮现出商人的形象,长期的海上贸易让福建人被冠以优秀商人的形象。然而从古到今,福建人其实还有一张“农业面孔”,他们在农业上所花费的心力,所做出的贡献,丝毫不输于经商。

  • 茶与花,东西合璧

    作者:奥登; 郑江闽 刊期:2014年第10期

    茉莉花与中国茶的相遇,是东西方交流史上一段奇妙的千年邂逅。 花从西来 茉莉花的原产地可能在遥远的波斯湾地区,然后向西传播到小亚细亚和东欧,在东罗马帝国的文献中,可以见到茉莉花的身影;向东则传播到南亚的印度以及东南亚地区,并最终抵达古代中国。

  • 潮涌千年 改变中国与世界格局的福州

    作者:郑江闽; 蒙可 刊期:2014年第10期

    进入9月,地处南方的福州长乐乡间依旧很热。抬头望去,在左手边的田地里,种着数垄茉莉花,右手边的田地里,种着数垄甘薯。不远处的村边,是一片绿油油的水稻田。

  • 山水孕天香 茉莉花与茶的种植与采摘

    作者:小筑 刊期:2014年第10期

    茉莉花茶,就是茉莉与茶融合的故事。很多人惊叹于花与茶近乎完美的融合,在鲜香灵动的茉莉花茶里,有着福州独特的山水灵气,有冒着酷暑采花的人们,还有那些在深夜窨制茉莉花茶的忙碌身影……这一切都先从茉莉花、茶的种植说起吧。

  • 窨得无上味 茉莉花茶窨制工艺

    作者:小筑 刊期:2014年第10期

    “露华洗出通身白,沉水熏成换骨香。”这句诗中透露了茉莉花茶的加工过程非常复杂。茉莉花茶是由茉莉花和茶两种原料加工而成的,通过鲜花吐香、茶坯吸香,一吐一吸,使茶味与花香融和无间,正所谓:“茶引花香,增益茶味;花促茶香,相得益彰。”

  • 满城茉莉香

    作者:谢阮虹 刊期:2014年第10期

    冰心先生曾在她的文章《茶的故乡和我故乡的茶》中写道:“我的故乡福建既是茶乡,又是茉莉花茶的故乡。解放前,四川、湖北、广东、台湾虽也产茉莉花茶,它的品种、窨制技术都是从福建传去的,花茶的品种很多,有茉莉、玉兰、珠兰、玫瑰、玳玳等,而我们的家传却是喜欢茉莉花茶,因为茉莉花茶不但具有茶特有的清香,还带有馥郁的茉莉花香。”

  • 从诗词歌赋看茉莉花与茶

    作者:阮筠婷 刊期:2014年第10期

    茉莉花从西汉进入中国,在福州悠久的历史发展中,被皇室贵族、文人雅士赋予了厚重的情感价值。这些美好的情愫体现在大量的诗词典赋中,流传至今,让我们得以一窥自古至今这种独具气质的花,以及花香入茶后形成的茉莉花茶是如何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 花香守望者

    作者:谢阮虹 刊期:2014年第10期

    一杯香气四溢的茉莉花茶,在给我们带来享受之时,也引发我们的感叹:在宋代从中医原理中研制香茶成型,明代窨制工艺完善,再到清代花茶的推广,茉莉花茶的演绎至今已上千年。这种珍贵的制茶工艺和茉莉花茶文化得以传承,是因为有一批制茶人,他们对于茉莉花茶的不懈坚守与持续创新,才让花香千年不散。

  • 充满芬芳智慧的农业遗产 点评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遗产系统

    作者:闵庆文; 张永勋 刊期:2014年第10期

    福州市地处福建省中部偏东,闽江下游河段,气候为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季温暖湿润,夏季炎热多雨,四季常青。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丘陵分布在北部和东部,南部是平原,闽江横贯市区。土壤因地形而异,山地土壤呈酸性和微酸性,十分适合茶树,沿河平原土壤呈弱酸性或中性,土质肥沃,为茉莉的生长提供了极佳的环境。